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2019-05-21 08:14宋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面法先天性主动脉

宋文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常见于婴儿或新生儿期的心血管畸形性疾病, 活产婴儿中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约为0.5%~0.8%, 每年约12万的新生儿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1,2]。产前筛查是降低新生儿残疾率的重要手段, 产前超声特异性、敏感度较高且无创易操作[3,4]。作者对6480例孕妇进行产前超声诊断,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就诊单胎孕妇共6480例。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8.53±6.32)岁;孕周23~36周, 平均孕周(28.24±4.80)周;经产妇2175例, 初产妇4305例。入选产妇及亲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孕妇均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为3.5 MHz。孕妇取仰卧位,探头放置于孕妇腹壁之上进行超声检测。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检查部位包括胎儿、胎盘及羊水, 先从腹部横切面定位腹部, 选择胎儿心脏软件进行检查, 检查肝脏及肺, 再判定胎儿的心尖指向及心脏位置。随后进行四腔心切面法检测:分别观测胎儿的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和主动脉、肺动脉弓的超声影像。再以顺序阶段分析法进行筛查:首先进行腹部定位, 随后进行内脏定位、心房定位与心房形态观察、心室定位、房室连接、心室血管连接。观察胎儿大动脉的发育情况、位置关系及瓣膜情况。记录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 并与最终分娩后胎儿检查结果或引产后胎儿尸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 6480例孕妇中, 经超声筛查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共53例, 妊娠结束后最终确诊先天性心脏病55例, 先天性心脏病阳性率为0.85%。其中27例经产后胎儿体检确诊, 28例则经引产后尸检证实, 漏诊1例左心室发育不全伴主动脉狭窄, 1例室间隔缺损。见表1。

表1 6480例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n)

2.2 两种超声方法联合诊断的效能比较 超声四腔心切面法检出53例, 而超声四腔心切面法与顺序阶段分析法联合诊断出 55 例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37,P>0.05)。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会严重降低新生儿的人口质量, 伴有较高的围生期死亡率,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较重的负担及心理压力[5]。怀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妇往往存在高危因素, 包括既往生产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史、病毒感染、高龄产妇等。如何防治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为此医院及社会加强对于孕期中孕妇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筛查, 积极进行产检的宣传。

超声检查是产检中重要的一项, 但因其存在干扰因素较多, 胎儿自身情况不适宜观察, 产妇腹壁声透条件差等客观因素, 往往诊断难度较大。针对产前超声的操作,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于2012年制定了《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6], 指南要求对于胎儿进行超声检查需对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进行系统检查。同时进行三血管切面检查则可以补充四腔心切面检查存在的大血管检查不足, 并提高检出率, 对于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意义[7,8]。

本次研究中, 四腔心切面法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达96.36%, 说明四腔心切面法在产前检查中的效果确实可靠。存在2例漏诊, 其中1例漏诊室间隔缺损, 原因是孕妇较胖, 腹壁脂肪导致血流显示不清, 且缺损较小不易观察。1例漏诊为左心室发育不全伴主动脉狭窄, 原因是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弓声影重叠, 未观察到主动脉狭窄。

综上所述, 产前超声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工作具有操作简便, 敏感度高, 安全性好等优点, 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猜你喜欢
面法先天性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提取枣皂苷工艺的优化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无花果叶功能性成分工艺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关于主动脉夹层的那些事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出芽短梗霉利用木糖产普鲁兰糖发酵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