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代谢药物预防青光眼术后滤过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5-10 11:04路振云
贵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滤泡眼压青光眼

路振云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眼科,安徽 阜阳 236600)

青光眼是是由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导致眼压升高,增高的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缺血,最终损害视神经,使患者视力下降[1]。青光眼滤过术能较好降低患者眼压,但手术失败率较高,主要是过滤口处纤维细胞增生,使滤过区形成瘢痕,堵塞滤过通道[2]。有研究[3-4]发现,青光眼滤过术联合抗瘢痕药物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分析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抗代谢药物预防青光眼术后滤过瘢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青光眼90例患者106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青光眼滤过术,依据患者术中是否使用氟尿嘧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46例56眼)和对照组(未使用,44例50眼)。入组标准:所有患者诊断为青光眼,且均为首次行青光眼滤过术。排除标准:已接收过眼部手术患者,先天性青光眼。观察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41~70岁,平均(55.28±11.21)岁;青光眼类型:原发开角型5例6眼,原发闭角型37例44眼,继发型2例2眼,术前平均眼压为(41.29±7.88) mmHg。对照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45~71岁,平均(55.64±11.47)岁;青光眼类型:原发开角型4例6眼,原发闭角型41例47眼,继发型1例1眼;术前平均眼压为(41.15±7.75) mm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行青光眼滤过术,于显微镜下操作,以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术中于结膜瓣及巩膜瓣下放置含有5 mg/mL氟尿嘧啶(规格:10 mL×5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593,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棉片3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5 min,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规格:5 mL/支,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19,比利时S.A. Alcon Couvreur N.V.生产)和普拉洛芬滴眼液(规格:5 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827,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均为1~2滴/次,4次/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手术有效率、眼压、视力提升比例及功能性滤泡比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滤过泡采用Kronfeld法[5]进行分型,其中I型(微小囊状型)和Ⅱ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属于功能性滤泡,Ⅲ型(瘢痕型)和Ⅳ型(包裹型)滤过泡属于非功能性滤过泡。手术有效评价标准[6]:滤过泡为功能性滤泡,眼压10~21 mmHg,视力明显提升(视力表检查,视力提升≥1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为完全成功;滤过泡为功能性滤泡,眼压10~21 mmHg,视力有提升或稳定,术后有轻微并发症为部分成功;滤过泡为非功能性滤泡,眼压在>21 mmHg,视力下降且光感下降,术后有严重并发症为未成功。有效率=完全成功率+部分成功率。

2 结 果

2.1手术成功率 术后1周,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无明显差异(t=0.032,P=0.859>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5,P=0.041<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12,P=0.01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n(%)]

注: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术后1周眼压、视力提升比例及功能性滤泡比例 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t=4.855,P=0.000<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95,P=0.046<0.05),观察组功能性滤泡比例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32,P=0.859>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周眼压、视力提升比例及功能性滤泡比例

2.3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低眼压2例,角膜上皮受损1例,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36%。对照组低眼压5例,角膜上皮受损2例,结膜下出血1例,浅前房或前房不成形2例,感染1例,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27,P=0.022<0.05)。

3 讨 论

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高眼压引起,间断或持续的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10]。治疗青光眼的主要原则为降低眼压,而青光眼滤过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8],青光眼滤过术为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人工形成瘘管将房水引流至球结膜间隙,结膜组织将房水运转吸收,从而恢复正常的房水循环,降低眼压[9-10]。但手术失败率较高,主要是过滤口处纤维细胞增生,使滤过区形成瘢痕,堵塞滤过通道,从而堵塞房水滤过,因此,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抗瘢痕化情况。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用于青光眼滤过术术后,减少滤过区形成瘢痕和术后并发症[11-12]。5-氟尿嘧啶为临床常见抗代谢药物,是一种嘧啶拮抗剂,其能干扰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纤维细胞增殖的效果,减少滤过区形成瘢痕[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术后1周两组手术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手术有效率才开始出现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氟尿嘧啶干扰纤维细胞增殖,减少了术后滤过区瘢痕形成,从而提高术后3个月后的手术有效率。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两组患者功能性滤泡比例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联合使用氟尿嘧啶能更好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但术后1周两组患者功能性滤泡比例无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术后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还探究了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联合使用氟尿嘧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安全性更高,与刘莉静等[4]研究发现一致。

综上,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联合青光眼滤过术能明显提高手术有效率,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且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滤泡眼压青光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