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2019-05-21 08:14陈雪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前房角型晶状体

陈雪莲

作者单位:525300 信宜市人民医院

对于国内年龄较大的群体而言,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病症, 会对患者的视觉能力带来极大的损害, 甚至有可能使得患者失明, 危害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健康[1]。不过, 若是采取合理、及时的治疗, 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恶化, 使该病症带来的视觉损害作用得到遏制, 从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 对患者前房的拥堵状态进行改善、移除患者已经膨胀化的晶体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而使用较为广泛的便是超声乳化术。为探究超声乳化术的具体治疗效果,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在入院后通过药物或前房穿刺等方式, 将眼压控制在<21 mm Hg;患者的晶状体厚度≥0.5 mm, 且晶状体未出现明显的脱位和移位;房角镜下>1/2范围的房角能够观察到小梁网;患者不存在使用激光切除虹膜周边的手术史。上述患者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65.8±8.1)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使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首先,在患者角巩缘11点方向用3.2 mm穿刺刀做主切口, 在前房内部输入粘弹剂, 15°刀在3点的角膜缘做侧切口, 环形连续撕囊, 直径约5 mm, 充分水分离, 核乳化, 灌注抽吸(IA)干净晶体皮质, 前房注入粘弹剂, 囊带内植入人工晶体, 彻底清除粘弹剂, 水密切口。其中, 对于晶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的测定需要使用美国的MENTER-ó眼科专业使用的A型超声及角膜测厚仪, 依照使用方法对患者的角膜中间、四周部位共25个观测点的厚度, 以及前房的深度和晶体厚度加以测量, 使用计算机来记录数据和打印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3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眼压和裸眼视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和裸眼视力均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0例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状况对比( -x±s)

3 讨论

对于年龄≥40岁的人群,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一种有着较高发病率的疾病, 导致这一病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出现异常, 导致房水流出时阻力增高,进而使得眼压过高, 临床这一病症通常使用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虹膜周边切除术[3]。不过患者在接受这一手术治疗后, 会导致患者滤过泡瘢痕化和白内障的发病风险提升,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4]。随着国内医疗手段的丰富化和成熟化, 有研究表明将超声乳化术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30例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3.21±0.35)mm和裸眼视力(0.73±0.13)均优于治疗前的(1.82±0.23)mm、(0.56±0.17), 眼压 (10.31±1.90)mm Hg 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13.55±3.60)mm Hg,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证实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 能够有效地加深前房深度, 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缓解瞳孔的阻滞问题。而通过将超声乳化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 对其疗效的单项因素加以分析得知, 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病程、治疗前晶状体的厚薄[5]。若是患者的病程<6个月, 那么使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便能获得十分可观的疗效, 并且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白内障的几率也会很低[6-8]。但是, 因为人体的晶状体厚薄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厚, 在使用超声乳化术植入人工晶体的时候, 是通过将厚度为<1 mm的人工晶体替换厚度约为5.5 mm的人眼晶状体, 在手术完毕后,能够显著地增加中央前房的深度, 促使晶状体与瞳孔边缘的相接面偏后, 使得患者瞳孔的阻滞问题得到缓解。使用超声乳化术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晶状体问题而导致的瞳孔阻滞状态, 促使房角开放, 尤其是对于晶状体厚度较高的患者, 使用超声乳化术作为治疗青光眼的方案, 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据有关研究显示, 随着人体眼压的急速攀升, 内皮细胞的密集度通常会降低≥30%, 并且由于眼压过高的长时间维持, 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降低将会愈加严重[9]。尽管超声乳化术能够促使房角再次开放, 不过手术的刺激作用也会导致角膜内皮受到的损坏变得更加严重, 使得角膜内皮能力发生缺失的危险。在手术完毕以后, 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便是眼角膜内皮细胞发生水肿现象, 尽管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太显著, 不过据相关临床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3个月, 其内皮细胞缺失率约为6%。超声乳化术导致之前便较为敏感的角膜细胞更加的脆弱, 尽管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 不过手术的时候也需要对其加以格外保护。此次研究中, 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要对患处进行包扎处理, 因此, 对患者的前房深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异常将给其前房的深浅情况带来影响, 从而导致乳化前期工作难度加大, 并且需要注意,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当尽量减少对患者角膜内皮的刺激, 当处理晶状体核的时候, 可以在虹膜平面或是在囊袋内操作。

综上所述, 将超声乳化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和裸眼视力, 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前房角型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
前房内注射肾上腺素与灌洗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散瞳效果比较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