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2019-04-09 04:39吕军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0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终身学习

吕军莉

摘  要 老年群体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老年群体在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基础上,更有着终身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的学习机会、学习资源、支持条件都得到极大拓展和改善。在分析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要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条件下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实现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老年群体;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0-0067-03

Research on Demand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Its Realization for Elderly Group in Age of Internet//LYU Junli

Abstract Older people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rger social family. Population age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world. The elderly group has the need for lifelong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old age and old 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reated conditions for lifelong learning for older groups, especially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learning resources and support conditions of older groups have been greatly expanded and improv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ways of realizing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under Internet condi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lder groups; learning nee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felong learning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大陆地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亿(24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2009—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老年人口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以大约1000万/年的速度在增加,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国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1]。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真正到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那就是让他们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为:“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为了配合该目标,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于2015年11月又通过《教育2030行动纲领》,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在全球实现“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的目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这个要求和规划不仅包括青年人的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包括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及教育。

2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对于任何一个个体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自然界的所有物种都需要不断学习,这是基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类有别于动植物界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人的学习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们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未知,认识世界,既拓展和延续了人类的生存渠道,又创造和传承了各种灿烂文明。终身教育的著名理论家、实践家,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身教育为题做了学术报告。1965年,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保罗·朗格朗认为,未来的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的”[3]。

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在身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在家赋闲是不现实的,多多少少做点儿事情有百益而无一害。

首先,终身学习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过在老年大学、社区等地的学习活动,如舞蹈、棋艺、绘画等课程,能够一举两得,既学知识,提高技艺,又能强身健体;同时,和老年同学交谈、交流,或者倾诉,能够有效排除退休而来的寂寞和孤独感,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好處明显。

其次,终身学习已经成为老有所养的重要形式,通过终身学习,个人爱好得以实现,老年群体精神层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与关怀。

3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特征

终身学习理念已经被全社会所共识,全民终身学习时代在多种因素的支持下已经到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创造了强有力的客观条件。老年群体因为他们自身特点,其终身学习有别于其他人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意愿强烈  和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相比,老年群体的学习意愿更加强烈。有的老年人为了满足个人愿望,学习一种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学到的技艺;有的老年人为了克服退休带来的不适应状况而选择终身学习;还有的老年人是为了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等。总之,基于各种情形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

更加偏向于传统学习方式  从年龄特征看,老年群体年龄普遍偏大,基本上都在6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绝大部分已离开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期间的工作方式以传统为主,接触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相对较少。正因为如此,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更愿意在线下进行,以学习班面授方式进行。

老年群体的学习动机明确  老年人的终身学习本质上讲就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之下,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强,热情高,积极主动,并且有着极高的探索精神,也能和学习伙伴充分协作,切磋技艺,探讨问题。这种情况在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中比较少见。因为有这样的学习动机和特征,老年群体的学习效率高,学习成果明显。

4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低层次需要得以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在此情况之下,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客观必然选择。老年群体结合自身兴趣和条件,选择一定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既是社交需求,也能够得到他人尊重,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迭速度异常之快,不加强学习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社会活动中,与他人交流交往受限;在家庭中,与子女等下一代的代沟更加明显。长此以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安享晚年[4]。

5 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实现途径

进一步提高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其中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终身学习需要,大部分老年人迫切需要进行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和生活能力,幸福安享晚年。从某种程度上讲,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能否满足,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高度认识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老龄化、终身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讲话,领会其精神内涵,自觉践行,认真服务,搭好桥梁,做好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有力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家庭成员需要大力支持老年群体接受终身学习  据统计,我国大概有35%的老年人承担着照顾孩子的责任,而且时间相对较长,他们不能按时间参加一些课程的培训,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家庭成员的支持是解决老年人终身学习时间矛盾的钥匙,子女应多为家庭付出,尽量抽出时间自己带孩子,让家里的老年人有更多时间到社区、老年大学或者电大等地方去接受学习或者培训。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问题,家里的老人通过学习,满足了自身愿望,身心会更加健康,对于家庭来说实际上就是贡献。

改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环境  作为开展学习活动、支持学习行为发生的场所,老年群体与在校学生的情形差别很大,在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教室为主要场所,而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环境主要有家庭、社区以及老年大学。现阶段,社区和老年大学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能够提供的学习环境空间有限、资源不足,不能全员满足学习需要,有一部分老年人会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作为主阵地的老年大学、开放大学距离老年学习者比较远,来回不便,影响到老年群体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环境的有效补充,均衡资源配置,以满足老年群体基本学习需要。

提升和培养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尤其应该具备和拥有。从信息意识角度讲,大部分老年人对于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时代的产物还是比较敏感,具有一定的主动和积极性,学习新的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也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从信息能力角度讲,老年人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分享的能力不及年轻人。虽然通过手机可以搜索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与以前的计算机培训学校相比,还是缺乏直觀性,弊端较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群体的学习。所以,培养和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技术素养,势在必行。社区、老年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敢于担当,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班,选择有经验的授课教师和最实用的教学内容,提升老年人的信息技术素养。

开发和完善适合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以云服务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资源的开发和传播提供了有力保证。从表面上看,网络上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海量呈现,并且学科门类多,媒体形态多样。但是,仔细研究,能够看到这些海量的资源并不能够为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带来有效帮助。首先,大量信息不利于老年人获取;其次,资源针对性不强,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针对这些情况,应该依托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应用程序,让老年人能方便打开,查找浏览,观看学习。软件界面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情况,图标设计易于识别,文字字号和声音音量稍大一些,视频播放节奏慢一些,适合老年群体学习为好。

强化政府职能,服务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工作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问题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并在《老年法》中予以依法确认,为全民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法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总方针,明确了党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统一领导,理清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及家庭、个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中的各自责任以及领导机制、运行机制[5]。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需要以有关法律精神为准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的要求为指引,积极开展老龄化工作,为老年群体创造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使得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事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6 结语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学习特征和学习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老年群体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老年群体做好服务工作,使得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快乐生活,获得幸福,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蒋霞美.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导向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3):28-33.

[2]姜伯成,屠明将,谭绍华.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市的数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13-23.

[3]查代春,罗军涛.我国老年网络教育发展十大建议[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3-9.

[4]张铁道,张晓.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以北京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5):52-61.

[5]陈亮,徐在福.石家庄老年人终身教育问题对策及发展方案研究[J].学周刊,2017(9):26-27.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终身学习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