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血压的影响

2019-05-21 08:14李红梅郭东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充分性血流量维持性

李红梅 郭东花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脏功能基本丧失, 不能有效地进行排泄和调节体液、电解质的平衡, 造成水钠潴留, 血尿素氮及肌酐等含氮废物升高, 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只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将毒素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其中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透析依赖患者群体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 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慢性并发症。若透析不充分, 会导致大量的毒素在体内蓄积,最终引发各种并发症,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影响其生存质量[1]。因此, 充分的血液透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论上讲,血流量不足将影响透析充分性, 一般要求血流量每分钟至少达体重的4倍[2]。本研究以本院3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测定血流量在200 ml/min 、280 ml/min时Kt/V、URR及血压, 并进行比较, 观察血流量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影响及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透析中心收治的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16例;年龄46~84岁, 平均年龄68.7岁, 接受透析时间1年以上,病情稳定。干体质量44.6~80.5 kg, 平均干体质量69.5 kg。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例, 高血压肾病10例, 糖尿病肾病7例, 中毒性肾病3例, 梗阻性肾病2例, 血管炎肾损害1例, 多囊肾1例。入组患者近几个月内病情稳定, 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无感染等因素, 饮食可、生活可自理,均无低血压发生。排除透析中因低血压、心悸不适等因素提前回血下机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方式, 透析3次/周,4 h /次, 采用瑞典GAMBRO AK200s或德国BBRAUN 710500R型血液透析机, 选用REXEED-15UC及REXEED-18UC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 膜面积分别为1.5 m2及1.8 m2, 以紫薇山桶装液与超纯水混合形成碳酸氢盐透析液, 透析液流量设定为500 ml/min。血液透析开始后, 初始血液透析血流量定为200 ml/min, 持续透析治疗4周后, 将透析血流量提高至280 ml/min, 继续透析治疗4周。在第4周和第8周固定的一天, 抽血测定透析前后肾功能, 同时计算超滤量、透析后体重,计算Kt/V及URR, 血压测定为前4周和后4周血压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比较第4周及第8周Kt/V、URR、血压。

1.3.1 Kt/V 测定方法[3]按照 Daugirdas公式 :Kt/V=-ln(R-0.008 t)+(4-3.5R)×UF/W。式中ln :自然对数;K:为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L/h);t:一次透析的时间(h);V:尿素在体内的分布容积(L);R:透析后尿素氮(BUN)/透析前BUN;0.008 t:透析过程中尿素生成量对Kt/V的影响;UF:每次透析的超滤量(L);W:透析后体重(kg)。

1.3.2 URR 计算方法[3]URR =100×(1-Ct/Co)。Ct:透析后BUN;Co:透析前BUN。

1.3.3 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 均采用干燥的动脉针及采血管, 避免样本受到盐水、抗凝剂等的稀释。透析前从透析动脉管路近端采集, 透析后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通路再循环,采血前应首先停止超滤, 将血流速度降至为50 ml/min, 等待15 s后从动脉端采集。

1.3.4 血压的测定 所有患者在每次透析2 h及3 h时测定血压, 取平卧位, 测量右上臂肱动脉处血压, 取两次平均值进行计算, 计算前4周和后4周血压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患者构成自身对照, 研究前后一般情况一致。患者第 4 周 Kt/V 为 (1.36±0.15), URR 为 (71.35±1.67)%, 收缩压为(138±9)mm Hg, 舒张压为(84±5)mm Hg;第8周Kt/V为(1.48±0.17), URR 为 (78.31±1.45)%, 收缩压为 (135±7)mm Hg, 舒张压为(82±5)mm Hg。第8周, 患者Kt/V、URR均高于第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 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第4周,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6例患者第4周及第8周Kt/V、URR、血压比较( ±s)

表1 36例患者第4周及第8周Kt/V、URR、血压比较( ±s)

注:与第4周比较, aP<0.05, bP>0.05

时间 Kt/V URR(%)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第 4 周 1.36±0.15 71.35±1.67 138±9 84±5第 8 周 1.48±0.17a 78.31±1.45a 135±7b 82±5b t 3.1758 18.8818 1.5787 1.6971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为了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需要保证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很多, 如蛋白分解率、残余肾功能、血管通路再循环、透析处方中包括血流量、透析液流量、超滤量、治疗时间、治疗频率等[4]。单从透析处方中血流量来说, 一般要求每分钟至少达体重的4倍[2]。一般在200~300 ml/min之间。如果血流量<200 ml/min,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患者体内新陈代谢废物以及毒素的清除率;而如果血流量的最大值>300 ml/min, 并不会明显提高患者体内新陈代谢废物以及毒素的清除率[5]。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通路不顺畅, 或者血压不稳、心血管功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血流量往往达不到要求, 造成透析不充分。透析不充分是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导致长期透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所用的透析充分性的概念以蛋白代谢为核心, Kt/V是最常用的量化指标[6]。Kt/V的处方应≥1.3, 以保证实际的Kt/V≥1.2[4]。依据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 推荐以Kt/V≥1.2、URR≥65%作为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指标与标准。本研究观察本中心3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流200 ml/min 及280 ml/min 时, URR及Kt/V数值的变化,基本都达到了透析充分性的标准, 发现随着血流量的增加,URR及Kt/V明显提高, 血压虽有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次血液透析中, 有关因素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Kt/V、URR也会出现小的变化, 但如果差异较为严重, 则需要对其原因进行详细的查询。需要指出的是, Kt/V、URR是仅用于反映血液透析充分性众多参数之一, 主要反映小分子溶质的清除, 大分子物质的清除及生物相容性也是重要的血液透析充分性因素, 同时, 要保证血液透析的时间, 清除足够的水分, 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血容状态。通过研究认为应积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等疾病, 合理饮食, 增强抵抗力, 提高透析耐受性, 同时改善血管通路条件 , 加强护理, 制定合理的个体化透析处方, 保证足够的透析血流量, 当患者出现透析中低血压, 除补液、减慢超滤外, 可适当减低血流量,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提高血流量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V、URR增加, 透析充分性增强; 血压值稍微下降, 但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充分性血流量维持性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
抖腿是健康行为
构建充分性语文课堂涵泳初中生核心素养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