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计

2019-04-17 13:00严根珠钟莉曾晶晶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系化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管理

严根珠 钟莉 曾晶晶

摘 要 国家和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就需要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再设计,这种设计的思维不能是片面的、孤立的,而是体系化的,从而形成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和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设计 体系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56

Abstract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and Guangdong province leads to the change of enterprises' demand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change, we need to redesign the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in our college. The thinking of this kind of design should not be one-sided, isolated, but systematized, thus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ur college.

Keyword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design; systematization

1 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企业竞争升级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调研教师通过对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毕业生及其部门负责人的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珠三角”产业规划布局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文件中提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珠三角地区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率先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规划的提出必然对珠三角地区的各类人员的需求产生深远影响,企业各类人员的需求需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获得满足,势必导致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求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热。

1.2 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2.1 职业岗位知识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职业道德、心理学、社会学、法律、计算机应用、英语等有关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重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知识,一般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专业知识、基层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及相关法律知识,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室OFFICE软件、办公设备和公文写作。

1.2.2 职业岗位能力结构

(1)专业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人员招聘、绩效考核、人员培训、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专业操作能力。

(3)专业综合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划能力、创新能力。

(4)專业拓展能力: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岗位评估、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员工激励、人员素质测评、企业文化建设、一般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1.2.3 职业岗位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文明礼貌,艰苦奋斗。

(2)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积极乐观态度对待生活,以宽容之心待人待事,具备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待人、开拓创新、不畏艰险的健全人格。

(3)职业岗位素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和全面的业务能力。

(4)人文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的结果,由此确定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业、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基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基层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 专业教学体系设计

以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从而确定本专业建设的具体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实用和会用为标准,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专业教学资源,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基层岗位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才,将人力资源管理办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

3.1 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技能,能从事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系统学习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在国家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社会团体等机构中从事人事助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办公室文员、行政专员、储备管理干部等岗位工作。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岗位技能水平,提升竞争能力与就业能力,要求毕业生在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条件:在规定学制年限内,修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并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至少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为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秘书资格证(中、高级)、计算机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高级)以及通用能力证书。

3.2 课程体系

根据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工作过程驱动教学,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培养学生六大职业核心能力。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把专业知识以模块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强化专业优势。六大模块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直到劳动关系的管理,把人力资源工作各个过程串联成有机整体。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基础知识后,再通过六大模块的强化训练,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实践教学

(1)学院重视实训室建设,不断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实训室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我系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还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实训室、行政管理综合实训室、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训室展开实践项目。这些实训中心都具有良好的教学设备和齐全的教学软件,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学院一直重视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规范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我系从专业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广东行政管理学会、广州珠宝城有限公司、花都区人力资源市场、广州才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明镜社工中心、深圳海山街道办、绿叶社工中心、广州曼谷园等等,通过这些基地,把学生带出去,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2)实训条件配置。本专业现有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学生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进行实训操练,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可以让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以便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企事业單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由指导教师给予工作指导,学生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操作,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院的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有两家:广州才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广州市金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学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管理工作,进行顶岗实习,优秀者可以直接录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表1,表2)。

(3)建立稳定“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①建立稳定“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需要着重抓住以下几点: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化。近些年,为推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法规,学校要紧密关注相关政策变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长效化。

②学校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探索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学校应该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提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让企业愿意和学校合作,并从合作中能够得到利益。

3.4 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方法:目前课程教学全面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室设备完善,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变得更加互动与丰富,同时又能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开发融为一体、更加形象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管理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模拟实验、社会调查、课程论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讨论中涉及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生活和实际,让学生较好地投入到案例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并且调动专业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而情景模拟法适用于模拟校园招聘会、岗前培训、劳资谈判等项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互联网+”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的“THEOL平台V7.0”助力混合教学方法的创新,该平台其实就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学习者、内容、教学者、技术、学习支持和机构。

3.5 教学管理

首先,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构建合理管理队伍结构、规范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强听课制度和集体备课交流制度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严格执行学院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重视专业的教学规划。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科学地进行各种课程的设置,最大化的体现课程安排的实践性与实用性,使本专业教学更加职业化、科学化。

再次,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就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就某些课程实施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每年举行一次全系的说课比赛,进行经验交流和互帮互助学习,提倡终身教育理念。

最后,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兼职老师尽量从社会各行业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办公室经理、人力总监、高层管理等企业管理者中聘请,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专任教师形成优势互补。

3.6 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本专业现有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队伍偏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从专业教师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的人数偏少,专职教师大多为讲师职称。虽然教师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

进一步加大培养教师的力度,通过短期培训、进修、企业实习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以科研项目为契机,建立本专业内部学术团队,加强内部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与相关专业专家联合申报课题,加强校外的交流学习,并在科研立项上进行扶持。今后还要有步骤地引进3~4名专职或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3.7 校企合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纲要》精神,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在政府主导下,学校组织、行业指导和企业积极参与的格局,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对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深度合作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发放专项资金推动各系部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同时,我院还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既鼓励企业接收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和教师实践,又激励了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源投入。

参考文献

[1] 寇红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4(24).

[2] 王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 许安国.基于胜任素质的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教师管理模式构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4] 王知桂,李莉.基于胜任力的省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猜你喜欢
体系化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管理
加快推动企业级SaaS云服务体系化发展
浅谈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问题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论审核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企业文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