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源记

2019-04-10 12:30李丽琴
大理文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桃

李丽琴

1

漾濞县城是在鸡鸣声中醒过来的。

早上5点半左右,鸡鸣声便在耳边响了起来。先是一只,继而是两只、三只……从某个笼子或窝里传出来,高亢嘹亮,此起彼伏。悠长的回声穿透高楼底棂、古街巷道,渐渐打破黑夜的静谧。随着鸡叫声的慢慢消失,街道上的路灯一盏一盏熄灭,哈欠声响了起来,一些人影渐渐出现,三轮车的声音、自行车的声音清晰划破夜空,苍山顶渐渐出现一些云彩,飞凤山的山影、树影渐渐清晰。从四楼阳台往下看,恰好看到我们昨晚喝茶的石桌石凳和旁边的藤蔓、喇叭花、翠竹,缅桂花。打开房门,一坡绿竹也开始了新的一天。

告别雅静幽香的院子,我们的车驶向清凉山。

一路攀援,一路核桃,一路清凉。

一直以为,到一个地方,都应该走访一下寺庙。寺庙是一个地方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也是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汇聚之所。清凉山寺、金鞍寺、玉皇阁就是清凉山上一些能让民众盛放喜怒哀乐、平复心绪、宁心静气的的寺院。脚步抵达这里,我们已经转过了几十道弯,走过了千百个石阶,路过了千万棵核桃树,目睹了无数种花草树木。在半山腰,整个漾濞县城以及周边的村村寨寨都成了峡谷中的一些小村落,楼房不再高大,街道不再宽广,看不见车来人往,也听不到马帮的铃声,只有那些象征着人烟的树木和水田让我们明确知道,我们已经远离了漾濞江,远离了雪山河大桥,远离了缅桂花。“都来摸一摸这生命力很强的树。”晓梅温和的声音让我情不自禁去抚摸那腰身被人砍缺了一个大口子却又重新结了痂并长得枝繁叶茂的树。“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大事小事,看开就好;天地万物,随缘就好……”在清凉山,能明白寺院中的这些词语,人就不再浅薄渺小。

一直以为,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常人不能作为之事,总是跟执着的精神信念有关。在背靠陡崖面临绝壑的方寸之地劈山削岩修建庙宇之人,自有他的奇异之处。很早以前,就有携带玉皇大帝金像结伴云游四方的朱、史二道人,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而出,化作彩云径往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人知此山灵异,引得玉帝金像化云而去。于是打消云游之念,在玉帝金像化成的彩云萦绕之处建玉皇阁静修,终于得道。

“仙人洞只容心善之人通过,恶人出入会磕脚碰腿。我妈为了检验我们有没有做亏心事,每年春节都要带我们来钻一回仙人洞。”玉皇阁东绝壁之间的石室,就是漾濞朋友春荣口中的仙人洞。“洞穴窄小,不便出入。”年轻诗人为了证明自己一身清白,不顾潮湿阴暗钻入洞中。

仙人洞另一端开口在千寻塔东10米开外的绝壁之上。在清凉山,方寸之地就有无限风光。直耸云天的千寻塔稳稳屹立在山顶,镇守着一方水土。塔边的护栏上,几十根密密长长的彩线规律有序地躺在风雨中,尽管它们细细柔柔,但风没有吹走其中一根,雨也用特定的方式把它们稳稳当当地粘在了千寻塔的周围。容颜不再的马缨花知道一离开就再也回不到悬崖间,安静赖在母亲怀里,倍加珍惜最后的温情。云雾在密密匝匝的树林里相互追逐,目光追随便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使劲一甩头,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凭栏观望,直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和人类的巧夺天工。悬崖峭壁之上,有房屋,有流水,有栈道。群峰鼎立,层峦叠嶂,难怪恐高的诗人站在一群女子中间还腿脚发抖,在《西游记》中,在绝壁之上衣袂飘飘、谈笑自如的女子,不是仙女就是妖精啊。

朱、史二道人仙风道骨,徐霞客也非一般凡人。“石崖上下危削,古木倒盘,霏烟揽翠,俯掬轰流,令人有杳然别天之想。”很多年前他就在此对雄奇险峻的绝美风光做了记录,而我们今日才来玉皇阁寻访他的足迹也不算很晚,看一群在仙人洞中进进出出的诗人学者,其“杳然别天之想”,应该是被细细品过了。

2

一片青翠碧绿的核桃林中,隐隐约约散落着一些青瓦白墙构建而成的院落。炊烟从核桃林间袅袅升起,一缕一缕,远远看着,仙境一般。

在光明村,我们见到了更多的核桃树,庞大的枝叶遮天蔽日,连下着的小雨也被它大伞一般遮了过去。吃核桃、说核桃、看核桃、写核桃、读核桃、拍核桃,在核桃遮蔽的小院子里,核桃被多情的诗人们用手机传递到了千里之外,读到了白云之上。

光明村的雨一定是哪个龙女偷来的甘露,及时地滋润着漾濞大地,又很善解人意为我们留出了空间。一顿饭吃完,瓶身就被她慢慢放正。

在核桃林间漫步,别人是我们眼中的美景,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风光。人不多,房屋也不多。隔一段才见到一个门口堆放着柴垛的人家、一些打着花伞的人、一些高高低低的坟。很多大核桃树上挂着写着它们的树龄的牌子:110年、230年、320年……也有一些核桃树很年轻,结着很少的果子,在一些大树旁边安静地长着。还有一棵长着长着就长在一起的合欢树,让人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样的组合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着历史,有着现在,更有着未来的地方。“漾濞核桃甲天下,独领风骚三千年。”很早以前把核桃种得漫山遍野,让荒山野岭一个个披上了绿裳,变得四季分明、精气十足。很早以前就在自家门口看着亲手种下的核桃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成熟,然后理直气壮地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弥补生活的空缺,把日子绘制成想要的色彩和图案。把家乡种成了核桃之源,把家乡的核桃种得天下皆知,把日子种得如诗似画。

白云在碧绿的核桃林间窜行出没,雨雾细细柔柔地飘在叶片上。清新湿润的空气,简单明了的色彩。站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一群诗人竟然分不清哪里是出口,哪里是入口。索性就那样走着,在一串又一串的核桃果间穿行,让核桃的清香催生更多的詩句,让关于核桃的诗句再多一些,再深刻一些,再烂漫一些。

在光明村,知道了一件事:漾濞核桃吃法是天下一绝。每年的9月,这里都要举行核桃文化节。小吉说,那时候我们走的路上都铺满了松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里,吃核桃宴,跳核桃舞,唱核桃曲。小吉细致的讲述让我们很惊喜,从来没有想过核桃竟然有这么多种吃法,我们一边漫步在核桃林间,一边早早想象着核桃节盛况: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人们载歌载舞欢度丰收,每一户农家都摆满了核桃宴,客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核桃炖羊脑、核桃扣肉、核桃八宝饭、核桃肉圆子、核桃叶炒火腿、核仁荷叶饼、核桃糕、香酥核桃、青椒煸炒新鲜核桃仁、核桃仁炖鸡蛋、核桃炖猪脚、核桃馅汤圆、核桃拌生皮、核桃粥、酸辣核桃、核桃酒、核桃茶。除了核桃宴,所有展示漾濞饮食文化瑰宝的漾濞民间特色美食也都将荟萃于此。参加文化节的人,都能欣赏到融漾濞民族舞蹈、古乐、歌曲、戏剧、语言、服饰及传统技艺为一体的文艺汇演,也能把核桃宴、彝家三道茶、漾濞腌生、烤鸡、烤猪、烤全羊、羊生皮、鸡生皮、全羊汤、温汤鸡肉米线、卷粉、山菌野珍、漾濞江鱼、夹夹虫等漾濞美食一一尝尽。可以像在荨麻箐村一样加入彝族打歌队伍尽情欢跳,可以在最大的核桃树下看神秘的核桃祭祀;可以携手爱人在核桃林中随意漫步,用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到你手心的核桃来演绎一段旷世的爱情;也可以剥开一个刚成熟的核桃,蘸上蜂蜜递给在核桃园中对你回眸一笑的人,再给她一个你懂她懂的眼神。

在光明村,还知道一件事情。彝家小伙看上哪家的姑娘,最有效的追求方式是在核桃成熟的时候戴上带着棕香的斗笠,扛起二丈长的竹竿,唱起豪放大气的山歌,神气十足走进她家的核桃园,猿猴一般爬上树梢,左右开弓,让核桃如珍珠一般落在她的面前。

3

一个地方的气候、光照、地理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物产资源。6月5日至8日,漾濞,气温18~35℃。这个温度比我所在的小城高出5度左右,让我们在提早感受到夏天温热的同时,也提早吃到了我们喜爱的美食。一张圆形的大桌上,摆满了各种漾濞产的美味佳肴,相对于平常能吃到的肉食菜肴,苞谷、茄子、西瓜是这个季节我家乡还不成熟的果实,核桃花更是没有吃过的美味。

按道理说,我对漾濞并不陌生,雪山清和核桃乳是两种经常吃喝的漾濞特产,苍山西坡大花园是朋友们每年春天的热门焦点,漾濞江的上游就是黑潓江,我和中美属于“共飲一江水”之人。我缺的只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抵达,一种面对面的接触。

核桃饴、核桃糖、核桃油、腌生、赶马鸡、烤全羊、羊肉炖南瓜、漾濞卤腐、漾濞油鸡 ……这些是我们在漾濞、三月街上屡屡见到的招牌,是在漾濞的黄昏或中午吃的部分食物,大部分还是小姑子在漾濞的同学送过她的特产。

一个不大的县份,竟然有数不清的好东西让世人皆知。在漾濞的某块土壤里生长,带着漾濞的泥土芬芳,在漾濞的晨风晚夜露里成熟的玉米、西瓜,我连续吃了七八块。

“苦荞粑粑蘸蜂蜜,一口更比一口甜。” 漾濞核桃三道蜜都是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天气冷凉的时候用百花蜜加上核桃仁片和少许生姜做的蜂蜜核桃茶,味道甜美,温胃健脾;在荨麻箐饥肠辘辘暑气蒸人时,吃了几口荞粑粑蘸蜂蜜,年轻诗人的不适立刻消除。相对于熟知的苦荞粑粑蘸蜂蜜和蜂蜜核桃茶,荨麻箐村待客的核桃蘸蜂蜜于我是一种新吃法,一片脑形的核桃,蘸上香香甜甜的蜂蜜,舌尖还未触及,津液就在口里打转,嚼碎,咽下,酥脆可口,甘甜回味。

核桃是家里经常备着的食物。把芝麻、花生、核桃等可以搭配在一起的营养食品用搅拌机打磨成一盒粉末备着,在早晨和酥油鸡蛋一起打一桶酥油茶,就着一块煎饼吃,是我们喜欢的一种早餐。黑米、红糖、核桃、薏仁、大米、黑芝麻等一起煲的八宝粥,也是家里早餐之一。之所以都要有核桃,是因为早早在家里的《本草纲目》上看到核桃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健脑益智等功效。还有不少次在一些药物对支气管炎不起作用的时候,吃一些核桃就止住了咳喘。

这样的喜欢让我们经常要到街上买核桃,有时候买的核桃里会掺着一些铁核桃,用锤子敲用核桃钳子夹都无济于事,这种没有判断力的判断很多时候会削减一个人的自信心,让人面对核桃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弱智的人。那怎么也取不出的核桃芯让我们对卖核桃的人产生一种嗔恨,几次以后便只去买核桃芯。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一个完整的事物,皮肉剥离地买回来,失去了它的完整性,对于爱它的人来说,是一种缺失。

果大、壳薄、仁厚、味香……在核桃树下吃核桃蘸蜂蜜,不再担心以后家里拿不出完整的核桃。

4

抵达一个地方,最先感受的往往是它的温度和气味。很多时候,低温能调节气味带给人的不适,馨香又能平稳高温带给人的躁动。

随着暖风吹来阵阵幽香,一些碧绿茂盛的枝叶间,缅桂花一朵一朵出现在眼前。缅桂有七八棵,长在瑞星酒店的阶台边,长在一些蓬勃的三角梅、喇叭花和美人蕉聚集的院子里。每一棵上都有一些开着的花朵和半开或未开的花蕾,花蕾像玉兰,白色的花朵却很像瘦菊,十个花瓣,以不起眼的姿态伸展或蜷曲在绿油油的枝叶间,小小的花朵散发出的香气溢满空气,让人吐纳之间觉得神清气爽,劳烦顿消。

缅桂花不全是白色,有一两株缅桂的花朵是黄色的。清晨或夜晚,它们或在树枝上,或在每一个房间的小盘子里,或在某个女子的发际,散发着的幽香在空气里弥散,让整个院子在香香的气味中把一天结束或开始。

在下街清真寺,也有一株缅桂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当我们的脚步缓缓抵达的时候,它的花蕾正如小巧精致的黄玉坠,静静地俏立在树枝上,幽香暗穿每一个彩绘墙壁,让院子里不同的人在和谐的阳光中安静地观赏雕梁画栋、木刻楹联、彩绘墙壁,安静地聆听一个民族的前世今生、风雨旅程,安静地体会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感受民族团结,体验文化的融合。

5

面条一茬茬挂在路边,把生活的甜美展示得整整齐齐。新鲜的麦子被男人用双手搓洗着,洗去时间沾染上的轻薄灰尘,留下纯纯的麦香。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到现在,一条老街已经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岁月,如同一个收藏了很多阳光雨露的老人,仙风道骨,安静从容地走在时光里。麦子、核桃皮、扶桑、翠柳、南瓜、向日葵……认识不认识的植物都在老街上相安无事地开花、生长、结果、成熟。

一条石板路,从古街尽头幽幽地通向远方。

尽管路边的房子已经很古旧,但岁月并没有把过去淡忘。斑驳古老的木板铺面、锈迹斑斑的铁锁、屋檐下被人遗忘的干花和留着马蹄印的青石板,无一不在讲述着茶马古道精彩丰饶的历史。瓦楞下那一枝栩栩如生的木质牡丹没有遮掩茶马古道人们思想里的文化艺术,四朵盛开的花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无声地讲述着一个院落的热闹与精彩。精致的雕刻门匾,麻雀嬉闹的飞檐翘角……住在里面的应该是个大户人家,一个扎着麻花辫或剪着齐耳短发的漾濞女子,在庭前的兰草、石榴、扶桑花盛开的时候,一边读着手里《诗经》,一边谛听马帮清脆的铃声叮当叮当从门前响过。她的眼里盛满了期盼,她不关心穿羊皮褂的商人从祥云、巍山、洱源一带运进来多少红糖和乳扇,多少茶叶和土锅,也不关心保山、永平的马匹驮进来多少黄烟和铁锅,再换回去多少核桃和核桃油,她只想和徐霞客说说她此前听过的马蹄声,只想和杨慎谈谈她的梦想。

“从这边过去到沙溪寺登街,从这里过去是博南古道。”这时颤微走来的老人,用拐杖轻量石板的长度和厚度,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悠长悠长,他凝视一把门锁的深情眼神写满留念,莫非有遗落在青石板间的往事?地雷花、三角梅、绣球、铁树并没有因马蹄声的远去而停止它们的生长,它们随着日出日落蓬勃地生长着、蔓延着,不顾来来往往的目光,也不管那些起起伏伏的心事。三角梅探出墙外的花枝红艳艳的,硬是把一条古道装扮得红红火火,撩拨着行人的心事和目光。

6

一座桥,走近它的时候,它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已经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迎来送往了成千上万的马帮,见证了无数个南来北往的故事。它像一部史书,厚重地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步履脚印。

博南古街尽头,一座长长的铁索桥横跨漾濞江之上,桥上的笑容定格在桥下的镜头里,犹如一段被铁链禁锢的爱情。

桥头亭两边挂有一副木刻楹联:

苍虹落漾云龙舞山间铃响博南路看古道悠悠敲岁月

碧水飞花金凤翔峻岭核桃天下名喜春潮滚滚绘宏图

上有挂牌:云龙桥

桥头亭内有一些燕子窝,进出的漂亮身影如在自家堂屋前飞来飞去的那些燕子,让人感到心安神宁。石阶有十七个,铁索从第八个石阶中拉出来,延至桥的那一边,把木板固定成一道稳稳当当的大道。

“云龙桥又称博南古桥,建于明崇祯前,至今已有600來年历史。是博南古道上唯一幸存下来并还在使用中的铁索桥。南方丝绸路走完灵关道、五尺道,入叶榆永昌道,跨过永昌道漾濞江上的这座铁索桥,便进入了名甲逶迤的博南山区……”在仔细的讲解中,漾濞朋友一一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云龙桥是通往山区重要通道,至今桥上仍人马不断。这是我们已经亲眼见证的事实,尽管那边的桥头亭在修建,却没有阻拦住来来往往的脚步,背着背篓赶街的女子,驮着货物的马帮,太阳底下光着膀子的男人……依然把一条古道走得热热闹闹。更热闹的还是一群喜好文字的人,在被马帮走得摇摇晃晃的桥上做各种各样的姿势,留各种各样的影像,似乎这样就能被一座古桥永久地装入记忆里。斗笠出现在桥上,诗人就一次性买了三个。

站在云龙桥,神情有些恍惚,时光似乎回到讲述中的那种情景。热爱生活的漾濞人,一次次把桥架在漾濞江上,一次次被水火毁掉,又一次次选址架起。或许是他们的执着感动了上天,苍山玉带彩云突然在明代某一天飘落于此。对于付出了太多心血的漾濞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光明的指引,他们便在此建成这座铁锁吊桥并称之为“铁锁云龙”。本以为此后能安居乐业,然而洪水似乎不愿放弃对人的考验,1986年9月24日,呼啸而来的洪水还是毫不客气地冲毁了东桥墩及其桥面,经抢修改成了钢索桥。1994年至1995年,由省、州、县拨款修复原貌。这样的一座古桥,怎么会没有英雄文人的赞美诗词呢!杨慎、徐霞客怎么会在游记漏掉对它的记述!“云龙桥1988年被大理州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刻,就有人用手机做着对它的记录。如果五个女诗人在桥上的幸福形态有点着意模仿《五朵金花》,那戴着斗笠、背着背包的两个身影,一定有《奇情侠侣》的味道吧。

此刻烈日炎炎,漾江水流得很懒散。站在云龙桥上,只见一江碧水倒映着两岸的葱茏树木,一景一物都呈现一种静谧之美。如果是七八月雨水季节,在桥上感受风起云涌、江水湍急,看飞凤山上的望江亭在云雾中琼楼玉宇般忽隐忽现,看彩虹在雨后绚丽多彩,那一定是另一种不可多得的诗情画意。

7

荨麻箐有荨麻吗?没有荨麻,有核桃。

农忙时节,从漾濞古城到漾江镇的路边,农事正有序地进行着。在与翠竹、仙人掌、三角梅、核桃为邻的一些水田里,女人们正把一把把秧苗均匀地丢进稻田里,两根木桩一条线,随着一双双麻利的手,一行行秧苗规范整齐地站到了水田里。七八天后,它们将焕发出一种新的翠绿,用生命的另一种精神,继续在温热的风中扎根、生长,迎风送露。

初听荨麻箐,以为是一个长满荨麻的山箐,到了真的不见荨麻,只见核桃。或许荨麻还没有长出来,或许荨麻箐真的不长荨麻。到荨麻箐村,一路有青翠茂密的核桃林,随着秧苗、仙人掌、三角梅渐渐遥远,核桃树渐渐多起来、大起来,车窗内能触手可及碧绿鲜亮的核桃果时,我们已经深入荨麻箐村。

核桃树真是遮阳避暑的好植物,阳光再毒辣,它的繁枝茂叶也能给人们一片清凉,让人们在充足的氧气中自由呼吸,酣畅淋漓地感受从身到心的惬意舒适。荨麻箐村的核桃树很大,大得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大得能遮住一群人、两张车、一群鸡、一条狗,并让这些在很多时候不能同在一棵树下呼吸的人和动物相安无事地接受它的庇荫。荨麻箐村的核桃很有力量,它小小的叶片聚在一起,就让霸道的阳光束手无策。荨麻箐村的核桃很生活化,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结在树枝上,最多的也不超过四个,在核桃树上相亲相爱地成长,任由诗人作家们在树下天马行空地想象它的偶然和必然。

在荨麻箐村走动,还没离开就产生不想走的感觉。村中的房屋不密集,散落在密密匝匝的核桃林中,村在林中,家在树下,鸡犬相闻,这是一种人们苦苦寻求的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生活。熊阿才的核桃树下,鸡群自由自在地跑动,灼热的空气没有减轻母鸡的责任心,她一边用爪子使劲刨土,一边呼唤着东奔西跑的小鸡来吃虫子,看到人过来,母鸡迅速招呼小鸡躲进它的翅膀下,自己则一副备战姿势。和鸡相比,狗显得很不负责任,面对走来走去的陌生人,气也不出一个。

翠竹长在门口,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节气,还有一种安详和瑞。碗口粗的竹竿,四季常青的叶子,让人忍不住去靠近。走上荨麻箐村后面的高坡,忽然嫉妒起熊阿才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经济作为基础,途中在一户人家门口的核桃树下休息时,热情跟我们打招呼的主人说他的黑桃每年能卖9万多元钱,熊阿才的核桃树远远多过那个人。事实上,荨麻箐每一家人的生活都这么富足。这次来发现他们虽然居住在深山,但“三坊一照壁”的院落、精心雕刻的门窗和现代化的卫生设备,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甚至会比城里人多一种优越感。黄昏里的打歌多一次,日子与生活的自在就增加一分;《打核桃》的韵律多响一次,钱袋子就鼓起一截;彝家姐妹脖子上的银坠多转一圈,生活就多一份璀璨。在小城里生活,常常产生一种脱离乡土事物的孤独感和矛盾感,总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给予人足够的氧气,能让面对电脑的眼睛迅速解除疲劳。要是我也拥有一片核桃林,跟熊阿才一样在林中盖一间房子,在门口修筑一些竹子围成的篱笆墙,在边上种一些蔷薇、月季、南瓜、兰草,在每天的早或晚,跳核桃舞,吃核桃肉,唱敬酒歌,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8

抵达石门关,先见到的是一窝大朵大朵的绣球花,和三角梅一上一下在一个庭院里蓬勃地开着。从紫红的三角梅和青翠的凤尾竹中看去,两座数百米高的断崖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整整齐齐地壁立在峡谷里,鬼劈神凿一般。白云、清水、绿核桃、野花、峭壁、形像石,真是一处神奇的景观,奇峰异壑,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顺着一股在大石头中潺潺流动的清流向前,更多的美景和石头出现在眼前。一股清水从左邊一处光滑的的崖壁上缓缓滑下,S型的小道,S型的沟渠,S型的流水,让一群人走出了S型的脚印。“到石门关,一定要喝点清水,那是世界上最纯净甘甜的液体。”掬起一捧欢腾雀跃的水,的确是琼浆玉液的味道。

随着脚步的深入,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左边头上,云烟在绝壁、草木间窜走;右边眼目所及,怪石穿空,奇峰耸立。走在峡谷里,感觉自己分明不如一只蝼蚁。高过一群诗人的个头只牵住河里一块石头的衣角,自以为强大的内心也没有大过一片野葛。“里面一定有个山大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吧嗒吧嗒吃着旱烟,手势一挥,一群戴着皮帽穿着皮褂的男人就东奔西跑。”“山头上那个人是不是在望风,会不会有箭射过来有石头滚下来?”顺着迎面而来的声音向上仰望,一块人头一样的小石头出现在悬崖上,小石头不小,但和一块硕大的圆柱形巨石相比,就是一颗小人头长在一个庞大的身躯上。石头一定是哪个云游路过的神仙不经意间轻轻放上去的,神仙或许更希望做个凡人,没有意识到自己随手一放,就注定了一块石头的三生三世。

随着目光的移动,我看到一群高高仰着头的雄蛙,在崖上挺着胸膛,如整装待发的战士,势不可挡。我还看到几只神雕在悬崖间假寐,偷来的道袍没掩饰住它们突兀的胸骨,蜷曲着的腿脚即便穿着黑白条纹的袜子,也没能藏住它巨大的利爪。它的气定神闲吸引了我,把镜头拉到极限才看明白那眼珠子原来是青苔。一幅国画也在天地间挂立,白的瀑布,绿的枝蔓,黑的冥洞,黄的茅草,灰暗的苔藓,伞状的石屋,三角形的峰岭……是谁把一幅画画得这么形象逼真,把一个山谷打造得如此精妙绝伦?崖壁上那条茅草铺成的“之”字形小道,又是哪路神仙在行走?响过的是潺潺的流水声。

在石门关,常人也能制造惊奇。没有踏上石门之间那一道铁索桥,但镜头里一块崖壁上出现了黝黑的图形,把它放大,补光,慢慢看清那是一些精致的图案。边沿的灰暗色彩将一块岩石构图成一个檐角,檐角里有一条飞龙盘在梁间,鳞甲、头角、牙爪清晰可见。翻来覆去看,龙头还是两个,栩栩如生。若不是友人去考证说那是小亭子的飞檐,我们都以为看到了石门关的另一处崖画。那个飞檐和悬崖的巧妙组合蒙过了所有人的眼睛,也算是平凡人在石门关的一次奇遇吧。在小亭子边的石头上,我拍了几张女文友的照片,同行的男文友不否认她们的服装和山水搭配出来的图案与小亭子里见到的一样精美。

在石门关,看到了水的多变。流在渠里它透明得能让人清晰地看到黄沙的原色,漫过石头它是流动的白玉,聚成一汪深潭时它又成了一面蓝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和清冽甘甜的水,撩得一拨又一拨的人在巨石上狂想癫疯。真有个山大王,还不得一个个捉了去。

回到院落,三角梅不知何时一朵一朵飘落地上。回望石门关,夕阳正从一块白云中照过来,暖暖地洒在两道石壁上。黄昏,就着核桃花、甲甲虫、没有膻味的烤羊肉,微醉。徜徉在漾濞的时光,我没有醉在雪山清中,而是醉在石门关的水里。

猜你喜欢
核桃
核桃种子
红仁核桃走俏
为了吃,你都做过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猴子拾核桃
巧剥核桃
猴子拾核桃
掺假的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