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21 08:14李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格列美糖化空腹

李华

近些年来,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占据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以中老年、肥胖者以及有家族史者为该病的高发群体[1]。该疾病的临床主要特点为血糖持续升高, 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胰岛素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但是长期注射容易产生低血糖等不良事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 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治疗前未服用相关药物治疗;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以及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患者等[3]。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8例;年龄38~73岁, 平均年龄(51.0±7.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2.0±7.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有关2型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同时注意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等基础性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岛素(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080055)进行治疗, 皮下注射, 刚开始以小剂量注射,同时每隔3 d对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的血糖进行检测,并根据所得到的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且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次/d, 于餐前注射。

研究组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 胰岛素的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 格列美脲(重庆康刻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800)的用法为口服, 初始剂量为1 mg/d,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水平调整到2 mg/d, 值得注意的是, 在治疗过程中, 最大剂量不能超过4 mg, 并且每次的使用剂量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空腹服用, 1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在治疗期间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监测患者的血糖, 如果有异常情况, 要及时告知医生, 并采取及时处理措施, 同时在治疗期间不能同时服用其他相关药物 , 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 注意饮食等[4,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1 10.8±0.8 6.3±0.4ab 15.3±2.2 7.5±1.3ab 9.5±1.3 6.1±0.5ab对照组 41 10.9±0.6 8.2±0.5a 14.9±2.4 9.6±1.4a 9.3±1.4 7.1±0.6a t 0.640 19.000 0.787 7.038 0.670 8.19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加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6]。目前, 2型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 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年龄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 该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仅有轻度的乏力和口渴等, 往往在确诊前就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资料显示[7-10],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而导致患者体内的血糖调节出现障碍, 使得胰岛β细胞明显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会随之不断的增长。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 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 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临床上, 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 常见的有胰岛素, 胰岛素作为人体内一种唯一的降糖激素, 能够与蛋白质、糖原以及脂肪等进行有效的合成, 对治疗2型糖尿病短期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长期注射胰岛素, 容易造成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预后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此, 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1-13]。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使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且治疗后低血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非常低。格列美脲作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 主要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 来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以刺激胰岛释放更多的胰岛素,增强药物敏感性, 同时该药物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非常弱, 因此服用后不良反应非常少[14-15]。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前,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0.8±0.8)mmol/L和(6.3±0.4)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5.3±2.2)mmol/L和(7.5±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5±1.3)%和(6.1±0.5)%,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0.9±0.6)mmol/L和(8.2±0.5)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4.9±2.4)mmol/L和(9.6±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3±1.4)%和(7.1±0.6)%, 可见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5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使用胰岛素治疗。

综上所述, 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 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且不良事件比较少,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格列美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常吃煎蛋有危害
空腹喝水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