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2019-04-17 13:00刘景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古诗词小学

刘景

摘 要 古诗词以内涵深刻、意境深远等特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其情操,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 古诗词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59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with profound meaning and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can cultivate pupil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enhance their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learning activities.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of ancient poetr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so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improvement strategy

通过深入K市A小学课堂,以观察者的身份对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进行观察和记录。使用录像、录音和笔记等手段尽量完整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课堂观察记录表整理其中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1忽视学段目标,随意拔高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古诗词教学要求: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这就是说明在第一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古诗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准、读熟、吟诵、最后会背诵默写。在品读、吟诵、书写中感受古诗词的美好和意境。但是在实际的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在教授第一学段的古诗时,存在着任意拔高学段目标的现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古诗《小池》时,讲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泉眼”和“细”是什么意思吗?结果学生面面相觑,无人应答,教师只好自顾自的解释起来了。同样的在讲解下一句“树阴照水爱晴柔”时,教师又犯了相同的问题,追问学生“树阴”是什么样子、什么爱呀、“晴柔”又是什么意思呀。但是下面的学生一片茫然完全回答不上来。其实低年级古诗教学,更多的着眼于读与写的训练,以及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即可,不必过度解读。这样教学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更能符合小学低年级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忽视古诗情境体悟,过于侧重知识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中规定都要求体会作者情感以及作品的情感,能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等。[1]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古诗词知识点的讲解,却忽视了对古诗词情境的体会与感悟。很多教师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应该像现代文的教学一样,学习重点诗句,介绍诗人或者词人的背景,学习古诗词的表达方法,知道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等等。更有甚者,有一部分教师总结出了一套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流程:(1)揭示题目,(2)介绍作者背景,(3)明白诗词大意,(4)解读重点词、句,(5)总结作者想表达的感情。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授古诗《示儿》时,大致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介绍了关于诗人陆游的基本常识,然后向学生解释古诗中重点词句,最后将每一句诗句进行逐一翻译,然后告诉学生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最后让学生背诵诗句。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以及完全没有体会到诗人陆游忧国爱国的思想,教师将古诗课上成了知识传授课,情感教学的目标没有彻底达到,但是像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比比皆是。

3 忽视文本,过度拓展延伸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拓展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而且往往也会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过度的拓展延伸,脱离文本就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学古诗《梅》中,这首诗中有一句话“墙角数枝梅,林寒独自开”,教师顺势写出了关于七句带有梅花的诗句,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可是很多学生不明白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纷纷举手要求老师解释,教师只好一一作答,但是发现时间已经过半了,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没有达到。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教师在执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由于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送别诗的特点,学习前复习了李白的两首送别诗,以及高适的《别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后又分析了什么是壮别、什么是惜别、什么是阔别、什么是悲别,最后才回到這首诗本身,一个导课就浪费很长时间,从上述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很多课外的资源可能会与文本或者是教学内容相关联,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过度的拓展往往会浪费时间、滥竽充数、本末倒置,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当的进行拓展延伸。

4 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与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独特体验。[2]我们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体现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可事实上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生引入自己设定的标准答案,一旦学生脱离了设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就千方百计的将学生的思路拽回来,然后才放心地进行教学。其实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古诗《乞巧》(三年级)就范了这样的的错误,当学生读完了这首诗时,教师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完这首诗的理解与感受,学生们回答:我认为牛郎与织女想要在一起太不容易了,觉得她们很可怜;我认为牛郎与织女的对爱情很坚定;我认为如果牛郎和织女相见了会很开心;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坏人,不让她们相见……但是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回答并不满意,于是千方百计的进行引导,学生们最后都没有说出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见学生说不出来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结果学生们听完一脸茫然。其实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已经实属不易了,何必非要将学生引入标准答案中呢?尊重学生的主体理解与感受,让古诗词教学多留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感吧!

针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改进策略:

(1)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各个学段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只要求学生可以吟诵,以及保持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即可。教师不用过多的讲解诗句的意思,破坏诗歌的美感,通过大量的吟诵为学生进入高年的古诗词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对于小学高年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古诗词的知识,例如什么是通假字;古诗的体裁有哪些;朗读诗句时怎么划分节奏等等。[3]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大致了解诗人或者词人的背景以及古诗词的大意等等。当然对于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古诗词意境的塑造和对学生主体感受的尊重。如果能做到上述要求,一定会让小学古诗词教学事半功倍。

(2)以多媒体为手段,营造古诗意境美。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只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古诗的意境美,但是,有时候教师的干巴巴的语言并不能引起学生对古诗美的感悟,甚至让学生们感到厌烦。但是如果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让学生位教师在讲授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讲到动情之处,教室里随之响起了一首歌《送别》,学生与教师静静地聆听,哀婉的音乐以及为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担心与不舍交融在一起,学生们深受感动。

(3)植根于文本,恰当的拓展延伸。我们经常说过度的拓张延伸不但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很有可能给教学造成负担,但是,植根于文本,适当、恰当的拓展延伸,很有可能给古诗词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将学生们以前学过的《赠汪伦》展示在PPT上,让学生们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都认为前一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比较含蓄,不是那么直白,如果不仔细分析感觉不到李白对于朋友孟浩然的不舍之情。而写给汪伦的诗比较直白,让人一读就懂得的李白对汪伦的友情。接着这位教师问学生:同样是李白送给朋友的诗,为什么一个如此含蓄、内敛、一个如此直白呢?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要求老师解答,于是这位老师就告诉学生们,这是因为孟浩然和李白一样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而汪伦却没有过多的文化,因此为了让汪伦能读懂,所以写给汪伦的才如此直白。学生们听完才恍然大悟,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小古诗大学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才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才能更好的继承、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 趙海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三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8.

[3] 李建霞.古诗词教学策略浅谈[J].语文建设,2017.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古诗词小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