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方式与创新

2019-05-06 09:15朱秀峰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农村中小学互联网+

朱秀峰

摘要:互联网的选择和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小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喜好和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法宝。文章分析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创新运用:积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

一、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电子计算机是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阻碍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果这种情况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会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对于农村学生,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我国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心理较为脆弱和偏激。如果学生的心理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会对学业和成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互联网

中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意志也不够坚定,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会让中小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度迷恋和依赖,严重者甚至逃课、逃学,对中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导致学生道德冷漠

人机交互模式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让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漠不关心。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的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的信息资源会误导学生,最终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淡薄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和互动。但是被禁锢在一个封闭的、狭小的空间环境中,很容易让农村中小学生产生不愿或者恐惧与他人交往的心理,时间一长,更会加剧学生对自我的封闭,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和淡薄。

二、互联网+时代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创新运用

(一)积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的农村中学里,安排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中学生行为养成的意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学指标,要重视其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农村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开展思政工作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中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引者和示范者。教师队伍思政水平的高低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教师本身就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过硬的政治理论和较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领。此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升级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需要和教育环境。

(三)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才能和素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围绕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公众号,通过线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波动,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进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渴望与热爱。其次,要增强学校网络文化构建,通过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气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比如,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式的校园文化节;也可以结合“雷锋日”“民族文化团结”、网络新闻热点等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周的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台、板报评比、手抄报比赛等方式进行教育指导;还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线上投票,借助各类APP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宣传,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属于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论坛,利用论坛建设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营地。最后,改变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挑选符合本地学生特色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为了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借助互联网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教学。1.案例导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列举几个权利名称。2.知识讲解。在学生讨论权利名称之后,教师要对课本的教材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学习。3.案例导学。教师可以列举毕福剑事件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4.自由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见所闻,在班级微信群、QQ群里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权利和义务事件,有效地强化学习效果。

(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促进学生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村广泛存在留守儿童偏多的情况。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发育的敏感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父母所给予的关心和爱护是无法取代的。而父母长期在外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的情感出现了断层,他们与父母缺乏基本的溝通和互动,造成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淡化。如何改变这种境况是每一位思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安排思政课程时,利用互联网积极发掘和搜索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情感和爱好的资源,比如在学习《为坚强喝彩》时,播放《相信自己》等励志歌曲,让学生身处其中,通过歌曲和视频的播放,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思想道德课程教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农村中小学互联网+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