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分析

2019-05-21 08:14李艳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脂蛋白生化血症

李艳彬

若饮食不规律会对人们的胆固醇造成影响, 致使发生异常。与此同时, 生活压力、长期饮酒和缺乏锻炼也会提升胆固醇异常发生率。通常情况下, 胆固醇过低会减慢人的记忆力, 引发反应迟钝。若胆固醇水平增加会提升心脑血管发生率和冠心病发生率, 从而危及生命安全。据有关统计表示,10万人群中高血脂约500人左右,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1]。由此可见, 分析胆固醇异常原因对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院对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总结分析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最大 80 岁 , 最小 35 岁 , 平均年龄 (62.5±12.8)岁;男 60 例 ,女30例。

1.2 方法 实施血生化检验前需确保空腹, 时间为12 h。之后对患者静脉血采集, 离心处理后将标本放在适宜条件下,通常为-4℃, 准备待检。使用的仪器为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进行分析, 并结合具体状况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2]。血清胆固醇正常范围为3.2~5.9 mmol/L, 以此结果对胆固醇是否发生异常进行判定。

2 结果

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异常90例患者中, 胆固醇水平偏高患者70例, 其中原发性18例、占25.7%, 继发性52例、占74.3%;胆固醇偏低患者20例, 其中原发性9例、占 45.0%, 继发性11例、占 55.0%。见表 1, 表2。

表1 70例患者胆固醇水平升高原因分析(n, %)

表2 20例患者胆固醇水平降低原因分析(n, %)

3 讨论

从此次数据结果可以发现, 90例胆固醇异常患者中, 上升比例较下降比例更高。近年来, 血清胆固醇异常数量逐年增加, 并成为当前临床和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

血清胆固醇为胆固醇的统称, 主要指机体中的全部脂蛋白, 如胆固醇酯和游离的胆固醇, 其中肝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合成和贮存。通常情况下, 胆固醇会合成活性生物物质原材料, 如胆汁酸、性激素和肾上腺的皮质激素, 在脂代谢指标中可将血清浓度作为参考[4]。通过分析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后可知, 胆固醇升高原因与遗传高胆固醇血症、遗传高脂血症和混合高脂蛋白血症有关, 同时与糖尿病、药物和肝脏病变有着直接关系, 继发性主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病综合征有关, 与慢性肾炎也有着必然的联系。胆固醇降低的诱因与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α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贫血有着直接关系。据有关资料统计,血清胆固醇升高会严重影响血管, 一段时间后会引发粥样动脉硬化, 血管堵塞后会提升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血栓, 同时会伴有不良症状(昏迷和恶心呕吐), 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会提升死亡率。骨质疏松的几率逐年上升, 致使胆固醇含量偏高, 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骨合成, 减少骨密度的同时引发骨质疏松。胆固醇升高也会影响人们的肝脏, 减慢肝脏对毒素代谢作用的同时致使毒素在肝脏中大量沉积, 致使肝脏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除此之外, 多数患者还会由于诸多因素, 如基因缺陷、环境引发重度型高胆固醇血症[5]。胆固醇异常会提升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从而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 临床需对胆固醇变化严密观察, 并定期进行血生化检验, 这样可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据有关资料显示, 个体胆固醇变异平均系数为9%, 总体胆固醇浓度将基值提出后是否开展下一步试验需结合具体结果而定[6]。若基础值偏高, 说明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 热量也摄入过多, 与此同时, 胆固醇高出临界值与更年期和年龄有着直接关系。轻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其血浆胆固醇参数维持在6.23~7.51 mmol/L之间。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变少, 输出明显上升, 颗粒中会有胆固醇酯物质存在, 升高载脂蛋白B(ApoB)/LDL-C的同时会引发轻型高胆固醇血症。就重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而言, 胆固醇≥7.52 mmol/L。若患者LDL-C分解能力下降, 生成明显上升, 颗粒中会有大量胆固醇物质存在, 由此可见, LDL-C、ApoB代谢异常会提升重型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7]。

胆固醇中细胞膜成分至关重要, 脂代谢指标可将血清浓度作为参考。与此同时, 胆固醇还属于人类主要固醇类物质。健康人群中, 胆固醇含量为2 g/kg体重。血清胆固醇降低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 若偏低时间过长则说明人体健康出现问题, 不仅会影响生理功能, 同时会减慢反应能力和记忆力。曾有专家指出, 血清胆固醇下降存在诸多危害, 如减低性激素的合成, 严重影响正常心功能;减少合成皮质激素, 降低应激能力、免疫能力和正常抗病能力;另外, 还会减弱细胞膜稳定性, 减少细胞膜弹性的同时加大脆性和血管的脆性[8]。因此, 临床针对血清胆固醇升高提出以下措施, 从饮食方面来看, 在日常饮食中需对胆固醇类食品合理控制, 如蛋白质水果、核桃、蔬菜和豆制品, 同时还包括木瓜、草莓和花生,另外不得摄入猪脑、虾皮和猪肝。从药物治疗方面来看, 若患者胆固醇发生异常, 需立即来院就诊, 并遵循医嘱实施针对性治疗。若患者的胆固醇偏低, 可加强蛋白、肉类和蔬菜的摄入, 不得私自增加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 另外, 日常还需加强锻炼, 加强水果的摄入。

综上所述, 血生化检验期间, 胆固醇有较高的升高几率,与药物、存在糖尿病史、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障碍有关。因此临床需控制患者的饮食, 避免胆固醇上升。

猜你喜欢
脂蛋白生化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