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料库文体学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及发展

2019-04-19 03:45
英语教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体学语言学语料库

张 磊

引言

由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其运用语料库和其他统计工具进行客观数据分析的方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语料库文体学就是语料库语言学与文体学结合的产物。本文旨在梳理国内有关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成果,介绍语料库文体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情况,并探索该领域发展的不足和未来趋势,从而增进对语料库文体学的了解,为其未来发展助力。

一、语料库文体学的由来

语料库文体学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与文体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卢卫中、夏云2010),于20 世纪60 年代由米力克(Milic,1967)利用语料库对作家风格进行研究而出现在公众面前,并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于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飞速发展而壮大,在此阶段完善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马丁·韦恩(Martin Wynne)认为,语料库文体学是指“运用语料库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有时是非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也就是说,语料库文体学的目的在于以语料库为工具,用定量描写和定性描写的方法对各类文本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刘靖、黄立波2010)。

英国斯里兰卡大学的教授塞米诺和肖特(Semino&Short,2004)合著的《语料库文体学:英语书面文本中的言语、书写与思想表达》(Corpus Stylistics:Speech,Writing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in a Corpus of English Writing,简称《语料库文体学》)是探索此领域的第一本专著,为读者提供了基于语料库的文体分析方法,使文本分析与语料库的结合成为可能,为语料库文体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006 年,马丁·韦恩在The Corpus Approaches to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 研讨会上作的题为Corpus Stylistics:methodology,theory and patterns in literary texts 的报告被认为是语料库文体学正式形成的开山之作(Wynne 2006)。

在国内,学者杨惠中(1993)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一文标志着中国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起步。但直到2002 年,语料库与文学翻译相结合的研究才出现。张美芳(2002)在《利用语料库调查译者的文体——贝克研究新法评介》中评介了贝克用语料库来研究译者文体的方法及其结果。这是国内第一次将语料库运用到文学翻译中的研究,为后人在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后,国内学者开始在文学文本、翻译、非文学文本及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下面,笔者将分析、总结和评价从2008-2018 年(9 月)我国国内的语料库文体学应用性研究成果,并对语料库文体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语料库文体学研究成果

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自2008-2018年(9 月),语料库文体学的应用性研究文章共有157 篇,结果如下图所示。

文献数量

结合语料库文体学在国外的发展和上图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比国外发展较晚且文献数量的波动较大。自2008 年开始,论文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6 年达到高峰。由于调查统计时间截止到2018 年9 月,2018 年的文章统计不完整,年底有望继续增长。此外,笔者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将语料库文体学的应用性研究分为以下四类: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翻译和教学。虽然语料库文体学的运用范围已趋广泛,但多集中于文学作品的传统分析范围,其他范围涉及较少,比例失衡,研究面有待创新。

(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语料库文体学从盛行之初就主要运用于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运用语料库的科学方法进行文学文本的文体分析,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语料库文体学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文章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分析,另一类是对作者文体风格的分析。

无论是对于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研究文章,还是对于作者文体风格的研究文章,主要通过自建语料库,以文体学理论为指导,并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作品或作者的文体风格给予基于数据的客观分析。在第一类研究文章中,很多学者(如汪琴2012;陈婵2014)运用将语料库的方法与文体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文学作品的文体风格进行了研究。赵海娟、高博(2016)在《奇幻小说〈霍比特人〉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中,通过对比建立的《霍比特人》语料库和与之相同题材的七部小说建立的语料库,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探究小说《霍比特人》的文体特征。结果表明,该小说用词简单,但句法上多用复杂句,有助于奇幻事物的描写。

在第二类研究文章中,章蕾(2016)和张哲(2016)通过将自建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以基于数据的客观研究对作者的文体风格给予科学、直接的评价。王芳(2017)在硕士论文中运用语料库的相关方法,以分析关键词和关键词丛为主,对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亨利·詹姆斯较多地使用“言语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强化词”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在关键词丛方面,他倾向于使用“似乎”词丛、“身体部位”词丛、“言语”词丛、“否定”词丛及“It/There”引导的词丛等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刻画与描述。

总之,语料库文体学将定量数据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文学文本进行分析研究。从中也可以看出,以往研究范式所不能涉及的部分,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

(二)在非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运用语料库进行文体分析的非文学作品主要涉及工作报告、新闻报道、商务合同、杂志及硕博学位论文标题等。胡春雨(2015)通过对英文商务合同文体特征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探索在语料库文体学视域下开展商务话语研究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英文商务合同中包含大量专业性词汇、古体词、书卷词、并列词语、情态动词及程式化套语;在句法层面,英文商务合同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平均句长明显超过较为正式的学术文本,并且有很大的变异性,其文体也比一般正式文体更为郑重。翁玉秀(2018)通过自建的英语新闻标题语料库,采用语料库文体学研究方法,量化分析新闻标题的词长、词汇密度和词频使用特征。研究发现,新闻标题以短小词为主,标题词汇密度大、用词丰富,且功能词常常被省略,没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say词使用频繁,词汇具有时代特征。此外,翁玉秀还分析了这些词汇特征产生的文体效果和原因。

总之,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非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并使分析研究的结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可信度,且非文学的分析研究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范围较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介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在翻译方面的运用

语料库文体学与翻译领域的结合研究早在2002 年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加之近十几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主要是关于文学翻译的。陈建生、李慧峰(2016)在《基于语料库的文学译者风格研究——以〈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为例》一文中,运用语料库文体学理论,以由同时期英语原创戏曲为对比语料库,对《西厢记》的许渊冲译本,以及韦斯特和艾德玛(West&Idema)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许渊冲译本注重戏曲的音乐性,译本异化程度高,而韦斯特和艾德玛译本翻译形式以散文文体为主,译本归化程度高。这个研究结果既有助于读者更加客观、直接地了解译者风格,又对解读该译者其他译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外,语料库文体学在翻译方面的应用发展形成了语料库翻译文体学。黄立波(2014)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是以双语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以语际对比与语内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来探究译文文本的文体特征的学科。王峰、刘雪芹(2017)指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以翻译研究为本体论、语料库语言学为方法论、文体学为认识论,并以描写文体机制、诠释文体价值、发掘文体动机为核心研究议题。语料库翻译文体学在本质上是对比研究,是在翻译研究、文体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多元学科参照下,呈现出的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气象。

(四)在教学方面的运用

语料库文体学在教学方面主要应用于对文学教学的研究。张立柱(2018)以其自建的简·奥斯汀六部小说语料库为基础,借助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策略,对所建语料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数据驱动的发现式学习方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课的学习。研究表明,以语料库驱动下学生细读作品为出发点,通过课外资料查找、课堂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把教学活动从被动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课堂的“翻转”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料库文体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为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结语

语料库文体学作为语料库语言学与文体学融合的新兴学科,借助语料库语言学客观、准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各种类型的文本特征提供了科学、全新的研究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语料库文体学逐渐从传统的文学作品分析转向对非文学作品、翻译、教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面向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在笔者看来,语料库文体学在非文学文本和教学方面的应用将会是语料库文体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此外,国内语料库文体学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足:(1)学者们较多地运用语料库文体学进行小说的文体研究,因诗歌和戏剧篇幅较短的局限,学者对诗歌和戏剧等文学领域的研究涉及较少,研究的文学类型单一,研究范围有待扩展;(2)用于支撑语料库文体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单一;(3)语料库文体学在翻译方面较多涉及译作对原作的忠实度、译作文体风格、译者风格及译作对比的研究,对语料库文体学在翻译的理论层面涉及甚少,急需理论创新;(4)语料库文体学主要应用在文学教学方面(多为英美文学教学),在其他方面的教学鲜有涉及。

猜你喜欢
文体学语言学语料库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社会语言学名词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