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亿超眼镜CEO李凌慧的两面

2019-04-08 09:28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眼镜电商

文 刘哲宇

在她的身上,总是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冲击:

是95后花一般年纪的女孩,也是一家眼镜零售连锁企业的掌舵者;

有时会宅、有时贪玩,更多的时候是遗传自父亲的工作狂态度;

自我评价为和蔼、乐观的领导,在工作中却因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积淀显得不怒自威;

会和同龄人一样刷微博、追星,也会在谈起工作的时候认真得发光;

不爱运动,却从不停止思考的步伐……

在亿超眼镜公司,李凌慧办公室门牌上的职务,暂时还是亿超眼镜产品部经理与电商运营部经理,但她肩上的担子,已经变得很沉,也担了很久了。亿超眼镜,作为国内最早接触电子商务模式的眼镜连锁企业,在业内享有知名度。李凌慧个人价值观和基本商业素养的建立,与家族企业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而如果想要了解国内第一家电商眼镜公司,李凌慧从小耳濡目染的经历便是公司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2005年,李凌慧的父亲,台州人李昌利创立了亿超眼镜。1999年,李昌利这位做过皮鞋生意、开过宾馆的60后首次接触到了网络,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知道这是应该抓住的浪潮。只有小学文化的李昌利硬是顽强地啃下了对大众来说还望尘莫及的电商基础知识后,杭州亿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进军鲜有人尝试的眼镜电商领域。

从成立之初,李昌利就把亿超定位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要知道,在2005年,同在杭州的电商巨人阿里巴巴也才刚刚成立两年。而亿超眼镜就已开始自建平台,在自己的官网上售卖眼镜。2008年,亿超正式进驻淘宝,成为淘宝眼镜板块最早的一批商户,李昌利作为早期元老参与了大部分如今通行的网络销售眼镜的基本规则和惯例。这一年,也是李凌慧真正开始从父亲口中了解亿超的起点。

一 润物无声

在李凌慧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极度自律、极度顽强,在工作上有拼劲的人。虽然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却热爱看书,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满了政史类书籍与人物传记。在经营电商之初,面对人手紧缺的窘境,父亲只得依靠书本,自己钻研网站上有关电商的代码。创业,需要闯荡从未有人涉足过的地方,而路上的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其上的艰险和障碍,而是无人能理解、无人可以依靠的孤寂。李凌慧回忆,那段时间,开朗外向的父亲变得沉默寡言,显得有些孤独,弟弟彼时年纪太小,母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上。陪伴父亲排遣压力的任务就落到了自己的肩上。

李凌慧记得,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把工作中经历的事、遇到的问题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讲给她听,问她如果面对这些情况,会如何处理。在女儿思考、回答之后,父亲再把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告诉女儿。在这一次次本是为了陪伴而产生的交流里,李凌慧对眼镜、对电商有了原始的知识积累,也在与父亲一次次的“实战案例分析”中,对商业规则和人性有了逐渐清晰、成熟的认知。无心插柳的交流,让李昌利欣慰地看到女儿对眼镜事业有兴趣,更欣喜地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商业才能。于是,他对女儿的培养目的更明确,不仅引导女儿思考,还鼓励她进行实战。李凌慧上初中时,就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卖起了隐形眼镜,还赚了不少钱。

到今天,李凌慧依然保持热爱思考的习惯。她评价自己是一个喜欢想、喜欢较真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交流中,能明显感受到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解构和分析的意愿:喜欢喝奶茶,便能对喜茶、一点点等不同品牌的客单价、经营思路如数家珍;平时爱浏览服装品牌,却不止是看产品,更多的是店铺陈列和商业模式。经过一番交谈,你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她身上超越年龄和阅历的成熟与职业感,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家族企业的耳濡目染。

二 聚流成河

亿超眼镜2005年成立,在2008~2012年间完成原始积累,开始快速增长。在电商业务突飞猛进的同时,又回归线下门店,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直营店,随后开启了加盟扩大事业版图。而每一步都参与其中的李凌慧,也能从回忆中拾掇起记忆碎片,拼凑出亿超转型做大的历程。即使是在电商业务增长势头最快的时候,李昌利也没有轻视过线下门店。他曾对李凌慧说,眼镜零售是有专业门槛的,绕来绕去都离不开验光。网上流量再火,也终归要结合实体。亿超眼镜开设了越来越多的线下门店,严格保证专业技术水平,并开始探索线上引流、线下配镜的新零售模式。

高原上的冰雪消融,形成溪流,千折百转间汇聚成江河,蜿蜒至入海口,已是一眼望不到对岸的宽度与气势。聚流成河的过程既是亿超眼镜从线上起步,一步步做大的写照,也是李凌慧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着广阔知识面与独特商业视野的企业经营者的过程。或许目前的她还在不断冲刷河岸,吸收支流、积聚力量的过程中,但中流击水的冲劲已经初具雏形,一心向着海洋的强烈目标感也已经很明确。

“亿超跟早些年的电子商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论过去还是未来,路径都会完全不一样。”父亲李昌利曾经对李凌慧说过。李凌慧对此的理解是:亿超是一家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眼镜实体店相结合的创新型眼镜零售品牌企业。原来的电子商务包括新浪和淘宝,都是平台型、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但未来实际上是以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对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技术,这样的环境其实是给了有基础的传统行业一个机会。互联网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但是企业家需要从自身企业角度,去学习如何借用互联网这个绝佳的工具。对接互联网并非意味着改变公司原来的结构,而是要按照自身来个性化改变,互联网没有统一标准。无论是零售业、生产型、渠道型企业,都要从行业出发,对行业进行分析,然后发现其中可以改变的机会。改变的目的其实不外乎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好处和让企业得到更好的提升。“基于这个中心思想去改变,把自己的优点保持住,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三 骄阳似火

由国外社交平台Instagram兴起的“摔倒炫富”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模仿潮流,大意是拍摄一张假装摔倒的照片,却通过散落在周围名牌产品进行夸张的炫耀,到了李凌慧这里,则是“摔倒炫眼镜”

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大学毕业后进入亿超工作,对李凌慧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早在中学时代,李凌慧每个寒暑假就都要到公司帮忙、实习。这些年,她清洗过眼镜、发过传单,也跟着父亲去看过供应商的生产线。于是到2016年毕业,正式入行的时候,一切都不那么陌生了。进入亿超公司的李凌慧从采购部干起,历经加工部、物流部、电商部……将亿超眼镜的个个部门和整体业务全部熟悉了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成立了产品部,负责亿超的品牌形象输出与线上曝光。

建立产品部并开始主导新款产品图拍摄后,李凌慧的审美和轻微强迫症终于有地方发挥,亿超眼镜的新品宣发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当然,从学习者到管理、领航者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李凌慧也有自己的“参谋”。父亲在退居二线的同时,将一位多年的家族友人——有着多年房地产公司财务工作经验的朱玉利请到了亿超出任职总经理一职,主管财务和行政工作。对李凌慧来说,一门之隔的朱总更像是一位温暖的大“管家”,为她操持一个庞大企业里自己无暇顾及的事务,把琐事和拖累挡在门外,让她的成长步伐更加无拘束、更加一往无前。

众所周知,亿超眼镜模式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门店所售产品,不论镜架、镜片、太阳镜,绝大部分都是自己设计、生产或者从OEM商处订购的,对于加盟门店,严格要求只能卖亿超产品。产品宣发与造势的重担便落在了总公司,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李凌慧搭建的产品部身上。产品部成立以来,对门店每月的上新宣传和线上曝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李凌慧常常参考快消品行业的宣发思路,将日常阅读吸收的经验和自己的审美注入亿超旗下光学镜与太阳镜的产品图、模特拍摄中。最立竿见影的效果便是公司品牌传播迅速的加快和门店订货积极性的增加。

作为兼具半医半商和低频消费属性的行业,眼镜零售未来会走向何方?是融入商场、CBD的消费文化中,以时尚与个性俘获Z世代消费者的心,还是高举视光专业,直至发展为视光中心的新业态,自然辐射店铺地址周边的人群?这是每一个眼镜零售商都要面对的实质问题,有人讳莫如深,有人乐于发声。而李凌慧虽然语气谦逊,陈述中总有“我说得不一定对”“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等等毫不绝对的表达,但她的中心观点坚定而自信。“眼镜店肯定离不开专业,有专业资质的视光师,行业最高基准的验光、加工设备和合理的验配流程,都是必要的。”李凌慧首先肯定专业的重要性,“亿超的体量决定了我们在专业程度上一点都不能妥协,但这些只是基本盘。你开一家眼镜店,不是挂靠一个有证书的验光师,买上十几万的设备就够了的,保证基本盘的前提下,零售店应该在产品和宣传上分配更多的工作时间,顺应消费潮流,打造品牌。未来的人配眼镜,不应该考虑哪里更专业,配着更放心,因为不专业的店都会被淘汰,消费者应该在默认自己会得到专业服务的前提下,去选择更信任和喜欢的‘品牌’。”

李凌慧有一个不亚于父亲的宏伟愿望,把亿超打造成一个跟太平鸟、GUCCI一样知名的品牌。“一个行业越大,竞争越是激烈,所能创造的东西就越多,就越先进。”在服装和食品领域,商业思路与模式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螺旋上升,能给到体量小得多的眼镜行业很多借鉴。李凌慧认为,品牌是需要长远积淀的,自己不敢说能做好品牌,但在她的理解中,品牌就代表客户在所有购物选择中对独有一家的信赖和认知,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力提高客户对于亿超的信赖。这个信赖是全方位的,既有对专业程度这一基本要求的信赖,也有对于款式风格的相信,和便捷触达程度的放心。

四 热能辐射

热能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直接接触时的热传导,以流体为介质的对流,和不用任何接触,通过有温度的电磁波的放射和吸收完成的热能辐射。

如果不是面对采访本和录音笔,内心的小宇宙充满能量的李凌慧或许并不会如此乐于表达。与父亲将书本和历史消化,熔炼成内心的力量相似,性格中偏好安静的李凌慧不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常有长篇大论的表达,而是内敛于行动,以温暖的热辐射散发光亮。

她每天大量使用各种App:知乎、小红书、大众点评、Instagram、今日头条……但大多都是由于工作原因,提升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与认知,不断明晰亿超的定位。在为数不多的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占据李凌慧手机亮屏时间最多的软件是微博,这是最能体现她是95后的一面。昵称为“带刀侍卫李某人”的她广泛浏览,也关注了许多同龄人喜欢的追星、电影、音乐方面的自媒体,但是发送的微博寥寥无几,都是偶尔对于所喜好事物的感叹。对于自己所属年龄段特有的贪玩、孩子气的一面,李凌慧并不会去刻意压制,而是自然而然地被她对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商业上向上的求知欲逐渐挤占了空间,被安放在一天24小时中占据小小比例的那一块时间里。

对于亿超的员工,李凌慧的身份在这几年里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的处理方法是既不因自己老板的身份而颐指气使,也不因为年龄和经验的暂时欠缺而谦卑。“不论是在电商运营部,还是整个亿超,我对于同事的要求都是先态度,再思路一致,最后是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希望我的同事有更好的审美,但这不强求。”李凌慧说,从学习者转变为管理者之后,自己已经和员工形成了一些默契,对于一件效果不理想的事,首先确定他们做事的态度是否端正,然后再看事件传达之中,是否思路有偏移和丢失,最后再看是否是个人能力不足,或者任务较为艰巨,预设的目标太高。来源于对于完成质量的高要求,管理岗位上的李凌慧虽然年龄很小,但已经初具不怒自威的气势了。与一般镜二代接班人要么和员工打成一片,要么居庙堂之高不问世事不同,李凌慧更像是一只戴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手——柔软、平和的接触方式,内里又有着方向明确、力度强硬的内核。

作为95后,李凌慧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她身上有着独特的代际特征。带领亿超在现有门店与电商等业务基础上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和形象,打造一个值得用户信赖的品牌,是她的梦想。源自家庭和成长经历的成熟、职业、好学,又是她脚踏实地经营企业,沉稳笃定的保证。水与火在她身上交融,明亮、浑厚,热力十足。

在父亲李昌利的办公室,有一幅画,乍一看只是一幅普通的中国地图,仔细看去,大部分省市都插有一个小小的红旗。这是李昌利为亿超设下的长远目标,开遍全国省的的“亿超全国万店计划”,最终目标是12057家实体门店。12057,也是公司上上下下员工都熟悉的数字。李凌慧说,每当自己工作懈怠时,抬头就是满眼的小红旗,再低头总结合计自己的进展,又有了更多的动力。目前,亿超的成果离这个数字还有很大距离,但父亲办公室的地图上的小红旗也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眼镜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从天而降的眼镜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
眼镜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