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毓秀 风花雪月

2019-04-10 12:30彭斌
大理文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南诏苍山洱海

彭斌 

“苍洱毓秀,风花雪月”,不仅是对大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更是大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的代名词。在历史的长河中,以苍山洱海为中心,辐射全州,风光迤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聚集了众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8个、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面积约2.95万平方公里,辖12县市,有13个世居民族,它不仅是白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福地,也是大理各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说文化大理是一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藏智慧的书。那么,这部书厚重、久远,写满了传奇、浪漫、和谐与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熠熠生辉,散发着历史的醇香,彰显着文化的魅力,醉人心脾,令人惊叹,让人神往。

透过大理这部传奇之书,我们看到了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的大理,以及5000多年积淀而来的文化精粹和人类文明。

感谢喜马拉雅那场遥远的造山运动,把大理的奇山秀水与青藏高原的余脉连为一体,一脉相承,形成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与横断山、无量山、哀牢山等山河相间、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河格局,在造就了“风花雪月”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孕育了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文明,其中包括黑潓江流域和红河源流域的文明,还有大理羊苴咩城遗址、巍山双圈河大理国早期建筑遗址等,共同续写着洱海地区文明的华彩乐章。

“九隆创世”“鹤拓大理”的神话尚未远去,洱海银梭岛贝丘遗址的考古成果,已经确立了洱海流域作为云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历史地位。也是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剑川海门口、宾川白羊村曾经创造了云南最早种植粟的农耕文明。还有漾濞苍山古崖画、云龙江河上的古桥梁,以及穿梭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庙宇道观、城池村落、民风民俗、诗词歌赋、饮食服饰等等,全都成为文化大理的载体,以苍山洱海为中心,辐射开去,供后人领悟,让世人景仰。

透过大理这部立体之书,我们看到了云南的起源,还有南方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足迹,看到了高耸入云的三塔,感悟到了“文献名邦”的传奇。

追根溯源,正是大理这方“厚土”最早叫作“云南”。远在西汉时代,在今天祥云县的云南驿一带,就设置了云南县。从此,“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商贸的兴起,横穿东西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正式成型,途经永平的博南古道就是其间最艰险的行程。随后形成的茶马古道,纵贯南北。两条古道作为古代的国际大通道,在大理交汇、交融,互通有无,为物资交流、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徐霞客、杨升庵、马可·波罗,以及梵僧、香客、商旅,或匆忙或悠闲的步履往来于此。千百年来,不仅成就了鹤庆商帮、喜洲商帮等历代商贾的辉煌,同时,文人辈出,文化灿烂,还创造和积淀了同样辉煌的历史文化。

在20世纪40年代,南方古丝绸之路还演变为滇缅公路,成为抗战最艰难那段时期物资运输的大动脉。

大理有许多的历史文化标识,一千多年来,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崇圣寺三塔,就是其中最显赫的历史存留。一大二小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稳如泰山。大塔又叫千寻塔,塔前朝东的照壁上,有明黔宁王沐英后裔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表达了沐世阶对大理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字和塔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昭示着大理作为边疆地区的稳固和安宁。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寓意,影响着大理乃至云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理文化的另一个标识是大理古城南城楼,以及高悬在上面的“文献名邦”牌匾,还有不远处的文献楼和五华楼,与它遥相对望。这块由清康熙年间云南提督偏图所书的匾,和那些古色古香的楼,是大理古城的灵魂,“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由此辐射开去,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伫立在太和金刚城下的德化碑,是大理历史文化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块碑,穿越唐朝天宝战争的硝烟而来,记述着南诏君王的伟业丰功,同时,表达了南诏关于天宝战争的苦衷,表明了归附唐室的心迹。碑文歌赋兼为、骈散交替、气势宏大、五色生辉。此后,南诏和大唐就此修好,德化之风气得以弘扬和传承,和谐包容之理催生的历史文化,融进了不同时代的精华。

透过大理这部包容之书,我们看到了妙香佛国的祥和,看到了“云南福星”的慈祥,看到了“本主”信仰的力量,看到了儒、释、道多种宗教的和谐共荣。

南诏大理,一个和唐宋相始终的地方王朝,先人们从唐宋王室那里学到了文韬武略,把信仰当成生活的必修之课,筑寺修塔、凿龛造像、吟诗泼墨,引导了那个时代云南文化的时尚和潮流。

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创造了南诏大理国绚烂的文化。

剑川石宝山石窟的石刻,宾川鸡足山迦叶的道场,祥云水目山的佛身舍利,崇圣寺中帝王皈依的情结,等等。起源于南诏国、鼎盛于大理国的佛教密宗教派,创造了辉煌的雕塑、石窟、摩崖、石刻、绘画艺术等,其中“阿吒力”观音造像为云南所独有,被西方学者誉之为“云南福星”,护佑着云南,光耀着大理。同时,也揭示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体系,展示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创作成就。

目前,大理州共有國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35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1项,合计573项。全州共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43个,收藏可移动文物68627件(套),合计136562件。全州取得备案资格博物馆13个。

历史上,大理一直是儒、释、道并存,多宗教共荣的福地。除了佛教之外,以巍山巍宝山为代表的道观神殿遍布全州各地,以大理古城文庙为代表的儒家祠堂星罗棋布;清真寺和基督教、天主教教堂随处可见;其他各种原始宗教色彩纷呈。中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共荣,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融相生。

大约是从唐朝的南诏国时代,大理逐渐兴起了本主崇拜。也就是从那时起,本主文化便开始在苍山洱海间世代相传。在大理两千多个白族村落中,供奉着一千多位本主,村民将其视为自己的保护神。那些本主,不仅有当地传说中的各路神灵,还有生活在身边、触手可及的传奇人物,甚至还有被人们赋予使命的某种物品。而那些作为本主的传奇之人,他们并非单独一个人,而是有夫妻、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亲密关系,是一群食“人间烟火”的神。这种人、神、物合一的宗教信仰,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神灵世界。正是白族先民的大智慧,使大理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超越了信仰本身。

自古崇尚生态文明的大理,还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这里有各种飞禽走兽长居于此,苍山洱海间有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到此越冬,巍山隆庆关的“鸟道雄关”,南涧凤凰山、洱源鸟吊山的“百鸟朝凤”,剑川剑湖、鹤庆草海的水鸟欢腾,等等,无不成为自然的奇观。

透过大理这部民俗之书,我们看到了多彩的民俗、可口的小吃、众多的节日、浪漫的风情。

以“赛马、唱歌、做买卖”为主题的三月街,有“东方情人节”之誉的绕三灵和剑川石宝山歌会,有狂欢的火把节,有栽秧节、蝴蝶会、开海节、祭祖节,这些节日,隔三差五,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里。另外,大理饵[夬][饣]、酸辣鱼、喜洲粑粑、白族生皮、洱源乳扇、巍山 肉饵丝、永平黄焖鸡、宾川海稍鱼、弥渡卷蹄、南涧锅巴油粉、云龙诺邓火腿等组成的大理特色小吃风景线,极大地丰富着地方的饮食文化,成为文化大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还有以白族服饰为代表的民族服饰,色彩斑斓、美观大方,展示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活态度;那些以青瓦白墙为主旋律,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布局的白族民居,则体现了大理各族儿女的社会智慧;以及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全都是文化大理的重要载体。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大理州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传统工艺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在全州各地焕发出了新的魅力。截止目前,全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50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59项、州级72项、县市级303项;有代表性传承人1320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89人、州级140人、县市级1079人。

透过大理这部艺术之书,我们听到了来自“小河淌水”的弥渡民歌,看到了来自山水无量的南涧彝族跳菜,看到了《南诏奉圣乐》的恢弘大气,看到了张胜温画卷的艺术巅峰,看到了大理石中的天然山水,看到了穿越历史而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到了白剧艺术的魅力,看到了洱源凤羽的书香门第,看到了20世纪上半叶的红色记忆。

伴随着这些风景一路走来的,除了南诏、大理国的那些各领风骚的帝王,还有张叔、盛览、王奉宗、张顺的故事传说,以及杨奇鲲、杨黼、李元阳、艾自修,还有师范、王崧、赵藩、周钟岳、张子斋、马曜、张文勋、晓雪等人脍炙人口的诗文著述;还有李宗黄、蒋宗汉、杨杰的传奇;还有张伯简、王复生、王德三、施滉、周保中、董泽、赵式铭、赵琴仙等革命先驱点燃的红色记忆。“两弹”元勋王希季、“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等,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书写了不朽篇章。挂一漏万的大理历代杰出儿女,他们都是大理或大理文化的代表。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这是玉洱银苍风景的真实写照,也是文化大理的名片,在其中,珍藏着我们共同的乡愁。

“苍洱毓秀,风花雪月。”就这样被赋予了历史的责任和特殊的意义。

大理的历史文化,源遠流长,多姿多彩;大理的民族文化,灿若星河,独具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强化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对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的普查,其目的就是要挖掘大理文化的内涵与成果,展示文化大理的风采与自信,使文化大州的精神与魅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作者系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南诏苍山洱海
开学第一课《洱海保护》教学设计
唐代“骠国献乐”背后的秘密,一场以献乐为名的救国运动
苍山
苍山脚下
走到洱海
请叫我党员
诗意洱海
洱海太湖石
韦皋经略西南始末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