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名利场》杨必译本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再创作

2019-04-15 08:25阙颖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名利场意识形态

阙颖

摘要:杨必先生翻译的《名利场》是难得的佳作,不仅将萨克雷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用地道传神的中文表达出来,还融入了译者特有的思想意识。本文从译者遣词造句的特征出发,结合意识层面的认知以及译本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西方文化的翻译倾向来鉴赏译本的创造性。

关键词:《名利场》杨必 语言特征 意识形态

在文化研究领域,原文作者的地位总是凌驾于译者之上,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所言“长期以来,翻译被认为是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本文认为翻译不只是文学创作的附属品,其艺术价值并不逊色于原作。整个翻译过程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译者的文化底蕴、审美习惯和思想情感等影响,作品或多或少都會烙有译者的个人印记。本文以《名利场》杨必译本为例对译者的再创造加以分析。

一、译者语言特征的发挥

初读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甚至会认为这就是本中文小说。思果先生曾评论说:“这本译作读来就像读《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中国小说一样舒服,完全没有念不下去、诘屈聱牙的地方一当然也不是中国小说,是另一种味道的小说。”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深被译者精致细腻的语言折服,本节将从词句层面探讨译作的文学价值。

(一)古典小说的痕迹杨必自小喜欢读书,对中国古典作品颇有研究。据杨绛回忆,早在童年时代,杨必就迷上了《红楼梦》。杨必的学生说她“上课讲着讲着就引申到《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上”。译本中有多处富有特点的词语,经查证恰巧也出现在《红楼梦》中。

例1:…perhaps she Liked him the better for being a fool.

beingafool译作“颟顸”,意为糊涂而马虎,引自第八一回:“如今儒老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颟顸了事。”

例2:In such colloquies the mother and the child passed a great deal of their time together.

colloquies译作体己,意为亲近的、贴心的话,引自第一六回:“知道奶奶有了体己,还不大着胆子花么?”

杨必是上海人,但译文中出现了“鸡子儿”这样的北方方言。追溯该词,发现在《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曾出现:“只这一顿……还点补了二十来个鸡子儿。”这本小说杨必也十分喜欢,它的语言多用北方口语——或许正是译本选词的来源。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译者是在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对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基本依靠其语言文学功底,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广泛的阅读积累。对于做翻译的人来说,外语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文的理解上,也许能达意但很难做到传神和出彩。

(二)遣词造句的特征杨必先生有着深厚的中文基础,译本中许多词汇并不存在英汉字典的释义里,她往往能够根据原文的意思找到恰当和精彩的表达。译本有两个突出的特征:擅用四字词语、句式结构灵活。以下各摘录一例:

例3:…a more glorious and beautiful object than the kind、fresh、smiling、artless、tender little domestic goddess,whom men are inclined to worship。

译文:男人们虽然把那些眉开眼笑、脸色鲜嫩、脾气温和、心地良善、不明白世事的小东西当神明似的供奉在家里……

译者对于四字词语信手拈来,将英文单词“kind,fresh,smiling,artless”译为整齐的四字词“眉开眼笑、脸色鲜嫩、脾气温和、心地良善”,其语言驾驭能力可见一斑。

例4:And there are sweet modest little SOULS on which you light、fragrant,and blooming tenderly in quiet shadyplaces.

译文:有些羞缩的小花儿,开在偏僻阴暗的地方,细细地发出幽香;全凭偶然的机缘才见得着。

杨必在句式的选择上贴近中文的表达习惯,巧妙地调整了句子的顺序,将“onwhichyoulight”移至译文的分号后,与前句并列,使译文流畅自然。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将“flagrant”译为“细细地发出幽香”,文笔细腻,给人以恬静美好的感受。

二、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

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另有学者将意识形态对杨必译本的操控进行了归纳。本文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延伸,阅读同时还比较了印度导演的改编电影和荣如德译本。杨必先生英年早逝,未留下多少关于翻译的文字,难以确证译者的真实想法,因而分析评论时应尽量遵循原文以期贴合事实。

(一)抨击名利社会20世纪50年代,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时主流意识对于资本主义意识观念不予认同,认为西方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从译文中不难发现,译者受到了主流意识的影响,严厉地抨击了19世纪英国名利至上的社会风气和人与人之间淡薄的关系。

例5:Mr.Crawley was very earnest,for the good0f the nation and 0f the Christian world.that the oldgentleman should yield him up his place in Parliament...

译文:克劳莱先生为国家着想,为文明世界里的人着想,急煎煎地希望老头儿把国会议员的位子让给他……

例句摘自第九章《克劳莱一家的写照》,展现了克劳莱一家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以及淡漠的亲情。原文作者萨克雷对于名利场上人们追名逐利、不计手段持批判态度,杨必的愤怒和斥责更是尖锐。yield up含有“交出、让出”的意思,杨必在这个动词的基础上增添了人物的心理描写,用“急煎煎”这个叠音词刻画出克劳莱先生焦急地希望父亲让出国会议员这一心理。

(二)削弱对女性形象的批判蓓基是作品中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印度导演米拉·奈尔(MiraNair)2004年翻拍的电影中,她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正面的,虽说注重名利向上爬,但也有为好朋友两肋插刀的时候。然而笔者看了原著后,发现萨克雷笔下的蓓基除了自己谁也不爱,她嫌恶自己的儿子,瞧不起疼爱儿子的赌徒丈夫罗登、软弱善良的爱米利亚。萨克雷曾说过:“这个社会多的是没有信仰、没有希望、没有仁爱的人;他们或是骗子,或是傻瓜,可是他们很吃得开。”这是原著对蓓基的定位。改编后的影片放大了人物善的一面,远不如原著尖锐、富有批判性,难道这就是印度导演对19世纪英国贵族的理解?

回头看杨必先生的译文,批判的力度也带有弱化的痕迹。笔者推测,一是出于对女主人公能力的钦佩,二是对她身世和遭遇的怜悯,请看下例:

例6:Mrs.Crawley employed no lawyer in thetransaction.The matter was so simple.to have or to leave。as she justIy observed

译文:克劳菜太太办事不用律师。她说得很对,这件事简单得很,愿意不愿意随他们的便……

这段文字描述了蓓基在债主中间游刃有余地处理纠纷的画面。文中多处意译,例如employed nolawyer未限定在“这场交易中”,而是用“克劳莱太太办事不用律师”,给人以行事素来专业果敢的感觉;asshejustIv observed本是“正如她所观察”之意,译为“她说得很对”,强调了女主人公的明辨是非。我国有“妇女撑过半边天”的说法,译者赞扬拼搏進取的女性并将这种情愫寄托在小说中也很自然。

例7:Rebecca was fond of her husband.She wasalways perfectly good-humoured and kind to him.She didnot even show her scorn much for him

译文:利蓓加很喜欢丈夫,对他总是非常和顺疼爱,甚至不大明白表示自己瞧不起他。

was fond of表示“喜欢”,杨必在“喜欢”的基础上加上了副词“很”形容;good-humoured和kind这两个形容词都没有“疼爱”的意思,但译文里面出现了这层意思;scorn much for表达了蓓基对丈夫十分轻蔑的态度,译文中只是用了“瞧不起”来表达。译者似乎在加深蓓基对丈夫的感情,刻画她善良的一面。杨必这么做也是有因可循的:蓓基父母早亡,孤苦伶仃,人们通常对可怜之人是很难恨得起来的。

(三)翻译西方文化的意识倾向有文献指出,20世纪50年代国内政治环境决定了杨必在处理西方宗教内容时做了相应的淡化,并以Christian为例加以说明。例如,aChristianface(第三章)和the Christianwodd(第九章),杨必译为“文明人”“文明世界”;对比荣如德译本,此处译成“基督徒”“基督教”。单看这个例证确实有弱化宗教色彩之嫌,但若仅凭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继续调研发现,为研究《名利场》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有研究对全书进行了标注。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特征明显的宗教文化词汇用于分析译者的意识倾向。经统计,全书共标记宗教词语33例,其中异化的有26例,归化7例,异化占多数。与上文通过个例得出的结论不同,本文分析全书译例后认为,译者并非有意地淡化宗教色彩。在众多异化的例子中,译者采用“文内直译”和“文外直译加注释”等技巧将宗教相关的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巧妙地表述了出来,足以让读者感知到文字背后的宗教渊源。

例8:Stubble and Spooney thought him a sort ofApollo;

译文:把他当作太阳神阿普罗。(文内直译)

例9:youwickedCainyou!

译文:你这可恶的该隐!(文外直译加注释:圣经中杀弟的恶人)

再来看归化的例子。对文中频繁出现的宗教词汇,杨必一般会根据故事情节、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调整翻译策略。例如,godfather在全文中出现了8次,既有归化成“干爹”,也有异化成“教父”。这是一个与基督教文化联系紧密的意象,指幼儿受洗礼时为其赐予教名并承担宗教教育的长者。但在中文读者看来,“干爹”与“干儿子”之间的关系明显比“教父”与“教子”更为亲密。对照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果真如此,参考译文:“奥斯本是塞特笠的干儿子”“少佐是艾米莉亚的教父和保护人”,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此外,一些在中文世界中缺乏对应关系且较为罕见的文化名词,如若诠释不易,杨必倾向于归化成相对好理解的概念。例如,harpy原指“古希腊神话中的鸟身女妖”,杨必在译本中没有直接异化,而是将女妖凶狠毒辣的性格特征作为意象,虽丢失了部分故事,但保证了读者理解原文时的方便。

例10:What a little harpy that woman fromHampshire is…

译文:汉泊郡来的那个女人真是个贪心棘手的家伙。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译者出于上下文的连续性以及人物刻画的需要,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延伸和构建中西方文化的联系是译著的使命,杨必在保证目的语读者理解顺畅的基础上,将大部分特色词汇的意思拓展,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到词语背后的文化渊源。

一部好的译作凝聚着译者丰富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绝非原文的附属品。无论是语言特征还是意识形态,杨必译本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鉴赏性。这启迪翻译工作者,提升外语能力更不能忘本,中文经典名著的熏陶对于翻译能力的提升有很大裨益。此外,不同时期、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存在差异,译者意识方面的独特性也是译作创造性的来源。外语学者在做研究时应考虑社会背景因素,例证采样应丰富完整,切勿只凭单个案例就下结论。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名利场意识形态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