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2019-04-28 02:04葛志华
智慧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黄芪组间胰岛素

葛志华

(吉林市龙潭区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0 引言

II型糖尿病指患者本身胰岛素缺乏或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水平偏高的代写疾病,临床表现为轻度乏力以及“三多一少”,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时多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物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用药并不理想。崔灿等指出[1],在临床治疗II型糖尿病时,采用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为验证其研究成果,选择更为有效的用药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II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行胰岛素治疗与并用黄芪消渴方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II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行胰岛素治疗对照组(n=44)与联合使用黄芪消渴方治疗实验组(n=44)。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II型糖尿病,未见可导致继发性糖调节受损疾病,研究前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I型糖尿病、合并重大脏器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及运动指导等,加强患者对II型糖尿病的了解,并减少脂肪与糖分的摄入,维持每日治疗1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40,100 IU/mL×3 mL),0.5-1.0 IU/kg·d-1,注射位置为大腿或腹部,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调整。实验组采用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治疗,胰岛素用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黄芪消渴方药剂组成包括黄芪30 g、生地黄、荔枝核、党参、益母草、丹参各20 g,五味子、麦冬、玄参、黄连、知母各10 g,每日1剂,以水煎后取300 mL,分早晚两次均服,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3 mmol/L,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空腹血糖大于8.3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即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③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组间对比表(±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组间对比表(±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单边(%)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 10.21±3.20 7.09±1.32 14.88±3.34 8.14±2.26 11.13±3.84 8.61±1.83实验组(n=44) 10.17±3.18 8.84±1.95 14.81±3.40 12.36±2.41 11.17±3.92 9.89±1.90 t 0.0588 4.9297 0.0974 8.4725 0.0484 3.2186 P 0.9532 0.0000 0.9226 0.0000 0.9615 0.0018

2.2 临床疗效组间对比

实验组21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对照组13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P<0.05。

2.3 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组间对比

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组间对比表(±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组间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血糖达标时间(d) 胰岛素用量(IU/d) 不良反应情况(%)低血糖 恶心 总发生对照组 44 4.87±1.08 33.61±4.28 1(2.27) 2(4.55) 3(6.82)实验组 44 8.64±1.42 45.67±5.64 0(0.00) 1(2.27) 1(2.27)14.0173 11.2988 2.296 0.789 2.386 P 0.0000 0.0000 0.130 0.374 0.122-

3 讨论

II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糖代谢异常疾病,对患者正常代谢有较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的粘稠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如患者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效果不明显或耐受性不佳,则需要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3]。考虑胰岛素直接对机体产生作用,故在使用时其剂量应该严格控制,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在胰岛素临床用药时,虽有一定疗效,但起效较慢,且血糖控制效果有限,故有必要探究更为有效的临床用药方案。党红转等研究中证实[4],采用黄芪消渴方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可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故考虑可采用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从中医角度看,II型他你偶奥布属于“消渴”,病灶位于肺部及脾肾,由阴虚燥热、淤血内阻等引发,再加上不少患者存在饮食不当或不良情绪等问题,进而演变为消渴症,表现为易渴多饮,易饥多食等,治疗时应以补肾益气、养阴清热为方向[5]。黄芪消渴方为治疗消渴症经典方药,方中包含黄芪、生地黄、荔枝核、党参、益母草、丹参等十余味药物,其中黄芪具有益气、敛汗、固脱等功效,党参可补充气血,调养脾胃,生地可清热解毒[6],具有生津之功效,五味子可收敛固津,麦冬、玄参等可滋阴补肾,降燥壮水,黄连可除燥热,收敛气血,知母具有养胃润肠之功效[7],荔枝核燥湿健脾,且兼具化痰至功效,益母草可促进气血畅通,有通经活络之功效,丹参可活血去淤,诸药联用,可起到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作用[8]。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一致,代表联合用药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且起效快,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另外,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代表联用方案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可靠。综上所述,在治疗II型糖尿病时,采用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药物作用快,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芪组间胰岛素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黄芪是个宝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