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奇特旺探访记

2019-04-12 01:55许文舟
城市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密林族人奇特

文/图+许文舟

左右页图:奇特旺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为“丛林之心”,这是南亚最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一,也是亚洲最好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骑着大象穿越这颗“丛林之心”,或是走遍塔奴村的街头,体会当地人的朴素生活,都是开启这场奇特旺探访记的最佳选择。

清晨,伴着蝉鸣起床,吃一份朴素的咖喱饭,闲逛在塔奴村的土路上,与骑着大象的“牛仔”不期而遇;午后,乘着小舟漂流在娜普娣河,看犀牛在河里假寐,听百鸟在林间歌唱,感受蓬勃的生命力;傍晚,在河边与大象戏水,在密林间探寻黑熊的踪迹,在火红的余晖中,欣赏奇特旺的夕光之美;入夜,和当地人一起跳舞唱歌、喝酒谈天,寻找失去已久的畅快。这就是奇特旺的一天……

尼泊尔,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古老国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又因境内遍布寺庙,被称作“万佛之国”“众神之都”。不过,这个“神比人多”的国度不仅有丰富而瑰丽的宗教遗存,在其西南部地区,还孕育出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旺。这里的人,勤劳而真实;这里的自然风光,纯净而原始;这里还栖息着多种珍稀动物,大到独角犀牛、孟加拉虎、豹子、鳄鱼、野象,小到品种繁多的鸟类、蝴蝶,真可谓“人间仙境”和“动物天堂”。

1初识塔奴村的“成龙”

抵达奇特旺时,正值烈日高照,在火一般的炙烤下,车轮与柏油路面间黏糊糊的,每走一步,都听得见火烘糍粑开裂似的细响。这才进入4月,我不敢想象接下来的盛夏会让人怎样煎熬。来接站的男人,穿着短袖短裤,阳光将他的手臂打磨得黝黑发亮。他动作迅捷地帮我卸下行李后,就跳上了敞篷的军绿色吉普车,并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上车后,吉普车行驶不久,就缓缓进入村道,不时有穿着艳丽服装的女人迎面走来,还有大象驮着男人,似要去田间劳作。不知不觉间,已抵达了住处,接待我的男人名叫“成龙”,显然他喜欢中国功夫,别看他个头不超过1.6米,但为了表示他的热情,抑或是为了展示自己功夫过人,他在伸出手之前,先做了一个空翻,然后带着成龙大哥式的微笑对我们作揖施礼。随他走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个家庭式小旅馆,简洁的办公室里,没有戴花载誉的奖状,也没有各种协会定级评优的牌匾。

左右页图:左图为塔奴村的“成龙”,别看他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却十分喜爱中国功夫,不仅会表演空翻,还会耍剑、玩双节棍。右图为塔奴村的村景,绿色的大树、黄色的民房,再加上那小车上的红色车轮,质朴之外,还真有几分撞色的美感。

第二天清晨,阳光早已透过树荫的罅缝,伴着声嘶力竭的蝉叫声,奇特旺的温度再次飚升起来。洗漱完毕,发现成龙的老婆一边腆着大肚子,一边麻利地给我们准备早餐。早餐很简单,是尼泊尔式的咖喱饭,看起来与其他地方的不尽相同,多了些野菜的茎与叶,倒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成龙家所在的村子叫“塔奴村”。这里的房子,大都先用木头搭起来,再用草和泥巴将其覆盖,粗糙而拙朴。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没有超过两层的建筑,但每家都有个大到可以当足球场的院子,院里栽种着棕榈、芒果、草果、八角等植物,还有些人家干脆把院子改成菜园,足不出户便可自给自足,完成一日三餐。户与户之间没有围墙,最多有个竹篱笆斜插在那里,供牵藤植物攀援。走在路上,总能看见骑着大象的男人往村头走去,他们戴着牛仔帽,极像美国西部片里的场景。在奇特旺开阔的平原上,像塔奴村一样的村庄很多,似乎有些原始,却对接上了我最初的想象和期许,初来乍到的我,便萌生了多待些时日的想法。

成龙信佛,案上香灰沉积,几本参禅的书早已卷起边角,成了折不成功的“绣球”。但我更在意他挂在墙上的双节棍与剑,那把剑差不多与他等身,也不知是怎样的高超剑术,才能让他免去自残的可能性。其实这位成龙无意苦修,一单接一单的生意和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才是他所急需的口粮:他家中有4个老人,其中3个都身患各种疾病,还有3个儿子和正在怀第四胎的老婆,所以挣钱才是让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大概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四十好几的男人,每天都要在游客面前表演一番功夫,包括那个带有危险系数的空翻。我也曾怀疑,这些不过是他接待中国人的噱头,但一想到那个实打实的空翻,又觉得他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练就的。

2深入奇特旺秘境

在奇特旺,骑着大象穿越密林,是最让人兴奋的项目。训练有素的大象,步伐稳健,一路驮着我们蹚过小溪,向密林深处走去。一路上,大片大片的绿意扑面而来,婆罗双树带着湿漉漉的水汽,高高的本地象草在风中恣意地舞蹈,还有数不清的木棉花、菩提树、无花果树散落在密林的各个角落。鸟儿从头上飞过,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树叶窸窸窣窣地落了一地;远处的麋鹿在埋头吃草之余,会做几组弹跳,尽情展示自己飘逸的身姿;鳄鱼则趴在犀牛身上“午休”,收起了凶恶的本性,展示出温情的一面。对此,成龙打趣道,这是在佛国,换个国度你试试?当地人也时常骑着大象来到密林,但不是为了欣赏大自然的美,而是为了择菜。成龙说,密林就像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一个天然的菜园子,虽然雨旱不均,但四季都可以采摘到无数的野果和野菜。

在一些树干上,我发现了许多黑熊的体毛与爪印。成龙说,每天清晨,母熊都会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练习攀爬,因为学会攀爬才能摘到野果充饥,之后还会练习从树上跌到地上,据说黑熊跌跤是它们减肥的手段。

奇特旺境内,除了密林就是河流。娜普娣河清澈得让我有种想要扑进去的冲动,但在河里假寐的犀牛与饥肠辘辘的鳄鱼,让我打消了念头。乘独木舟在河上漂流,才是与这片土地最亲密的接触方式。当地的小舟由一整根木棉树制成,中间安了一列小板凳,待游客们坐好,船工用力一撑,就把这根木头连同6个人推向激流。一路前行,娜普娣河渐渐展现出一条观光长廊,沿途,低诉的鸳鸯、窃窃私语的翠鸟、舞姿曼妙的孔雀、歌声婉转的百灵、羽衣华丽的红腹锦鸡在岸边来来往往,仿佛在夹道欢迎我们。独木舟顺水而下,在灌木中嬉戏的猴子开始“瞎起哄”,它们露出丰富的表情,表示抗议。

左右页图:在奇特旺,骑在宽宽的象背上,走遍生机勃勃的密林;或是乘坐窄窄的小舟,漂流在清澈的娜普娣河上;或是与大象来个“亲密共浴”;又或是日落时分,在河畔的躺椅上,喝一杯咖啡、来一瓶啤酒,都能近距离地感受奇特旺这颗“丛林之心”砰砰跳动的活力。

在娜普娣河边,可以观看大象洗澡,灵巧的象鼻吸足水,往后一甩,便开始往自己身上喷水。白天的娜普娣河,被太阳照得暖烘烘的,我忍不住下水,跟当地的年轻人来了场游泳比赛,逗得河边的大象拍打起水面,像是在为我们加油助威。最后,伴着落日的余晖,享受一杯醇香的咖啡,微风拂过,一扫白天的燥热与疲惫。

左右页图:聚居在奇特旺周边的塔奴族人,不仅生性勤劳、善良,他们灿烂的微笑和热情的舞姿也感染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

3勤劳、热情的塔奴族人

聚居在奇特旺周边的塔奴族人,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相传,塔奴族人曾生活在北印度,后来印度内部爆发种族战乱,他们才不得不逃到了奇特旺。初到奇特旺,闷热潮湿的环境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生性顽强的塔奴族人还是克服种种困难,生存了下来。如今,奇特旺虽已成了旅游胜地,但塔奴族人依旧保持着朴实的状态,带着虔诚的心,勤劳地生活着。

奇特旺人信佛,从不会把长矛刺向野生动物,更不会像有些人那样,一边吃着野生动物的肉,还一边自欺欺人地说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时候,成群的猴子来到成龙家,“蹂躏”花圃,留下一派狼藉的场景,成龙也没有任何伤害猴子的举动。

住在成龙客栈的这些天,总能见到成龙七十多岁的父亲,在院子里除草、施肥、除虫子。刚开始,我以为是成龙安排的,后来一问才明白,奇特旺人崇尚“勤劳具足”,有的老人甚至会劳动到人生的最后一刻。除了勤劳,当地人的热情也感染了我。在奇特旺,每晚都会有原住民的歌舞表演。表演场地并不华丽,光线也显得有些昏暗,但这不妨碍舞者们奔放热烈的舞步,狩猎舞、孔雀舞、爱情舞、火舞轮番上演,充分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离开奇特旺的前夕,为了感谢成龙一家,我与另外6名中国游客一起去菜场采购食材,做了一顿中餐。没想到这位把名字改为“成龙”的奇特旺人,竟然带着全家人向我们鞠躬。他还一再让我给他唱首中文歌,于是我就唱了一首云南民歌,他竟然命令儿子好好记着,说是总有一天,他们要唱着这首民歌去拜访中国。

这顿饭吃到了深夜,星星仿佛都打起了瞌睡。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留影道别,虽然带着醉意,但真诚的心一点不含糊。半醉半醒间,我许下了一个愿望——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阿拉丁神灯”,那么请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返奇特旺,再一次拥抱这片神奇的土地。

猜你喜欢
密林族人奇特
(21)新航线
世界上奇特有趣的节日
奇特的“飘带”
密林迷宫
密林中的迷宫
奇特的落羽杉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奇特的荧光棒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