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的现状以及对策

2019-04-17 13:00谢芬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园贷对策

谢芬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便捷,但是借贷平台也在逐步的发展起来,走进了校园之中。部分借贷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市场转移到了校园之中,成为了现在的“校园贷”。一些抱着不良心理的校园贷平台借用一些手段使学生过度消费,致使部分学生深陷“高利贷”的陷阱之中,侵害同学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不良的后果。文章通过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和校园贷兴起的原因,探讨解决校园贷乱象的对策。

关键词 校园贷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10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but the lending platform is also gradually developing into the campus. Some borrowing companies use the Internet to transfer the market to the campus and become the "campus loan" now. Some campus credit platforms with bad mentality use some means to make students consume excessively, causing some students to fall into the trap of "usury", infringing 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forming adverse consequences. Throug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ampus loa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campus loa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campus loan disorder.

Keywords campus loan; cause; countermeasures

隨着金融企业的迅猛发展,金融借贷行业盯上了校园这片土地上,以校园学生为借贷对象的借贷业务在全中国各大校园中得到了充分的养料,随之迅速发展壮大。2009年7月份银监会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后,许多银行退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业务实施,然而另外具有“到账迅速,审核简单、便捷”许多特点的校园贷业务很快进行了填补。在2014年之后校园贷更加的像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网络借贷和学生消费市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实现双赢的,但是一些校园贷企业将商业化或者存在着高利息、高风险的校园贷产品用精美的包装提供给处世未深的学生,使学生无法偿还高额的利息,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校园贷”原本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方便,以应对不时之需。但是一些怀着不良心思的借贷平台对校园贷的负面影响不断的扩大,频繁出现因还不起借贷款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乱象。

1 校园贷的模式

校园贷款总的来说有三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其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一般多用于分期购物。例如分期乐、爱又米等,这类平台提供的往往是小额度的贷款服务;[1]一种是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资助的P2P贷款平台,比较常见的是投投贷等;另外一种则是大型电商所提供的信用贷款服务,比较常见的是京东白条以及蚂蚁花呗。这些贷款产品中有一些正规的,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服务的,也有一些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利用,演变成诈骗。

2校园贷乱象的现状

2.1 信息不够透彻

2.2 风控机制不严谨

许多校园贷为了快速占领高校市场,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方式,以“无担保、无抵押”“闪电贷款”“第一次借款无需手续费”等多种诱人的贷款标题,不择手段的来吸引学校的学生。一般情况学生只需要使用身份证和学生证,没有其他任何的担保和资质,填写一些基本的个人资料,家庭住址,学籍,出生年月等等信息,就可以在校园贷中获取几千甚至上万的资金。不同的学生对于钱财的来源都有不同的方式和快慢,然而校园贷平台却将其忽视,依旧给予学生贷款。风控很不合理,也导致随意贷款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之学生有他人身份证去进行校园贷款。

2.3 利率较高

校园贷通过低利息、免利息、分期偿还等方式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没有真的那么“低息。”大部分校园贷采用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出应还款金额,这种方式看起来每个月还款的压力不大,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虽然贷款人一直在还账,每个月应还本金却并未减少,根据这种方式进行还款,最终所偿还的利息会远远高出当初所承诺的利息。而且,如果你一旦逾期交还账款,则会演变成“利滚利”的趋势,有的校园贷平台还会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以及押金。弱化高利息、高服务费、高违约金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学生推向高利贷的深渊。

2.4 易滋生借贷恶习

学生消费欲望强烈,信用消费欲望强。以及集体的生活会使学生产生攀比的心理。学生们敢花钱但是又没钱花,没钱的时候就会求助父母,或者自己出去打零散的工作赚点外快。但是当发现校园贷平台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就容易贷过一次之后产生依赖心理,没钱消费之后就又会去进行二次贷款。更有的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2.5 易诱发其他犯罪

新生入学,是各种贷款平台最为活跃的时候,因为刚入学的大学生对校园贷还不够了解,所以很容易就陷入校园贷骗局,各种事故频发。某高校的大学生周某因为无力偿还在某校园贷平台的贷款,被恶意崔贷和人身攻击、恐吓等。不堪其扰的周同学只得报警求助。警方也明确表示,对于已经威胁到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将直接介入。除此之外,学生为了偿还贷款,也可能会出现去偷、抢、骗等违法的方式去填补空缺。

3 校园贷乱象频发的原因

(1)互联网金融的繁荣推动校园贷快速发展。2015年11月3日,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并且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型产物校园贷通过各种宣传标语走进学生的生活。

(2)学生消费娱乐需求旺盛,信用消费意愿强。新时代的学生面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并且在生活中乐意去花钱买享受,体验大把花钱的乐趣,旺盛的消费欲望,消费观和以前的大不相同。至此为校园贷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很好的迎合了在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同时,科技产品不断更新,学生总是喜欢最前沿的产品,而自己却不能满足,家人给的资金也不能,所以就寄希望于校园贷,满足自己的生活娱乐、日常休闲等。

(3)校园金融服务欠缺,学生消费需求上涨迅速。校园信用卡在2009年推出校园,主要的原因是自从2002年招商银行的首张学生信用卡签发以后,很多银行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校园这块“蛋糕”上。可是之后学生逾期还款的事件不断提升。于是,2009年,银监会明确禁止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签发信用卡。因为学生需求上涨迅速,导致校园贷出现并迅速侵占各个校园,各式各样的贷款方式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使用信用消费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先消费再考虑后果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4)监管部门初期监管的缺失。信用卡退出校园后,距现在有将近十年的时间,然而校园贷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火热起来的新鲜事物,简便的审批流程和高额的借款金额以及没有对口的监管部门导致校园贷在极其“宽松”的条件下疯狂生根。在发展初期,就是以为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所以对于校园贷所潜伏的危险并没有及时发现,任期发展,直到各种负面影响的出现才开始重视起来,可为时已晚。当发现需要进行管理的时候却找不到相应的监管体制。校园贷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健全的机制和疏忽是校园贷所潜在的风险因素。各大平台的代理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故意对其隐瞒,或者是消费者对所应该重视的事情进行忽视,最终酿成悲剧。

4 完善校园贷的几点对策

4.1 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个人品德,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培养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才能努力远离校园贷,理性消费,不会被享乐主义所迷惑。一些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攀比心理,所以借钱买各种昂贵的物品,还有一些大学生浮躁,借贷炒股等,增加自己的金融压力,如果一旦违约,高昂的违约金无力支付,更会影响个人的征信。

4.2 引入双向征信机制,加强对校园贷平台审核与监督

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转机制,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各种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风险,需要引入双向征信机制,使学生对贷款平台更为了解,也是貸款平台对自己的客户信用度更加明了,降低双方的经济损失。

校园贷平台在推广的过程中一味追求业绩,下属的各种机构和员工为了利益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的费用,违约金等,逼迫学生签订各种霸王条款,因为学生为弱势群体,所以并没有较多的谈判能力。导致在进行贷款时,学生的权益受到多种侵害,针对这些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当严查,对于一些不正规、不合法的贷款平台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将其驱逐去校园贷市场。

当然作为贷款的主体,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更为关键,校园贷平台应当对学生的信用度进行考核,政府监管部门更应当对学生的贷款情况进行监督,坚决避免以贷养贷的情况出现。

4.3 鼓励建立校友融资贷款模式

SoFi和CommonBond的运转资金一般是来自于校友,贷款的利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利润,也能够给贷款人更低的利息,更加促进校友之间的感情,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目前也在积极模仿这一模式,较为成功的就是道口贷,其借助名校资源而成立,主要的特质就是依靠校友投资,帮助其所处供应链的上游以及下游企业。校园贷可以借助校友资源,从校友方进行贷款以及创业融资能够降低贷款的道德风险,借贷双方彼此更加信任,贷款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长学姐能够给予学习学妹提供社会资源和合理化建议,帮助其更好地运用贷款资金。

4.4 完善校园贷平台的体系建设,规范平台发展平台施行分类监管,不可“一刀切”

高校学生大部分都已满十八岁,学校不可能完全阻止他们去获得自己应有的贷取金融服务的权利。但是对于那些打着校园贷的旗号实则是高利贷的体系的平台,或者对逾期付款的学生的催款方式过于偏激的行为进行彻底排查,各监管体制对其进行处理,维持良好的校园贷系统,多为学生提供方便。

在国外大部分都是一些学业资助贷款和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贷款,对于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消费贷款少之又少。因此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消费娱乐贷款的平台可以提高门栏,以此来规范校园贷平台。对于那些努力学习或者毕业之后有工作能力的毕业生提供利率较低的校园贷,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日前,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加强了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但大多涉及加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力度和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等内容,而针对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与应对处置机制并没有进一步展开阐释,因此现在最急迫地就是为管理校园贷提供执法依据、尽快划清校园贷业务的“红线”边界,特别是针对当前校园借贷市场中一些高利贷、暴力催收、传销等现象尽快做出合理合法地管制与处理,保障在校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5 明确监管主体,各部门实行联合治理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基本运行机制为分业管理,[3]这就导致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单一,监管职能存在一定缺失,没有针对校园贷的专门监管部门,导致校园贷一直处于一个游离阶段,许多平台投机取巧,赚着黑心钱。校园内的学生处世未深,不懂也看不明白校园贷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第一,校园贷平台的管理需要多方位的协助,单独只靠一个部门去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各地的银监、金融、工商等部门也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同时对校园贷平台的信息监控也是有必要的。杜绝仅仅只需要身份证、照片和学生证,或者至于要填写表格就可以贷款的行为。第二,各大高校内部也应做好相应的宣传,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校园贷,明白其中的运行机制,学会运算校园贷所提供的看似低利率的优美条件。第三,开设治理的相关机制,与外界各部门联合治理,做到里应外合,彻底消除校园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四,每位老师密切关注对应的所有学生的消费情况,察觉到不对劲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学生会中也可对校园贷所使用的的情况进行调查,高校为学生筛选安全规范的平台提供使用,对高校中使用校园贷出现的“黑名单”进行排查与了解。

参考文献

[1] 李新龙,丁伟.关于高校“校园贷”乱象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7(9).

[2][3] 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6(9).

猜你喜欢
校园贷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