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

2019-04-26 01:18娄逢敏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舒曼音乐风格

娄逢敏

摘要: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舒曼,是这一时期优秀的作曲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及思想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音乐风格饱含热情,并在作品中充分的表达着自己内心强烈的愿望与感情。他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大提琴乐曲中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在演奏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至今吸引着许多大提琴学习者去学习与探究。笔者查阅了很多国内外关于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在分析整理后,对于作品的音乐风格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舒曼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01-02

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50年10月,是浪漫主义时期优秀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充满了舒曼的个人主义思想与魅力,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极具创造力,在音乐感情的表达上也非常优美与细腻。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所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协奏曲来看,这部作品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所以,笔者认为研究这部作品特有的音乐风格并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们已摆脱了宫廷与贵族阶级的束缚,身份同地位不断被提高,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独立的创作空间。在这一时期,音乐家们才真正进入到社会的生活中去,精神领域迅速地成熟起来,其中音乐家舒曼不仅在音乐界占领着特殊的地位,在音乐美学与音乐评论方面也有所发展。在他主办的《新音乐报》上,曾发表了许多关于他个人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评论的文章,他认为,对于一味附庸世俗而不去创新发展的庸俗创作者,应进行强烈深刻的批评,提倡个人的创作要从内心情感去探究。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舒曼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也成为他内心无限的向往与复杂矛盾的代表。而在他创作这部作品时,又遇到精神疾病的困扰,我们在作品中仿佛感到他思绪细腻而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

一、作品旋律跨度大且起伏不定

这部作品的开始由乐队小提琴奏出犹如波浪来回起伏的波动式旋律,作者自由幻想的世界便拉开帷幕。这种像大海潮涨潮落的旋律,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安与矛盾的复杂心理,此后引出了独奏大提琴大跨度的旋律线条,使不安的情绪继续发展。这样的开场,符合了作曲家在晚年病痛困扰下焦虑不安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方向模糊不定。作品中,作者多用了像二度音程叠加三四度琶音的方式组合旋律,跨度小的二度音程的音响效果使人听上去觉得稳定平和,而音程跨度较大的三四度叠置的琶音则有一种不断向前涌进之感。用这两种音响来比喻舒曼评论文章中的幻想家埃塞比乌斯和实行家弗洛列斯坦,体现了舒曼能够淳熟地运用音乐素材来生动表现各种人物。

作品中像大海波浪似的旋律已将旋律表现得起伏不定,而其中像切分节奏的连续运用,强拍的后置也使旋律变得更加令人不安。切分节奏常让人感觉到连续向前移动而不稳定的效果,再配合强拍的后置,使听众感到不断地揪心,担心会有什么欲不可知的事情将要发生。而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在大提琴声部出现,在乐队的伴奏声部也层出不穷,因此更加加重了旋律向前起伏流动之感。前面提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时期作曲家处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状态,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情绪与思想会受到疾病的折磨,常常处于幻想的状态,所以其中起伏跳跃的旋律可能也代表了作曲家在思考时不断跳跃出的幻想情景。

二、夸张的表情记号大量使用

一般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标记着f、p这样强弱对比的乐句写作手法,而sf、fp这样较大情绪表现的表情记号则更多出现在交响乐的写作当中。在这部作品中,由于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敏感活跃的思想,这两个表情记号被用得非常多,同时也体现了作品夸张的戏剧效果。这两种记号有时出现在柔和的旋律之后,仿佛将柔弱的内心与狂野情绪进行不断冲击与对比,使其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如上所示,作曲家原本属于情绪波动较大,内心不安的人,曾经他称自己为“一个耽于幻想的艺术家”①,那么他创作的起伏也会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增强,同时,他一直不甘心平庸的创作,所以这些表情记号如此多的使用也符合了作曲家反对平庸,提倡创作要表现内心感受,抵制毫无个性的随波逐流。

作品中这些表情记号的使用犹如作曲家内心强烈的呐喊声,而这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了他在情绪到达一个高度后,立即想要获得解放,在紧张过后放松,代表了作曲家激动的心情与强烈的内心情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曲家在精神疾病所折磨的情形下,他内心情感的宣泄与起伏不定的思想为他的创作灵感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听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三、特殊的写作手法

在这部作品中,舒曼一贯运用的模进、重复的写作手法被广泛运用,这种对话般的创作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扩张感和语言感。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作曲家的一种絮叨的表现,但通过其复杂的性格来看,更是一种不安、躁动的情绪发泄。其中创作旋律的重复并不是原样的重复,而是有的加以节奏变化的重复,有的加以调性变化的重复,还有调性、主体材料的重复,这些精心创作的重复说明作者想通过音乐来与庸俗者进行唇枪舌战,仿佛在不停的找寻真理的所在。在他创作的《五首民间风格曲》中,也多以这样的写作手法去体现和表达,继承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舒曼善于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达复杂而多变的感情,这也是他写作水平的高明之處。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例如《童年情景》等,都运用了这样的旋律写作手法。

四、特殊节奏的使用

乐曲中大量使用了一些特殊的节奏型,如三连音、七连音、九连音等。三连音的写作手法常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这样的运用为乐曲增添了一些徘徊不定的感觉,符合作曲家情绪上的不安定。在第一乐章的第75-78小节,三连音节奏与强拍后置的融合,更像是一种思绪的漂移,内心情绪强烈的挣扎,使听众的情绪也随之波动。作品结束时用了大段的三连音节奏,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前文所提到的模进、重复的手法,像是作曲家有很多思绪和言语还未结束,表现出作曲家在作品终结时仍在矛盾中挣扎,让听者在作品快要结束时思绪还是无法停止。

第一乐章中还运用七连音、九连音,迅速流淌的音响效果使音乐强烈的向前推动,听众的情绪被毫无准备的快速推上,使其猝不及防。无论是音符上行或下行都表现得较为突出,并且这些音符还带着一股急速的、狂野的情绪,使得深沉而内在的情绪突然间变得尖锐而明亮,使人不由得惊叹作曲家扣人心弦的写作风格。

五、交响化的写作手法

浪漫主义时期器乐协奏曲作品大量涌现,风格各异,与前时期的协奏曲写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的协奏曲中,由于伴奏的交响乐队的配器与编制不断的充实与扩张,与独奏旋律的融汇交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交响化手法的運用。这部作品的乐队声部与大提琴声部有着完美的结合,不仅为独奏大提琴做好支撑与衬托的工作,还与之作出生动的呼应与对答,使音乐听上去不断地延伸发展,更具交响性。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开始处,乐队在情绪上恰当的将乐曲主题引入,起伏的乐句有预示的出现了,这种情绪上的一致使得乐曲诗一般的浪漫情节由始至终的无尽流淌。在第三乐章中,这种乐队与独奏的应答的手法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上下句的一问一答,紧密结合,既显示出乐曲的幽默感,又展现了作曲家细腻娴熟的创作手法。在作品整体创作中,乐队与独奏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并在情绪上给予独奏大提琴积极的支持,两者相得益彰,交响化的情绪完美体现。

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是如此之特别,在今天看来,是协奏曲中的奇迹。作品表现了舒曼富于幻想,时而内敛,时而激情,时而又矛盾重重,充满戏剧性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之所以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作曲家自幼对文学的热爱,对诗人的崇拜,作品投射出作曲家深厚的创作功底与优雅的文人气质,像诗一般的无限变幻。

注释:

①[德]古·扬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陈登颐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宗柏.大提琴演奏艺术300年[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2][德]古·扬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陈登颐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3]于润洋.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人民音乐,1980,(11).

[4]韩俊毅.论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其演奏要点[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4年.

猜你喜欢
舒曼音乐风格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忘了我是谁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音乐诗人”舒曼的故事(六)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