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教学理念探析

2019-04-17 12:58宋彬孔凡向凯全韩兰懿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理念

宋彬 孔凡 向凯全 韩兰懿

摘要:为深入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科学地组织实施实战化教学训练,在客观分析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教学的本质内涵,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贴近、两个着眼、三个做”的实战化教学理念。

关键词: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227-03

为贯彻习主席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是当前军队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实战化教学的本质内涵,进而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对于指导实战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多,组织不够科学。随着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陆军武器装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装备集成化、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则体现出“涉及型号多、研究内容多、实践环节多”的突出特点。因而,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容易出现以型号单装为主,横向联系少;不同知识单元相互独立,纵向衔接差;装备系统复杂,协同组织实装操作难等问题。

2.课堂灌输多,方法不够灵活。许多新型装备不再是单体装备,而是多个分系统组成的综合武器系统,具有技术新、工作原理复杂抽象难理解,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工作过程不易观察等特点。由于学时有限,教员急于将知识传授给学员,往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过于简单,重知识灌输,轻互动引导,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实装数量少,手段不够丰富。由于配备院校的教学装备数量较少,特别是型号相同的单体装备很少,许多装备的模拟训练器材配发数量不足,实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一群学员围着一台装备,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轮换,不利于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缺少专业化对抗分队和综合训练场地,难以设置近似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

二、厘清实战化教学的本质内涵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实战化教学”中的“化”是作为后缀用在名词“实战”之后的,其本身含义是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事物性质状态转变的过程。实战化作为教学的定语,其目的就是使教学工作贴近实战、模拟实战、符合实战[1]。因此,可以将实战化教学理解为使教学趋向实战的状态和过程,目的是通过实战标准下的教学形成实战能力,其本质就是“教战一致,训战一致”。

内涵是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概念本质属性的分化和具体化。笔者认为实战化教学的内涵至少包括“五个贴近”,即教学理念贴近实战,教学内容贴近实战,教学方法贴近实战,考核方式贴近实战,教学保障贴近实战。

1.教学理念贴近实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适用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理念贴近实战,一是要围绕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要求,切实弄清未来部队打什么样的仗、参战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作战能力,教学就向哪里聚焦、训练就向哪里侧重。二是要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从作战对手、战场环境、作战任务、力量编成、行动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教学训练的信息化含量,积极适应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力量使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教学内容贴近实战。教学内容是体现教学活动时代特性的核心标志。教学内容贴近实战,一是要围绕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目标性[2]。构建“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战争发展、满足岗位要求、具备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把实战必用的内容专起来,把实战管用的内容突出来,把实战急用的内容补进来。二是要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瞄准实战,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结合作战条令、训练大纲和教材编修,从新型作战样式、新型作战力量和新装备运用入手,将战争基本形态、主导因素、制胜关键、必备能力等规律性认识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使院校成为战法设计与实验的践行者[3]。三是要紧贴部队需求,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及时了解、掌握部队训练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优化教学内容,将部队应用比较普遍、实践应用效果较好的内容直接吸收引进,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于部队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但与部队又紧密相关的内容,可通过案例式、研讨式等开放式教学形式进入课堂,引导学员对部队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以增强院校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要瞄准能力生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将战场适应性训练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按照“提高学员实际能力,突出教学实践环节”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整体教学过程的调控,增大实装实践教学和综合演练教学比重,以学员实际岗位为着眼点,加大对其模拟任职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

3.教学方法贴近实战。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贴近实战,一是要加强教学方法创新。针对不同地域、担负不同任务的部队,结合具体作战对手和任务,探索与课程特点相适应的启发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情景式、想定作业式教学方法体系,使学员从教学的“受体”转变为“主体”,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模拟仿真等学员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当前部队訓练的前沿问题、部队建设重难点问题、岗位任职的现实问题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贴近实战。一是要紧贴岗位设置考核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岗位任职要求合理区分考核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紧贴实战要求设置考核内容。依据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从实战、实际、实效需要出发,进行考核内容设计,并且要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联动,聘请部队专家参与教学考核内容的制定,确保考核内容与部队训练重点同步。三是要紧贴能力培养设置考核方式。围绕能力培养核心目标,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学员能力考评与课程教学紧密衔接,实现全过程考核,使学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边学边考,边做边考,实现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5.教学保障贴近实战。一是要以实战背景为依托,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环境条件是院校教学的载体和依托,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对抗平台、装备虚拟仿真训练平台等战场模拟仿真环境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基地的资源优势,走开院校部队联合办学、联合育人的路子,创设高度接近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训练环境,为教学搭建逼真的战争“舞台”。二是要着眼实战化教学标准,加强教员队伍建设。通过严把部队任职经历关,不断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开设教员专项能力培训,组织教员参与部队重大演训活动,实施教员经常性部队任职代职等方式,引导教员主动学战、研战,逐步提高实战化教学水平。三是加强“尚武”精神培育,加强实战化校园文化建设[4]。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学员俱乐部、军事对抗性竞赛等平台激发、培养学员的崇军尚武精神。

三、树立实战化教学理念

基于上述实战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分析,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通用装备保障训练与考核大纲》(后简称《大纲》)要求,转变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一个核心、两个贴近、两个着眼、三个做”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实践类课程教学向作战运用聚焦,向综合能力培养聚焦。

1.一个核心,即紧紧抓住强化学员综合实践能力这个核心,其中重点在“综合”二字。目前,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都定位为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任职教育特点。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很容易陷入实践能力培养的误区,过分强调单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不紧密,培养目标纵向维度的阶梯性、渐进性体现不足,不利于实战化条件下学员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知识单向灌输和专项技能训练为主,启发性和引导性体现不足,不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指技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学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这个核心目标,转变过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传统实践教学理念,在学员综合实践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系统设计,确立各课程模块的能力培养分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构建“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体系。

2.两个贴近,即贴近部队任职岗位需求,贴近部队实战任务要求。贴近部队任职岗位需求,就是要按照《大纲》要求和部队通用装备保障人员岗位能力标准,将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分解为若干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以保证所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方法科学、有章可循,从而增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课程体系设置应摆脱以往“岗位应急型”“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由“专业适应型”向“岗位适应型”转变。贴近部队实战任务要求,就是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武器装备和部队实际,使课程教学与未来作战任务、作战样式相銜接,从而实现“院校与部队对接,课堂与战场对接”。

3.两个着眼,即着眼人才培养转型,着眼学员长远发展。《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军队院校生长干部要实现指挥技术融合培养,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着眼人才培养转型,就是要紧贴“指技融合”的位人才培养定位,积极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紧随部队实战化训练改革步伐,紧贴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改革。着眼学员长远发展,就是要在人才培养上不但紧盯岗位任职能力培养,还要兼顾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指挥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课程教学。

4.三个做,即课程教学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和内化,都要符合认知过程,即从感觉、知觉、记忆、再到思维和语言的过程。因而,多说多思考,有助于知识的自我建构;多练多操作,有助于技能的锻炼;这二者共同作用则会增强学员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种能力的积淀就会升华为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从满足学员的根本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员的知识基础和个性、能力特点,通过引入实战化教学背景,给学员赋予具体的岗位角色,以完成具体实践任务为目标,精讲多练,放手让学员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教员的教学任务、学员的学习任务,以及课程全过程考核工作,使学员主动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素质的积淀和转化。从而实现“教员撒开手,退居二线当支点;学员大胆干,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生动课堂氛围。

四、结束语

构建科学的实战化教学理念,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把握“教战一致,训战一致”的实战化教学本质,从实战化教学的内涵要求出发,树立“一个核心、两个贴近、两个着眼、三个做”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指导车辆运用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实现“课堂与战场对接,训练与实战对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亮.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本质内涵探析[J].后勤学院学报,2015,(1):98-100.

[2]魏玉宽.军队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模式探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28(5):103-106.

[3]宋彬,张晓海,孔凡.装备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中国军事教育,2016,28(5):29-31.

[4]丁友宝,杨彦明.院校实战化课程教学设置探析[J].继续教育,2017,(7):72-74.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教学理念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