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研究二十年:演进与发展
——基于CiteSpace V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9-04-10 03:38武佩剑杨栋陈汉辉
关键词:发文聚类期刊

武佩剑,杨栋,陈汉辉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物流能为生产、贸易、生活、军事等提供重要保障,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1].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物流研究成果被翻译引入国内,我国学者参与了物流知识的普及、物流理念的传播等工作[2].随着中国加入WTO、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一带一路建设等经济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与之相关的物流研究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参与[3-5].随着大量物流研究的出现,梳理物流研究核心理论的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软件,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1998—2017年CSSCI期刊库篇名包含“物流”的3 090篇文献进行信息挖掘,探究国内物流研究演化过程、热点前沿与趋势,有利于建构物流研究理论体系,也为研究者分析物流研究现状和拓展新兴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1 方法与数据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按出版时间1998—2017年,找到篇名含“物流”的文章3 170篇.为更加精确分析二十年来我国物流研究,文献检索以“物流”为标题进行,剔除了篇名中出现“古物流失”“凡物流形”“花物流动”“礼物流动”“抵押物流转”“文物流散”“动物流畅”“生物流花”等非物流相关研究文献,剔除专访、访谈、对话、主持稿、书评等非学术文献,剔除了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研究文献,最终获得用于本文研究的物流相关文献3 090篇.

1.2 研究工具CiteSpace

CiteSpace是一种信息可视化软件,由美国陈超梅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是通过视觉手段呈现的,因此通过这些方法分析的视觉图也被称为“科学知识图”.在使用 CiteSpace生成的各种图谱中,作者合作图谱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机构或者国家/地区发表论文的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在科学类别的主题、关键词和网络地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它们出现的频率,它们之间的线代表共强度.在共引分析图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被引用的次数,文献的共同引用反映了单个文献的引用次数,作者的共同引用网络反映了作者被引用的次数.期刊的引用总数反映了期刊被引用的次数,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共同引用的强度.Links参数主要用于选择网络节点的关联强度的计算,Citespace提供了Cosine、Jaccard和Dice方法[6].

1.3 软件参数设置

根据文献[6-8]运用CiteSpace软件的设置方法,在CiteSpace软件使用界面中,本文参数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定:时间窗口(Time Slicing)设定为1998—2017,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关键词(Keyword)、作者(Author)、单位(Institution)、被引文献(Cited Reference)、被引作者(Cited Author)、被引单位(Cited Institution),连线强度(Link Strength)使用Cosine算法,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使用Top 50,网络剪枝使用Pathfinder算法下的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2 物流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2.1 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整体趋势

观察期内(1998—2017年),在CSSCI上,国内物流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8年间,物流研究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其中,2008年物流研究文献达到305篇;2009—2017年间,物流研究文献呈现整体下降状态,在2014年略有波动.观察期内,被引文献在1998—2008年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2009—2017年间,被引文献没有出现形同施引文献的递减状态,而是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状态,仅在2017年出现了快速减少.

表1 国内物流研究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统计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Logistics”为标题搜索到文献9 180篇,1998—2017年论文呈现增长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从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学者发表论文2 441篇位列第一,中国大陆学者发表1 367篇论文排名第二,具体数据见表3.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成熟,我国学者的物流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表2 WOS数据库物流论文出版数量统计

表3 WOS数据库物流发文国家与地区统计(部分)

2.2 高产单位与高产作者

如图1所示,观察期内(1998—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为物流研究发文数最多的作者机构(其中,2004—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发文112篇,1998—2003年以北方交通大学为作者机构发文16篇,本文将1998—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发文数统计为128篇);西南交通大学作为物流研究作者机构发文86篇排名第二;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作者机构开展物流研究发文75篇排名第三,以物流为篇名发文排在前十位的作者机构还有北京物资学院、中南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

如图2所示,王静(作者单位为西北政法大学)重点研究了农产品物流和物流评价问题,2007—2017年间,在CSSCI期刊上以物流为篇名发文26篇,系以物流为篇名发文最多的作者;王勇(作者单位为重庆大学)以物流与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等期刊发文24篇,为以物流为篇名发文量排第二的作者;舒辉(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以集成化物流为主题研究发文22篇,为以物流为篇名发文量排第三的作者;以物流为篇名进行物流相关研究的高产作者还有王健、黄福华、鞠颂东、魏修建、马士华、达庆利、胡愈、刘秉镰、宋华、唐建荣、张玉峰、张宝友等.

图1 1998—2017年CSSCI期刊高产单位

图2 1998-2017年CSSCI期刊高产作者

3 物流研究的共引分析

3.1 共被引文献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共引作者进行分析,文献来源选择TOPN为50,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物流研究作者共引图谱,共引作者网络有875个节点,2 579条边,网络节点共引频次高的作者其学术研究相关性较高.马士华、丁俊发、宋华、何明珂、王之泰等学者在物流概念、物流企业战略、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较早.刘秉镰、田宇、王长琼、刘志学、田刚、达庆利、汪鸣、王新利、刘南、鞠颂东、王珍珍等学者共被引频率亦较高.王珍珍、鞠颂东、余永泽、欧阳小迅等为2010年之后首次出现共被引且引用频次较高的学者.

图3 物流研究作者共引知识图谱

3.2 共被引文献期刊分析

以期刊引用为节点,文献选择使用前50种期刊,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1998—2017年间刊发在CSSCI期刊上的文章共引用期刊图谱.通过频次分析可以发现,《物流技术》《中国流通经济》《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中国物流与采购》《物流科技》《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等期刊的共被引频次较高(如表4所示).

表4 高共被引期刊共现频次统计(部分)

通过Burstness分析,发现物流研究的共被引期刊具有突现现象,自1998年以来,《物流技术与应用》和《中国物流》出现突现现象,特别是《物流技术与应用》突现持续到2011年.自2006年以来,《物流技术》《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共被引用至2011年底.自2010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评论》《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开始出现突现,并持续到2017年(如表5所示).

表5 共被引期刊突现统计特征

3.3 共被引文献分析

从研究前沿到理论基础的时间映射构建了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原始数据中被引文献构成了研究基础,而相应的引文则为研究前沿[8],网络中高频的引用次数表明了该文献在物流研究中的重要性,物流研究文献网络突现情况如图4所示.早期罗齐[9]、徐天亮[10]、达庆利[11]等从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农产品物流等方面对我国行业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后期马士华[12]、刘南[13]、王佐[14]等从区域经济视角开拓了物流与经济产业相关影响关系研究,近期余泳泽[15]、刘勇[16]等进行了物流效率评价与提升相关研究.

图4 物流研究共引文献的突现

文献[9]、[11]、[12]、[13]、[15]、[16]共现频次较高,研究方向、突现时间、共现频次和突现值如表6所示,这些研究引导了更多学者对相应方向的关注和引用.

表6 物流研究共现频次较高文献汇总

共被引文献网络通过聚类可分成如图5所示的9个聚类,其中3个最大的聚类分别是0#聚类、2#聚类和3#聚类.0#聚类有48个成员,Silhouette值为0.901,通过LLR算法将0#聚类命名为中国物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复合系统模型、区域物流业、协调度、物流服务、城际货运网络、区域物流、物流产业集聚、区域差异、空间效率、面板数据、外包关系、碳排放、丝绸之路、制造业发展、协作开发和物流公司.2#聚类有28个成员,Silhouette值为0.958,通过LLR算法将2#聚类命名为标准关联,主要研究包括技术效率、城市化效应、服务创新、替代效应、知识管理、环境TPF、物流劳动生产率、MML指数等.3#聚类有27个成员,Silhouette值为0.953,通过LLR算法将3#聚类命名为时空差异,主要研究包括实证研究、动态轨道演化、规模效率、劳动力投入、上市公司、成本效率、共生理论等.

图5 物流研究共被引文献聚类

4 物流研究热点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运行CiteSpace V软件,将阈值设置为20,获取如图6所示的物流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节点数为427,连线数为522,密度为0.005 7.在图6中,同心圆紫色和红色部分的厚度分别代表中介中心性和文献爆发性的大小,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17].“物流业”和“第三方物流”出现的共现频次最高,均为193次,二者的中心性分别为0.21和0.08.共现频次排在第3位的关键词是“物流”,出现135次,中心性为0.32.“物流公司”的共现频率为119次,排名第4.“逆向物流”共现频次为103次,位列第5.共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还有“物流业”“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区域物流”“物流成本”“绿色物流”“物流金融”等.

图6 物流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4.2 关键词突现分析

物流研究的突现分析情况如表7所示.物流研究突现始于1998年,最早的突现关键词为“物流管理”,跨度从1998年持续到2005年,Strength值为13.39.自2000年以来,“第三方物流”“物流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国物流业”“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物流市场”引起了学者们的更多研究.特别是对“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和“物流市场”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突现持续时间长达到7~10年.2004—2010年间,“物流人才”“物流联盟”“逆向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金融”“应急物流”等方向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和研究.近期突现的热点研究主要有“物流服务供应链”“冷链物流”“物流业”“物联网”“碳排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表7 关键词突现统计特征(部分)

4.3 关键词网络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基础上,依据关键词共现情况和关系强弱,运用CiteSpace的聚类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图7所示的17个聚类.结合频次、中介中心性和silhouette值以及研究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物流研究热点概括为物流运作模式、区域物流、物流信息化、协同发展、物流成本与效率等.

图7 物流研究关键词网络聚类

5 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国内物流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探析了国内物流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发现我国物流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关注,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C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三千余篇,研究热点早期主要集中在物流概念和模式的引入与普及,随着物流产业逐渐成熟,研究者投入大量精力在逆向物流、物流金融、产业联动、应急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国内权威期刊认可.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基于CSSCI期刊数据库,没有和国内其他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随着物流研究国际化的开展,基于WOS等国外数据库进行物流研究分析和国内外研究对比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文献网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内物流论文主要聚焦在区域物流、物流产业等方面,大多从宏观层面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于微观层面的研究有待加强.“物流服务供应链”“冷链物流”“物流产业”“物联网”“碳排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兴方向正成为研究的趋势.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