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栗树茶山

2019-04-10 12:30杨卓如
大理文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厂茶山茶树

杨卓如

丹桂飘香的中秋时节刚刚过去,寒露节令接踵而来,天公却不作美。入秋以来,连绵的阴雨和闷热让人平添了几分烦恼和忧愁。就邀约几个朋友,到僻静处散散心吧!

大栗树茶山我已经多次前往。此次依然想约好友再去一次,我便又一次踏上了那里的旅程。一路风尘仆仆,从云龙县城石门沿着沘江峡谷南下,两岸山峦起伏,山野层林尽染,红叶与黄叶把峡谷涂抹成一派金色。山色的热烈与沘江秋水清澈的婉柔,既对比强烈,又协调共生。到达大栗树村后,进入老滇缅公路往上前行约两千米,就到了云遮雾罩的茶山脚下。热情的黑羊箐茶厂年轻老板汪德军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当天刚采摘下来的新茶。

这里一片片的茶园地处澜沧江与沘江交汇处东边的大山腹地,虽然四周高山环立,置身其中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空间的狭窄和局促,使人感觉莽莽群山的大气磅礴,以及蓝天白云的浩瀚无垠。在这横断山脉壁立千仞的群峰之间,四时云雾缭绕蒸腾,湿漉漉的空气滋养着一个个绿荫如盖的山岗,宛如笼屉中蒸熟的馒头似的。这样的山峦,这样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茶叶,难怪大栗树茶叶的品质在市场上声名鹊起,那么受消费者的青睐。

大栗树目前有大栗树、黑羊箐、大山头、大黑岩等四个茶厂。最早的大栗树茶厂建于1987年,是由著名企业家尹何春创办的。汪德军是后起之秀。在2003年,汪德军从国有林场辞职,回到家乡,在大山深处创办了茶厂。靠着勤劳的双手,汪德军在深山老林里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支持20多户贫困户种植茶叶,吸纳了许多村民在茶厂上班,通过茶厂带动乡亲勤劳致富,使之得以脱贫。

放眼望去,黑羊箐茶山地处幽静的山林之间,终年云雾缭绕。大栗树黑羊箐海拔近30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园之一。据可查资料,我国西藏的易贡茶园,其最高海拔2300米,已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园之一了。大栗树茶园海拔偏高,但其北、南、西三面都面临急剧深切的沘江、澜沧江,峡谷的暖湿气流上升,使得茶园既有高山云雾的滋润,又有峡谷暖气的眷顾,形成了优质大叶种茶生长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高海拔与较大的日夜温差,使得茶园终年几乎无病虫侵染,山地富含腐殖质的沃土也使茶园远离了农药与化肥。茶树在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片片茶叶嫩绿而肥厚,品质优良。

我们一脚踏进茶山,酷爽的黑羊箐正沐在清凉的秋风里,处处山清水秀、阳光明媚,围绕茶园的树林间金风送爽,红叶争宠。扑入眼帘的是那一畦畦、一坡坡的茶树被秋雨唤醒,活泛出与金色的秋山互为映衬的鲜嫩的绿意。山风拂过,我仿佛能够闻到茶叶那缕缕沁人心脾的馨香。从枝头到茶杯,它们在生命最明艳的金秋以一种诗情画意的方式展现自己的魅力。

在黑羊箐茶厂的庭院前,我们在风景如画的茫茫群山怀抱里品味着闻名遐迩的“栗箐春”绿茶。黑羊箐茶厂的知名品牌“栗箐春”以“汤色翠绿明亮,香味清新独特”著称,今天得以在其原产地一睹芳颜,一品真味,也是我们的福分。闻其香,观其形,品其味,是甄别好茶叶的三部曲。当茶杯一端上茶桌,整个空间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一扫我们颠簸路程中的疲惫,朋友们不禁在心旷神怡之余齐声夸赞:“好茶!”

杯中茶叶取自清澈的山溪水冲泡,根根分明,上下翻动,苗条秀丽,翠绿清新。渐渐地舒展开嫩绿的叶片,就如花季少女在水中跳舞般美妙。水应该是万物最好的朋友,茶与水走到一起,便是天作之合。浸入水里的绿茶,不论是刚冲泡时动情的舞蹈,还是渐渐平静后在水中自由自在的舒展和飘逸,那茶总会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诱惑着我的神经和味蕾。那股浓郁的香味早已萦绕周身,久久难以散去。

我缓缓端起茶杯,轻轻地啜饮一口,顿觉口齿生津,滋心润肺,那种感觉美妙无比。茶是需要细品的。将刚啜饮的那口茶缓缓咽下,这绿茶的芬芳便慢慢沁入肺腑,沁入人心。这一时,宁静、柔和,回味悠长的感觉通透全身。似乎感受得到茶在身体里流淌的路径和声音是那么地安详、美好和芬芳。古人说饮茶“可以清心”,绿茶洗心。一杯清澈透明的绿茶,可以洗尽铅华,拂去风尘,淘走烦恼,能把人的心灵注满绿色,只留下一份干凈、一份纯粹、一份自我,一份本真。禅茶一味,刚喝下的那杯绿茶中肯定有禅的味道,禅的感悟,喝下它,用心体会,那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品茶有如品味人生,草木真情尽在其中。我们也在这品茶的茶香中陶醉了。

茶叶是大栗树的特产,大栗树的乡亲们生活中也离不开茶。汪德军告诉我们,居住在大栗树的有很多白族、傣族同胞,都喜欢喝一种“雷响茶”。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将茶叶放入烤热的砂罐中,在缓慢的烘烤中,茶叶的色泽渐渐由绿转黄,时不时散发出焦香,注入烧沸的开水,发出一声爆响,随即取浓茶汤饮用。此茶虽香,味却苦涩,但村民们却很喜欢这茶的味道,这次我们品到此茶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品茶之余,朋友们走进茶园,纷纷一试身手,体味一下采茶的辛苦与乐趣。

采茶,既是劳动,又是茶山独有的风情。在大栗树,村村皆有茶坡。采茶分三季,春茶采清明谷雨,夏茶采小满,秋茶采白露。进入采茶季节,全村男女老少集体出动,在黎明时便开始采摘,茶姑们如一群彩蝶在茶垄间来回采摘,直到日落方归。

大栗树是白、傣、苗、彝、汉等民族共同居住的家园,这是采秋茶时节,附近的青年妇女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到茶园打工,三五成群的茶姑和茶妇唱着山歌,歌声高亢幽远,此起彼伏,可以感受到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收获的喜悦。抬头望,对面山上一群采茶女在采秋茶。这满山的绿里有了采茶女,就顿时鲜活而灵动起来,有人调侃说,吼几嗓子吧?跟她们对对山歌咋样?一位喜欢对歌的同行者随即手握成喇叭仰着头吼了几声,山谷回响,对面根本没反应。想必对面的采茶女不屑于搭理这样没谱气的老翁,惹得大家不停地取笑他。

其实茶山最美好的时光应该是三月,那是采摘春茶的美好季节。三月,刚下过雨,小小的茶叶更显青绿欲滴,采茶姑娘穿梭其间,茶山尽显它的生机。但我们也并不觉得遗憾,因为虽然时令已届深秋,但这澜沧江峡谷旁的山谷依然一片翠绿,我们尽管用双眼去欣赏这绿色,让一股干净绿色在茶坎间蜿蜒变幻,让明快的心境如山泉溪水般的流畅,让郁郁葱葱的绿色占满所有的思绪。放眼望去,茶树是绿的,蜿蜒着,一波接着一波,层层叠叠;山是绿的,且有如火的红叶点缀其间,连绵起伏,主调依然弥漫着浓浓的绿茵。顷刻间,绿色已经化成了一个精灵,飞舞在山川之间,飞舞在空气之间,是那么地飘逸,那么地纷扬而至。好一个美丽的绿,好一个清爽的绿,好一个娇媚的绿。在这深秋寒露时节的茶园泛着一片墨绿色的凝重色彩,呈现出葱郁茂盛的景象。一行行茶树在秋风中摇曳着肥硕的枝叶,抖擞着洁白的花瓣,似乎正在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沿着茶园垄间的小路向山坡上走,眼前的茶园让人感觉有些异样。山坡上林木蓊郁,翠竹披拂,似乎看不见茶树的踪影。但走近了细看,高大的树木下面,一行行茶树正茁壮生长着。隐匿在树林中的茶树,看上去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静静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让人感觉特别温馨。我们又沿着细石子铺砌的马路蹀躞前行,徜徉在茶园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这一片茶园的美景,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的确是一处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后来回到家中我通过翻阅资料才得知,采茶有着许多讲究,谚语说: “头茶无风香十里,晚茶有风十里香”。这次去正是采摘秋茶的时候,有诗赞曰:“栗箐秋露十里香,生在高山云雾间。村姑巧采妙焙制,色绿香高味醇浓。”看着眼前这碧绿的茶山,不禁忆起古代咏茶的诗句:“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咏写的就是采茶女的劳动情景及茶民生活,诗中还寄寓了作者对茶农诸多深深的同情,这次遇到采茶辛劳的人更是对诗句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

下午,我们伫立在茶厂屋檐下静候着回程车。透过细密的雨帘,眺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峦峡谷,我不禁有些感动和感慨。我想,在这万物霜天竞自由的秋天,这次周末茶山之旅,真是很棒。感谢这灿烂的阳光,清凉的金风和难忘芬芳的茶香,让我们一起拥有这个美好的旅程。

猜你喜欢
茶厂茶山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山自拍
茶山仙境
快乐茶山行
故乡的古茶树
茶的箴言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茶山烟云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