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下江门棠下镇的特色塑造

2019-04-10 03:38邓璇曾晖
关键词:特色产业小城镇小镇

邓璇,曾晖

(五邑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特色小城镇”一词源于四部委文件《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不同于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是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特色发展所提出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化发展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是提升特色小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但是,特色小镇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小城镇缺乏地方人文特色,产业培育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进一步解决.

现有文献关于特色化路径的研究多集中在特色小镇的特色塑造研究以及文化和产业的选择.如王小章[1]从“特色”和“一般”的角度提出特色不能罔顾既有环境的、社会的、历史文化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社区意愿;杨晓光等[2]以云谷小镇为例,结合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经验,提出通过“四态融合”的方式塑造特色小镇的特色;陈立旭[3]从强化特色小镇文化特色方面,强调以文化为维系成员的精神纽带,增强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向心力;陈晓蓁[4]以云栖小镇为例,从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出发,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特色产业的选择提供相关建议.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基于浙江模式的实践且以产业升级为主导进行,鲜有从结合特色小城镇的乡村地域引领作用出发,综合考虑产业和文化的特色化选择的思路.本文以江门市棠下镇为例,基于保持特色文化、拓展特色产业的视角来研究小城镇特色塑造方案.

1 棠下镇特色塑造的SWOT分析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2015年3月棠下镇党政机构和滨江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棠下镇纳入滨江新区的发展战略,成为江门市未来的城市发展新区和主中心,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棠下镇总面积131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和23个行政村,根据2017年数据统计,镇域常住人口106 096人,镇GDP 121.539 6亿元.棠下镇划分为天沙、江沙和天河3个片区,分别作为金融商务会展中心、产业园区和生态风景区.

天沙片以广东银葵医院和已经建成的珠西国际会展中心、保利商圈、江门市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服务设施为依托,旨在打造康养特色,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江沙片区以制造业为主,凭借海信电子、康师傅顶津饮品、大长江集团、天地壹号、金莱特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项目,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智能家电、健康食品、环保涂料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特色.天河片区在棠下镇镇域以北,凭借“后珠玑巷”良溪村、端午赛龙舟石头村、周家拳沙富村以及龙舟山森林公园和大雁山等文化旅游景区发挥文旅特色.

1.1 优势

棠下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与佛山隔西江相望,不仅是珠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西门”,区位优势显著;2014年以来,为了积极落实“珠西战略”,棠下镇镇政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集聚了一批包括海信在内的龙头企业,产业聚集态势明显;棠下镇拥有被誉为“后珠玑巷”的历史文化名村良溪村和享誉国际的周家拳沙富村,镇域周边有龙舟山森林公园、大雁山风景区、风景胜地公坑寺等旅游资源.

1.2 劣势

棠下镇镇域以内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但是其文旅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高,并未建立独特的旅游IP,其旅游发展也并未形成规模化的体系,旅游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园由精密机械、智能家电、健康食品、环保涂料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发展,现阶段棠下镇的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特色产业.

1.3 机遇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部署,政府不断推进棠下镇新城建设的稳步提升、产业园区的扩园提质、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以及城乡环境的持续改善,籍此为棠下镇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江门作为珠西战略的重要城市,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江门城市发展北拓,棠下镇被纳入滨江新区的发展中,江门市政府也在财政扶持、人才机制、资源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为棠下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4 挑战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关注另一个焦点.如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设施的建设将增加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同时,江门市既有的全国特色小镇赤坎镇颇具规模的旅游发展和独特的旅游IP给棠下镇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

2 小城镇的特色化路径选择

2.1 基于自身发展诉求的特色产业培育

目前棠下镇属于经济型城镇,拥有以海信项目为主的电子通信产业、以康师傅和天地壹号为主的健康食品产业、以大长江集团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和以嘉宝莉为主的环保涂料产业等多元产业模式,具有构建特色产业的基础.在现阶段找准产业定位,培育具有行业竞争的特色产业,才能实现错位发展.通过调研,拟选择智能制造作为特色产业,理由是:1)在国家“智能制造2025”背景下,棠下镇可充分利用产业基础,选择制造业作为小镇的特色产业,以高精尖为主,突出智能化开发战略;2)现阶段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为高端产业小镇,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布局包括科研、金融、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端教育、新材料等,结合棠下镇的四大支柱产业选择智能制造符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布局要求;3)棠下镇地处珠三角腹地,是珠西战略的重要策源地,发展制造业不仅是对省政府发展布局的积极响应,也是争取自身发展前景的重要机遇.

2.2 基于区域带动作用的特色文旅打造

特色小城镇通过地方独具特色的塑造带动地方区域发展,是推动城镇化进程、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的有效举措.区域发展不仅是产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也是特色小镇发挥区域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棠下镇镇域以北约70平方公里的地域经济较为落后,大多数居民以农业和渔业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良溪村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从2002年至今棠下镇镇政府多次发布招商无果,至今仍未进行有规模的旅游开发,没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交通与餐饮住宿不便利;良溪村新建的居民楼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村落布局.现阶段唯有政府牵头,吸引民间资本加入,以点带面将良溪村作为全镇范围的示范先导,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休闲农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才能为棠下镇以北区域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3 棠下镇的特色塑造实践

3.1 产业特色塑造

棠下镇产业园,以摩托车汽车零部件为特色产业板块,其产业集聚态势日渐显现.调研发现,该园目前已经聚集了海信、大长江集团等众多现代制造企业,但其产业态势传统,激光产业项目的入驻恰好可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引领激光产业智能装备发展,打造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平台,推动制造业技术蓬勃发展.

在产业布局方面,根据特色小城镇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模式,重视产业、居住、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协调.即选择“科研教育中心”“产业集群区”“产业配套区”“生活住宅社区”4种空间类型,通过产业集群区和产业配套区进行生产、销售,通过科研教育中心保障技术研发,再配套商业网点、公共绿地、公交系统打造具有多元功能、服务完善、社区认同的生活空间.

根据图1所示的制造业全产业链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七大环节的分析,现阶段棠下镇产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要强化产业特色应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两端延伸.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设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第三方物流、人力资源、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努力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的互联网化,积极创建智能工厂.

图1 制造业全产业链

3.2 文化特色塑造

棠下镇的文化特色塑造在于把握后珠玑巷移民文化的营造和传承.通过深入挖掘移民文化和整合区域内景点,以文化展览厅、创意体验馆等景点营造发展多元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各方面体验.相关建设可依托良溪村文化底蕴,深入挖掘移民文化,发展古村镇旅游项目;依托沙富村周家拳和石头村龙舟进一步扩展民俗活动、拳术和创意游戏等旅游配套项目;依托景区周边渔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旅游人群聚集,拉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发展文化产业、活跃周边经济,推动棠下镇城镇化进程.

目前棠下镇以北旅游生态区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这里的居民建筑仍旧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韵,宜重点推进住宿、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棠下镇的旅游支撑体系.根据表1所示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建设旅游的配套设施,形成旅游的必备要素;再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新型旅游六要素,形成旅游产业链,衍生出旅游产品与项目,形成高层次的旅游吸引力.

表1 基于旅游要素的相关旅游产品与项目

4 结语

从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内涵来看,特色小城镇建设不仅要求具有自身竞争力,还要求通过其经济发展为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棠下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依托高端制造和“后珠玑巷”品牌,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制造小镇,不仅是江门市制造业和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小城镇的特色塑造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小城镇小镇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安安静静小镇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CK小镇”的美好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