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灵魂的缘分

2019-04-25 10:48江富军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有缘缘分灵魂

江富军

我们常常把读书比作聊天,与朋友聊天,与名家聊天,与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人聊天。此时我主动地打开一本本书,被一篇篇文章吸引,心灵共鸣,击节叫好,我感觉我们有缘分。有些书时常被捧起,反复阅读,我们将这些书称为床头书,床头书是前世修来的良缘。

有时走进图书馆,面对书海书山,感叹自己时间有限,只能与之擦肩而过,有缘无分。有时贪得起来,罗列中西经典书单,奈何终是志大才疏,梦深缘浅。于是就像有些家长一样,以自己年轻时没好好读书来教训孩子,命令孩子充满乐趣、心无旁骛地面对做不完的试题。我也有“己所不达,达于孩子”的热情,希望孩子们手捧长卷,爱不释手。十多年来坚持阅读推广的动力,大都来自于这种好为人师的习性。

这些年我碰到几件事,应当提一提。

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爸爸不让我参加读书会了,因为这次考试成绩差,他不让我看闲书了。这个学生最爱看历史哲学方面的名著,嘴边经常挂着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名字。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你们学校怎么把这书奖给孩子,里面有不健康的内容。我看了一下,是《三言》《二拍》。我说:这是中国古典名著。

某校请到一位作家来做讲座,先发下该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们阅读,结果被理科老师收走了,理由是在校不得看课外书。我想她的理由該是校内即课内。

总之,课外阅读不是浪费时间,就是让精神不健康,尤其到中学后,要收心,要切断灵魂的外缘,关上校门,关上心灵的大门,与世界绝缘,要将思考集中到课内书本、作业、考试卷上,将眼睛盯着分数。命令你,与分数结缘。

有时我感到困惑,缘分能强求吗?

缘分有必然性,而这必然中也有偶然性。缘分让人坚守,缘分又让人随波逐流;缘分让人消极,却又让人积极。一切随缘,缘分解释一切又什么都没解释。缘分究竟是什么?我解释不了,而解释不了才相信的才叫缘分。

缘分好像是个伪命题,而又真实存在。

缘分能让人的视野深入到一个神秘的天地,让人坚守与放弃都轻松,因而大家都喜欢。依我看来,缘分没有解决问题,可能只是放下问题,搁置争论。

鼓励读书的说,你就读吧;鼓励刷题的说,你就刷吧。

如此嘲笑缘分后,我们再用缘分解释读书,这样心里踏实些。而在缘分解释一切的前提下,嘲笑缘分也成了船里拉船一样愚蠢。

缘分经得起嘲笑。

缘分追溯因,叫因缘,却常常因果倒置,在事情的结果处发现缘分。

十二年寒窗苦读,青灯孤影,终于考上北大,于是说自己与北大前世有缘;几十年追求,成为作家、科学家,于是说自己与创作或科研有缘;终于办成了一个大企业,就是自己与企业有缘。追求了十年二十年,回头看自己,总结人生,用万能的缘分来表达,这时候,缘分代表入世的深度、感情的浓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庆功会上,总要说说开始的机缘。时代的弄潮儿们自豪地说,风云际会,好像他们早就知道历史规律似的。

年轻时我一直不相信缘分,也许是为防止颓废、松垮。现在我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认为人们都生活在缘分中。问题是我走到反面了也是一笔糊涂账,人云亦云:命里无,莫强求;命里有,天助我。

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世界的好奇、迷茫、探索,或许这是我们与世界的缘分。

从好处上讲,叫童心未泯,或叫不知老之将至。比如我买书时,就像周国平说的,见了书还要买,明知看不完还要买好多书,好像自己还要活很久似的。我自己用阅读探索世界。阅读,永远地好奇,永恒地探索。我向少年朋友们推荐阅读也是出于自己真心喜欢,好为人师也是没有私心的。

从阅读上讲,是我们打开书看才有这个缘分的,是我到书店、图书馆,或在网上看书,或经人推荐才有与这位作家相遇的缘分,我是主动者。我开始读书,好像我在某个遥远的地方遇到了仙人,指点我,让我恍然大悟。却又好像仙人忽然间找上我,用他的理论或感情撞击着我原来的思考。由此我感悟到,缘分是互动的,读书是灵魂的互动。

读书、缘分、灵魂,三个词语都指向一片神秘的天地,探索的天地。

生活的本质就是探索。

说到底,人生就是在与环境对象互动中完成生命与探索的历程,朋友、敌手都是互动对象,自然环境也是我们的互动对象。一个巴掌拍不响,顺缘逆缘都是缘。阅读就是主体需要与他人经验之间交流,包括肯定与否定、认可与批判。经典阅读就是深层次的交流,碎片阅读就是粗浅的交流。不爱阅读就是灵魂拒绝交流互动,是绝缘;课外阅读就是自主选择的广泛交流,是广结善缘。交流是一种存在方式或生活方式,能交流是有缘,阅读是良缘,多少名家回忆少年生活,都会回忆起自己人生道路上促成精神发育成长的一本书,一位作家。

所有外在互动都以读者的内在互动为基础动力。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余秋雨说阅读是为了摆脱平庸,狄更斯说努力成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而阅读所有的动力来自于生活。生活道路上,灵与肉、感性与理性、追求与退隐,以及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都在互动,有时对立有时统一。成长的起步在于内在不平衡,教育学上视之为教育契机,阅读学上视之为阅读原动力。不断平衡又开始新的不平衡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阅读就是这种动态平衡过程中最好的解释系统、推进系统。缘起缘续,人生与阅读一样,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都是永远地好奇,永恒地探索。

阅读立心。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我写我心,读写一体,我以书缘自我拯救。

学生们处于成长阶段,处于感情的空窗期,正是探索的开始。我们用课外阅读敞开心灵的大门,让灵魂随缘而行。

有一种类似于补课的论调,认为一切到高考结束后再补回思考这一课。而我认为,人生各阶段都有特定的思考内容,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人到成年再思考少男少女的朦胧感情,已经回不到那种感受了。中小学十二年缺少课外阅读,就是灵魂没有被唤醒,就是得不到名家滋润,留下的思考空缺,其实就是人生空缺。

值得反思的是,许多有慧根的同学,精神健康成长,在灵魂唤醒后,表现出独立思考的品格,却被认为心理不健康或道德不良,被一顶逆反的帽子总结一切。片面应试教育下,我们教师要反思的也太多了。“全封闭”,是教育的惰性。

阅读是缘分,以书会友,读书、荐书是结缘。书籍是结缘的工具。你能翻看到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缘分。

孩子们正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总有迷茫、徘徊、纠结,他们在思考人生。

我们这些过来人,能给予什么?

鲁迅说:“他们应当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说,捧起书吧,拥抱新生活。

猜你喜欢
有缘缘分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FATE, PLAY, LOVE
天赐的缘分
遇见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有缘无缘
灵魂树 等
你和哪个明星是一对儿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