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

2019-05-21 08:14颜林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骶骨异位症直肠

颜林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 其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5%。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指病灶在腹膜下深度5 mm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子宫内管直肠窝、阴道、膀胱、子宫骶骨韧带等多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病[1-3]。本病还具有转移、浸润、复发等特征, 治愈难度很大, 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及早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4,5]。为明确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12月收治的246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阴道超声与MRI检查的诊断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46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纳入标准[6]: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②患者知情同意,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时间间隔<24 h;④主诉为经前腹痛难忍, 或是可触及下腹部包块。产妇年龄24~43岁, 平均年龄(28.1±5.7)岁;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2.1±1.6)年。1.2 检查方法

1.2.1 经阴道超声检查 使用西门子LOGIQ-FB超声仪,单平面阴道直肠两用探头, 频率设定5~7 MHz。检查前, 嘱患者排空尿、便, 取膀胱截石位, 检查者将阴道探头带上避孕套, 缓缓放入阴道内, 到达阴道穹窿部, 常规探查子宫附件与周围组织, 记录子宫大小、内部回声、异常团块大小、囊壁厚度、囊内回声与子宫的关系等[7-10]。诊断标准:根据子宫骶骨韧带、阴道、膀胱、乙状结肠等常发部位解剖声像改变情况, 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实性病变和低回声区, 且不均匀, 病灶多为长条形、片状、结节状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为点状、散条状不丰富的血流信号。

1.2.2 MRI检查 使用西门子3.0T Magnetom Trio Tim MRI成像仪, 使用体部相控线圈, 扫描覆盖整个盆腔, 参数设置:平扫横断SE T1WI, TR/TE600 ms/12 ms, 矩阵384×382, 层厚5 mm, 间隔0.5 mm。矢状及横断T2W1脂肪抑制, SE T2WI,TR4000~4300 ms, TE81~95 ms, 矩阵 384×448, 层厚 5~6 mm,间隔0.5 mm。压制增强扫描GRE Vibe, TR:TE3.8 ms/1.4 ms,层厚1 mm, 矩阵784×896。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重组,层厚4 mm[11,12]。诊断标准:在T1WI上表现为稍低的中等程度信号, 有小斑点状高信号。T2WI为均匀的低信号, 异位位于阴道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的病灶可含有纤维成分、腺体成分, 表现出高信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6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确诊病变累及子宫骶骨韧带202例, 累及直肠174例, 累及阴道壁58例,累及阴道直肠隔48例, 其他部位58例。

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4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共检出214例, 准确率为87.0%;其中诊断累及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壁、阴道直肠隔的分别为146、134、46、22例。MRI检查结果: 246例患者经MRI检查共检出226例, 准确率为91.9%;其中诊断累及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壁、阴道直肠隔的分别为182、82、30、18例。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2。

表1 病理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累及部位情况(n)

表2 病理与MRI检查累及部位情况(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体腔外生长的情况, 其通常又包括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可位于不同部位, 浸润深度可达到5 mm, 累及多个部位。尽早明确病情是改善预后、避免过度治疗的重要措施[13,14]。

临床对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一般是从临床症状入手, 如性交痛、痛经、慢性盆腔痛、排便痛等,再结合妇检进行初步确诊。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对246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 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显示, 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4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共检出214例, 准确率为87.0%;其中诊断累及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壁、阴道直肠隔的分别为146、134、46、22例。MRI检查结果:246例患者经MRI检查共检出226例, 准确率为91.9%;其中诊断累及子宫骶骨韧带、直肠、阴道壁、阴道直肠隔的分别为182、82、30、18例。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经阴道超声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较好, 具有与MRI检查相接近的准确性, 同时考虑到阴道超声检查的费用低于MRI检查, 且操作更加简单, 因此更加推荐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猜你喜欢
骶骨异位症直肠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年龄、体位与性别对骶骨影像形态参数的影响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个体化治疗儿童骶骨骨折初步临床疗效观察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骶骨发育不全1例
骶骨身体的能量中心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