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创新探索

2019-04-17 13:00周莲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两学一做

周莲

摘 要 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不够、党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对学生党建新问题认识不够等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考,它强调了“学”与“做”相结合、强调了日常学习教育常态化、强调了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习的创新方式。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要探索“党建+”模式的培养方式,将党建与团学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要探索“党支部+”模式的建设方式,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与教工党支部建设,与党员个人成长相结合,发挥支部作用;要探索“新媒体+”模式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其与主题党课、专题培训、学习讨论等相结合,优化学习渠道。

关键词 “两学一做” 大学生党员培养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46

Abstract The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is not enough. "Party Building Studies"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of party members; it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to do". The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should explore the mode of "party construction +", and combine party construction with league activities, voluntee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improve education effect. We shoul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party branch +" mode, and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party branch with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party branch, and the personal growth of party members to play the role of party branch. We should explore the publicity mode of "new media +" mode, make full use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combine it with themed party classes, special subject training and study discussion, and optimize the learning channels.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Studies";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學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关系到高校党的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未来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知识扎实、道德情操高尚、精神风貌优秀、行为表现积极的大学生党员,使高校学生党员群体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课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经教育延伸,为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党员培养提供了契机。

1 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1]其中学生党员数量178.8万名。[2]然而根据学者们前期的研究,高校大学生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党性不强,[3]其培养过程中面临培养目标与内容缺乏统筹、评价体系不健全[4]等问题。笔者根据自己从事高校学生党建的经验,分析大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而言有以下几点。

1.1 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不够

不可否认大学生党员是优秀的,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愿意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也愿意参与各项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行动能力。然而在以往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发展、培养过程中,不是理论教育过多或是不足,也不是实践教育流于形式,而是二者结合不够,导致理论是理论,教育起来内容枯燥,实践是实践,行动起来目的不明。

在理论学习中,内容往往是学习各个时期的党的重要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精神,形式上大多采用念文件、读文章等被动的学习方式,学完之后写心得体会、思想汇报,没有与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无法动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育效果一般。

在实践过程中,形式过于简单,与理论联系不紧密。捡垃圾、擦桌子、整理自行车等,此类的实践活动简单易行,体现了学生党员的奉献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对于学生党员党性的提升作用有限,如果不能引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实践也会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党员们为了达到满足发展预备党员或转正的服务时长而参加实践。

1.2 党员的继续教育力度不够

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经过团员推优入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培养考察一年、成为发展对象,再经过培养考察成为预备党员,最终转正为正式党员,这期间学生们根据学校、学院党委的安排,参与党校培训,参加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和思想汇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学习的频率。然而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后,本来应该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最用的正式党员们,反而开始懈怠下来,不用再定期写思想汇报,参加活动也不再积极,后续的教育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也显得有些无力。

1.3 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

基层党支部是组织党员们学习、交流、活动的主体单位,通过开展“三会一课”等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思想碰撞,提升党员们的党性修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三会一课”变成为了完成党员考察、发展、转正等会议而进行,支部主动、自觉进行的学习和交流少之又少,联系党员和群众工作不到位,不能起到政治和思想上的引导作用。

1.4 对学生党建新问题认识不够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成熟的阶段,他们理论知识有待丰富,社会经历过少,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引导,特别是新颖的、生动的形式,往往更加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注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党员们能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更多,如果党员的培养还是用以往的老套路、旧形式,跟不上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恐怕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 “两学一做”给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提供的契机

2.1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

“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就是要引导党员们学习党的规章制度、党的历史、先进典型,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党员们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5]

2.2 给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提供的契机

(1)强调了“学”与“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两学一做”學习教育的总体要求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强调了日常学习教育,学习成为常态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它不是一次活动,而是突出正常教育,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因此,无论是入党前还是入党后,无论是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无论党龄多少年,都要加强日常的学习,与时俱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3)强调了党支部的主体作用,留出发挥空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针对各党支部不同情况作出安排。特别指出要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因此,学习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加灵活和生动,有利于党支部的建设。

(4)强调了学习的创新方式,更加贴合实际。除了创新党课讲授方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特别强调了要针对党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制作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来说,新的学习方式无疑更加便捷,也更加有效。

3 “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创新探索

3.1 探索“党建+”模式的培养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在高校学生党建中,采用党建+模式的培养方式,将党建与团学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党建+团学活动”,一方面是落实以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党员们更加广阔的平台去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将时事政治与团学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党员以及其他同学的眼界和认识。

“党建+志愿服务”,在之前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的模式、内容,将党的先锋性、模范性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发挥党建的表率和榜样作用,提升志愿服务的高度和层次。

“党建+创新创业”,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学生党员们也要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以创新思维进一步挖掘和深化高校学生党建的作用,用学生党建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探索“党支部+”模式的建设方式,发挥支部作用

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与教工党支部建设,与党员个人成长相结合,拓展党支部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发挥支部作用。

“党支部+专业建设”,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不仅用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教育引导党员,并且要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其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全方位育人。可以请专业课的老师作为党支部建设和发展的指导老师之一,切实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党支部+教工”,即要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教工党支部建设相结合,这二者是高校党建的两个主体,但是往往学生党支部除了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之外,就没有其他教工党员参与,教工党支部的运行模式又过于拘泥。因此可以将二者相结合开展活动,提升建设的力度。

“党支部+党员”,党员是党支部的基本元素,党支部是党员最直接的活动单位,因此支部建设当然离不开党员的个人成长,除了通过“三会一课”等引导党员们参与党建之外,还可以通过过政治生日、党员帮扶等方式,关心党员成长、帮助困难党员,在细节之中将党的教育沁入人心。

3.3 探索“新媒体+”模式的宣传方式,优化学习渠道

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党员的培养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其与主题党课、专题培训、学习讨论等相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号、网页、微博、QQ等多种方式,拓展党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渠道。

在新媒体平台上,将学习内容上传,党员们可以在规定时间之内,自由安排学习的进程,一方面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了,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也更加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党员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解决了一些在外实习党员由于不方便参加现场学习而错过学习的情况。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考,促使高校党务工作者做新的探索和尝试。实际上,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再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出台,高校学生党建,早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党务工作者,笔者也将持续关注并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方式,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7-19].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2] 中共中央組织部.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18-06-30].http://news.12371.cn/2018/06/30/ARTI1530340432898663.shtml

[3] 王利群,王嵩.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689-691.

[4] 王顺顺.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一体化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19-20.

[5]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EB/OL].[2018-02-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28/c_1118181541.htm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两学一做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鹿邑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
如何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基层刑事技术的现状与创新探索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