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4-09 05:44缪晨露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亲子活动现状意义

缪晨露

【摘要】幼儿园亲子活动作为家园交流合作的特殊媒介,不仅为教师、家长及幼儿的情感互动沟通搭建了桥梁,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对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的两次亲子活动调查的基础上,对活动的内涵、特点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亲子活动 幼儿园 意义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08-02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及其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是由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组织幼儿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和孩子通过参加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一方面培养儿童积极探索的精神,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感情[1]。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长、幼儿、教师三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在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手段便是游戏。幼儿园亲子活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主体多元化。即参与亲子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幼儿,还包括了教师和家长。活动主体是多元化的,而只有三者充分参与,才能使幼儿园亲子活动顺利开展。

第二,互动多向化。幼儿园亲子互动的多向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师幼互动、家幼互动、幼幼互动及家校互动等,几者之间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关系。

第三,教育全面化。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它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幼儿智力方面的开发。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亲子活动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情况,来了解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师也可借此征求吸纳家长的意见。

其次,幼儿园亲子活动对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同时也能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利于后续的沟通和信任的建立。

最后,幼儿园亲子活动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陪同参与亲子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也能让幼儿产生大胆探索的勇气。幼儿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会更乐于展现自己,从而有益于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的培养。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活动现状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当下已经比较普及,但效果并不理想,本论文采用个案研究,以我园两次亲子活动为例进行探讨。

活动一:

幼儿园大班新年运动会开展亲子热身操活动——由教师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跳操,本次调查的班级共有36名幼儿,这次活动中,26名家长能够及时到达班级,其中16名幼儿的家长是父亲或母亲参与,占72%;6名幼儿是家里的老一辈(爷爷奶奶)参加活动,占17%;有4名幼儿无家长参加,占11%。虽然父母参加占得比例比较大,但有3名家长因私人原因不断在接打电话;还有6名家长在学操时显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至于老一辈,由于身体原因,只能在一旁观看,无一人参与。

活动二:

幼儿园小班开展的树贴画活动。此次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能够协助幼儿一起动手完成作品。本次调查的班级总共有30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到如下情况:32%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坐在一旁,完全是家长动手完成作品,幼儿只需观察;28%的家长选择鼓励孩子自行动手进行贴画,而家长则是在一旁不时给予指点和修正;35%的家长则是选择与孩子一起动手,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交流。而余下5%的幼兒则由于没有家长陪伴,显得意兴索然。而教师发现了这些情况却无动于衷,直至活动结束。

从上文的案例出发,可以总结出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几点问题:

1.活动主体角色错位

在活动中,出现了幼儿与家长角色错位的现象,活动主体呈现出一种“中心-边缘”格局。家长处于中心、主导地位,而幼儿处于边缘地位。在活动二中,32%的家长表现出一手包办的行为态度,而28%的家长则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没有考虑到幼儿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失去主控权。

2.亲子活动互动单一

两次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亲子间的互动过于单一。教师、家长、幼儿三者间的互动还不够,特别是教师和家长间的互动。

3.家长参与不够积极

幼儿家长大部分是上班族,工作为首,因此很多时候是家里老一辈来园参与,由于年龄关系,有些活动他们只能在旁边观看而不能与幼儿共同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亲子活动的理想开展。

(二)原因分析

1.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知不够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幼儿园亲子活动的主体之一,因此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质量与家长的素质密切相关。从上文的活动案例中可以得知,幼儿父母或者监护人的个体差异,譬如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亲子活动质量。

2.教师对亲子活动认识不全面

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同时也是幼儿和家长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上述案例中教师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致使其出发点出现偏差,当家长替代幼儿完成作品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沟通,让家长对开展亲子活动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有效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亲子活动设计。亲子活动设计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要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方面的体验,亲子活动过程应建立在幼儿身心愉悦的基础上。

2.家园沟通协作。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天地等家园合作的形式让家长清楚了解本次亲子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注意事项,方便其同幼儿提前做好活动的准备。

3.活动时间安排。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一定要考虑到家长参与的可行性。若大部分家长不能参与,那么安排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可考虑将亲子活动安排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方便家长参与活动。

4.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让自己更好掌握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亦可同家长一起协商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亲子氛围。

(二)活动中的互动指导

1.教师的指导。(1)直接性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让家长在一旁观摩教师在活动中如何指导幼儿,或者和家长直接交流告知如何引导孩子完成活动;(2)一对一指导——在家长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单独对话幼儿家长,告知如何解决;(3)特殊指导——在活动过程中家长遇到小困难时,教师可在提供解决方法的同时告诉家长这样解决的原因[2]。

2.家长全面参与。在幼儿园亲子活动准备过程,教师应尽量让家长全面参与整个亲子活动的策划和安排。在活动过程中可让家长参与进行场地的布置、现场纪律的维护等,使其提前感受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氛围,让活动更加顺利开展。

(三)活动后的收尾工作

1.教师活动后的评价。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记录在活动中观察到的问题,并向家长分析案例中教育观念以及实践可行的方法,树立家长正确健康的教育觀念。

2.家长参与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家长应该积极参与评价交流活动,听取老师的建议的同时家长之间可以进行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一起寻求协商解决办法,交流积累经验。

综上,幼儿园亲子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为家长、幼儿提供丰富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家长经验交流的平台。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正确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在园生活,还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校正或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合作,帮助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李丹.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8):172-173.

猜你喜欢
亲子活动现状意义
浅谈开展亲子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亲子活动在幼儿园应用中的不足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