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采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9-05-21 08:14范红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抗病毒栓塞肝癌

范红顺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肝炎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吸入大量有毒物质、肝硬化等, 早期肝癌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将癌变病灶切除,肝癌患者手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70%[1]。而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或再次复发的患者, 临床多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式进行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将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注入血动脉中, 发挥抗肿瘤作用, 既往有学者研究发现TACE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会降低, 术后容易复发导致患者生存率降低[2]。IFN是一类糖蛋白, 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均实施TACE术, 一组术后给予IFN治疗, 一组作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37~70 岁 , 平均年龄 (55.26±6.09)岁;肿块直径 3.1~8.6 cm, 平均肿块直径(5.20±1.15)cm。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38~72 岁 , 平均年龄 (55.48±6.83)岁 ;肿块直径 3.1~8.5 cm,平均肿块直径(5.31±1.11)cm。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500 μ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下降,AFP>200 μg/L持续>8周;②血清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③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 卡氏评分(KPS评分)>60分, 存活时间>4个月;④患者年龄≥20岁,神志清楚, 入院后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配合治疗;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符合伦理学要求。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如肺癌、骨肉瘤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TACE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 5-RF导管插入腹腔肝动脉造影, 判断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 造影显示肝脏内肿瘤区域的血管, 应用微导管超选技术选择肿瘤供血动脉进入, 注入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247, 规格:50 mg/支)150 mg, 再给予栓塞剂超液化碘油15 ml, 栓塞结束后再次行血管造影观察其栓塞程度及肝动脉血供情况。以28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行IFN抗病毒治疗, 患者在行TACE术当天开始进行IFN-α1b(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国药准字S10950052, 规格:10 μg/瓶, )3 MIU皮下注射,3次/周, 持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通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肿瘤大小的变化予以确认, 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简介》[3]的疗效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4个标准, 总有效率=(CR+PR+SD)/总例数×100%。

1.4.2 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 留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标本, 采用BriCyte E6流式细胞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

1.4.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 治疗前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 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前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4+/CD8+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30.07±6.93 38.26±8.33ab 28.45±6.49 27.11±5.82 1.15±0.41 1.37±0.60ab对照组 45 29.74±7.16 20.57±6.52a 28.79±6.87 26.53±5.71 1.08±0.53 0.84±0.38a t 0.222 11.218 0.241 0.477 0.701 5.00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CD4+CD8+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后均缓解,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7例(60.00%),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3 例 (51.1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20,P=0.396>0.05)。

3 讨论

TACE术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 致使肿瘤缺血、缺氧,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坏死的目的[4], 但TACE术对患者免疫功能损害大, 大量的药物灌注对患者的肝功能也造成影响[5]。IFN抗病毒治疗通过其抗增生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再生, 同时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TACE术后给予IFN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TACE术治疗的82.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肝癌术后采取IFN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更好。肝癌术后容易复发, IFN具有抑制毒素复制的作用,通过与细胞膜上多种IFN受体结合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抵抗肝炎病毒, 同时IFN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6]。翁柠娜等[7]学者研究发现 ,IFN辅助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采用TACE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一致。

TACE术后容易激活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人体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为CD4+、CD8+, 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发生免疫反应, CD4+细胞就会减少 , CD4+/CD8+呈下降趋势[8,9]。本研究结果显示 , 观察组治疗后 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治疗前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治疗前后 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7例(60.00%),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3例(51.1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396>0.05)。说明肝癌术后采取IFN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力, 用药安全。IFN能够参与多种特异性细胞免疫, 能够增强感染的干细胞表面的识别蛋白, 帮助T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细胞等, 从而提高免疫力。既往研究发现, IFN联合TACE术治疗肝癌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9], 该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肝癌经导管TACE术后采取IFN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抗病毒栓塞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