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D64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

2019-05-21 08:14杨秀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胎膜白细胞计数

杨秀莲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孕周<37周时胎膜自然破裂, 成为围生期严重并发症, 直接增加早产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相关报道显示[1], 胎膜早破者经过羊水细菌培养检查, 结果发现阳性率高达30%~50%。临床通常采取细菌学培养方式观察新生儿感染情况, 但其培养时间较长,阳性率较低, 不利于早期诊断[2]。本院对此展开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1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宫内感染情况分为A组(宫内感染, 64例)和B组(宫内未感染, 56例)。均符合《妇产科学》的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时间≥8 h;宫内感染标准遵照《妇产科学》[3,4];均属于单胎妊娠。A组年龄25~30 岁 , 平均年龄 (27.6±1.5)岁 ;孕周 38~42 周 , 平均孕周(40.4±1.3)周。B 组年龄24~30岁 , 平均年龄(27.3±1.7)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40.1±1.4)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并整理所有产妇的基本资料, 抽取产妇外周静脉血3 ml及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血3 ml, 分别进行CD64、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 其中感染新生儿在出现相关症状后可在入院后进行细菌培养。仪器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检查白细胞计数;按照免疫荧光定量方式检测C反应蛋白;选择全自动荧光培养仪器进行细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新生儿娩出后感染情况, 新生儿感染判定标准:新生儿出生后肛温<36℃或者≥38℃,出生后迅速产生皮疹及黄染;24 h内检查胆红素≥10 mg/dl。观察发现产妇阴道口有稀薄状液体流出, 可能伴有胎粪及胎脂等, 收集液体后经过涂片可看到羊齿状结晶则判定为胎膜早破[5]。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感染情况 新生儿感染69例, 未感染51例。

2.2 两组产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A组C反应蛋白(5.32±1.77)mg/L、白细胞计数(15.68±2.51)×109/L、CD64(0.45±0.14)均高于 B 组的 (4.06±1.52)mg/L、(13.82±2.04)×109/L、(0.30±0.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产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 ±s)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计数(×109/L) CD64 A 组 64 5.32±1.77a 15.68±2.51a 0.45±0.14a B 组 56 4.06±1.52 13.82±2.04 0.30±0.09 t 4.153 4.476 7.066 P<0.05 <0.05 <0.05

2.3 未感染新生儿和感染新生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 感染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4.30±1.12)mg/L、白细胞计数 (13.65±2.17)×109/L、CD64(0.48±0.15)均高于未感染新生儿的(3.87±1.03)mg/L、(12.19±2.36)×109/L、(0.33±0.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未感染新生儿和感染新生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 ±s)

表2 未感染新生儿和感染新生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CD64水平比较( ±s)

注:与未感染新生儿比较, aP<0.05

类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计数(×109/L) CD64未感染新生儿 51 3.87±1.03 12.19±2.36 0.33±0.10感染新生儿 69 4.30±1.12a 13.65±2.17a 0.48±0.15a t 2.151 3.465 6.568 P<0.05 <0.05 <0.05

3 讨论

当产妇产道受到感染后, 宫颈或者阴道内微生物极易产生蛋白水解酶, 从而降低胎膜强度, 并促进内毒素分泌因子,直接对前列腺素造成刺激, 使其水平不断增加, 最终造成宫缩反应, 导致胎膜早破。一旦出现胎膜早破后, 隔离胎儿与外界的屏障消失, 提高了细胞因子, 增加早产及宫内感染产生的风险性。随着病原体不断移动, 不仅能够引起新生儿感染, 还可能使新生儿出现窒息、窘迫等严重并发症, 成为临床关注重点。

新生儿感染早期, 临床症状较为轻微, 随着症状逐渐加重, 可能已经出现严重脑膜炎、败血症等现象;而宫内感染若未及时控制, 可直接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因此尽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既往多采取细菌学培养方式进行诊断,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病原体培养时间较长, 阳性率较低, 从而限制诊断价值, 可能耽误产妇诊治;而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等检测指标, 容易受到孕周、新生儿时龄等因素影响, 从而降低诊断结果的敏感度。随着临床对医疗技术的探究, 发现CD64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尽早诊断, 为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提供保障[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69例, 未感染51例。A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D64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D64均高于未感染新生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属于免疫球蛋白G(IgG)中高亲和抗体, 具有判断免疫球蛋白的作用。静息状态下仅表现为少量表达;而感染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动, 成为评估早期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既往报道中指出[5], CD64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 特异度、敏感度较高, 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具有一定意义;另外其水平在成人、新生儿中无明显差异。胎膜早破的产妇及新生儿合并感染时的CD64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说明CD64水平与感染程度呈现正相关性。加之新生儿CD64检测主要通过收集脐带血进行检查, 诊断方式较为简便, 对新生儿均无明显伤害, 受到临床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 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的CD64水平高于未感染者, 提示CD64水平对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可成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继发感染的主要指标, 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胎膜白细胞计数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古人计数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胎膜早破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