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19-05-21 08:14黄振读黄文哲戴梅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唾液酸神经节脑病

黄振读 黄文哲 戴梅丹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因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它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病仍是我国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 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和癫痫等, 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改善其预后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因此备受关注。为了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自2008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40例进行随访研究,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具体如下[2,3]:①产妇患有可明确致胎儿宫内窒息的疾病以及会出现危急的胎儿宫内窘迫现象(胎心<100次/min)且持续时间>5 min,和/或者羊水发生三度污染;②胎儿在出生时会出现严重窒息现象, 且Apgar评分1 min≤3分, 并持续至5 min时仍然≤5分;或者在出生后脐动脉血液pH≤7.00;③胎儿在出生后的24 h内出现了意识异常兴奋、昏迷和嗜睡、肌肉张力升高或者下降、减弱或者失去拥抱和吮吸等原始反射、胎儿的呼吸节奏和瞳孔发生异常改变、 对光照的反应较为迟钝或无反应、前囟张力升高甚至出现惊厥等严重现象。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治疗组中, 男45例,女25例;轻度15例, 中度39例, 重度16例。对照组中,男46例, 女24例;轻度16例, 中度39例, 重度1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①支持疗法:a.保证通气换气功能正常, 血氧分压(PaO2)维持在 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 确保正常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b.维护正常的循环功能, 保证心率和血压正常, 各脏器的血液循环正常, 必要时可应用多巴胺2~5 mg/(kg·min);c.血糖值正常, 足够供应脑代谢所需消耗的能量。②治疗惊厥:首先选用的药物为苯巴比妥;但顽固性惊厥患儿采取苯巴比妥和咪哒唑仑联合用药治疗, 也可用地西泮静脉滴注, 或每次10%水合氯醛50 mg/kg, 稀释后保留灌肠。③颅内压增高者:首选呋塞米, 每次1 mg/kg, 静脉推注, 如应用呋塞米后颅内高压无明显改善, 可用20%甘露醇 , 每次 0.25~0.5 g/kg静脉推注 , 酌情每 6~12 小时给药 1 次。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3],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加入5% 葡萄糖 30~50 ml, 静液泵入 , 1次 /d;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肌内注射 , 1 次 /d, 10 d 为 1 个疗程 , 15~30 d 重复 1 个疗程 , 共 7~10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4]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于患儿6个月、1岁各随访1次, 预后良好: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符;预后不良:死亡、癫痫、脑瘫、智力低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中预后良好65例, 预后不良5例;对照组患儿中预后良好36例, 预后不良34例;治疗组患儿的预后良好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在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后会出现脑组织代谢功能改变、细胞被破坏、脑积水水肿、脑内血液循环不畅通、神经元凋亡或坏死、各系统的代谢功能发生改变等异常的变化。首先, 因为缺氧发生窒息, 脑组织产生的能量大幅度减少,但是为了保证能量供应充足, 需要加强葡萄糖的无氧化酵解,导致生成的乳酸和二氧化碳增多, 降低细胞内的pH值, 导致酸中毒现象的发生, 以及神经元大量死亡和细胞的毒性水肿, 最终致使脑损伤。其次, 脑组织在缺血缺氧时, 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与氧发生饱和现象, 导致氧自由基无法释放;黄嘌呤氧化酶广泛存在于脑的毛细血管内皮, 此时 , 它的活性会升高 , 会加速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 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缺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降低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在细胞内积累,因为氧自由基有直接降解蛋白激素的作用, 可以通过脂质的过氧化作用有效降解细胞膜与核酸, 同时也降解了透明质酸,破坏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且还会导致脑组织的微循环无法正常进行, 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 , 加重脑损伤[5]。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简称神经节苷脂, 它是从猪脑中提取得到的, 是一种对神经细胞的功能有损伤的分子,主要有以下的药理作用:①能够加速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修复, 作用机理是促进“神经重构”, 包括神经细胞的生长、轴突生长和突触生长;②保护损伤后引发的继发性神经退化;③可积极作用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因脑损伤引发的脑水肿;④改变作用于细胞膜的酶的活性, 有效减轻神经细胞的水肿程度, 加速损伤脑细胞的修复, 恢复脑细胞正常生理功能[6]。

鼠神经生长因子系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 可改善由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引发的运动系统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大大地缩短了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同时还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幅度。由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可以得出, 鼠的神经生长因子可降低神经髓鞘的肿胀发生率和大幅度减少已变性的神经纤维的数量, 因此, 鼠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7-12]。本次研究说明,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有修复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时损伤脑神经, 减轻脑水肿, 鼠神经生长因子有保护因缺氧缺血时损伤的神经纤维和神经髓鞘作用。

综上所述, 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疗效显著, 无任何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唾液酸神经节脑病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及在母婴食品中的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