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结构化审题过程分析

2019-04-28 12:31岳志斌
学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主观题审题

摘 要:高考政治主观题承载着新高考一体四层四翼的要求,材料和设问既考查必备知识,更要求关键能力,还体现学科素养,题目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愈加明显。这使得高考政治主观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高考真题进行材料分析,将材料分为要素结构、主体结构、过程结构,分别研究组织答案,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高考政治;主观题;审题;材料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70

从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看,得分率普遍比较低,这反映了很多学生虽然掌握必备知识,但是缺乏关键能力,即高考要求的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升关键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结构化审题的流程

二、结构化审题的要求

(一)审设问

从近几年的政治主观题看,其设问的结构包括考查知识范围和考查类型。

知识范围为我们明确了调动和运用哪些知识,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运用某个具体的知识,这要求对该知识深入分析;二是给出一定的范围,这需要在范围内尽量选择相关知识。

考查类型为我们明确了答案组织的思路和策略,一般分为原因类、意义类、作用类、如何类、说明阐释类、评析类。不同的类型总体思路虽然都是原理结合材料,但是答题思路稍有区别。(见附表1)

以上是对知识范围和考查类型的一般性分析,在实际做题中,还存在模块差异。对于知识范围来说,“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往往给定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两个模块进行宏观把控。“生活和哲学”基本都是给定某一具体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哲学重要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考查类型来讲,同样是原因类设问,“经济生活”的答案主要包括理论原因和材料原因等,而“政治生活”的答案往往从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同主体考虑。

(二)审材料

高考题的材料一般都很精练,每句话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即使一些材料出现重复性、冗余性的信息,也是符合其整体的内在结构的。因此,我们在审读材料时,要明确每句话、每段材料在整个材料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材料的整体结构。

材料所呈现的事件往往都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要素。“经过”又分为要素结构、主体结构和过程结构三种。

要素结构指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同侧面,这些侧面之间是平行关系。2018年全国I卷第38题中的材料的事件是:马拉松。事件原因是经济发展、国家战略推进;事件经过是场次增加、人数多、服务业发展、营业收入增加;事件结果:马拉松热。从事件的经过看,“场次增加、人数多、服务业发展、营业收入增加”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马拉松“热”,或者说马拉松的“热”就是通过场次增加、人数多、服务业发展和营业收入增加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主体结构指事件发生过程的主体要素,这些主体之间往往代表不同的权力行使和职能配置。2016年全国Ⅲ卷第38题中材料的事件是“互联网+”措施。事件经过是以习近平为组长的党的领导小组成立、全国人大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提出报告,提出具体措施。事件的经过看,“中央、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均做出反应,从不同主体说明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结构指事件发生过程的时间顺序。2018全国Ⅱ卷第40题中的材料的事件是杂交水稻。事件原因是设问问题;事件经过:1973年三系配种、1989年两系成功;1997年三代超级杂交水稻成功、2017年创造亩产新纪录、培育“海水稻”、培养亚非拉人才;事件结果: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贡献。从事件的经过看,“1973年三系配种、1989年两系成功、1997年三代超级杂交水稻成功、2017年创造亩产新纪录、培育“海水稻”,从时间的跨越上、从认识的反复性上体现了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三、结构化审题的意义

(一)提供新的解读思路,指明解题方向

在以往研究文献时,一些教师将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材料分为结构优良和结构不良型。所谓“结构优良”,指的是材料与答案一一对应;“结构不良”指的是时间和事件上重复、冗余的材料,这种材料往往给阅读者和答题者造成干扰,模糊学生对主干信息的认识。如果从方便学生答题的角度分析,我认为是可以这样划分的。但是将材料分为结构优良和结构不良很有可能给人一种这样的暗示:即结构不良的试题并不是高考的要求,而实际上,从近几年的高考主观题材料看,他们称之为“结构不良”的高考材料考查得更为频繁。“结构不良”的材料本质上也符合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材料越重复,信息越冗余,说明出題人越在强调某个问题,这恰恰为我们的解题提供了思路。而本文将材料分为要素结构、主体结构和过程结构,这种表述更加中性,更易于学生和教师理解。

(二)优化审题流程,提高答题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对材料的分析,或者对材料的分析流于形式,未能具体分析材料的结构。高考最突出的就是其选拔性功能,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它的选拔性功能决定了必须有相适应的问题结构,因此,对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材料结构进行精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审题过程流程化,明确不同阶段要求,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地分析材料,提高答题效率。

三、结语

高考政治主观题考查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主要体现为主观题材料结构的丰富性,既有传统的要素型结构,又出现了主体型和过程型。高中政治教师只有在平时的复习中帮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分析,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分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组织答案的方法。不过,要素型、主体型和过程型材料结构并不能完全涵盖全部的高考材料类型,这需要广大的高中政治教师共同研究,集思广益,集体勾勒出高考政治主观题材料的全貌,为教师备考指明方向,为学生复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霞.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8(3).

[2]牛文斗.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J].新课程(中),2010(2).

[3]张少锐.浅析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J].才智,2015(11).

[4]李天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解析[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8(Z2).

[5]王华宝.从高考政治试题看理性精神的培育——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综政治第39题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29).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岳志斌(1988— ),男,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主观题审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考试系统中主观题自动判卷算法研究
高考作文审题的不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