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取IUD临床分析

2019-05-21 08:14冯伟媛刘淑秋黄小燕陈琼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氯芬米索利多卡因

冯伟媛 刘淑秋 黄小燕 陈琼华

IUD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节育器具,也是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近年来, 20世纪80、90年代放置 IUD 的妇女相继进入绝经期。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衰退并逐渐消失, 雌激素低, 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 宫颈坚硬、狭窄、粘连, 使宫内IUD错位、嵌顿, 给取器术带来很大的难度, 手术时间长,且取环过程常常让患者疼痛难忍[1]。为了减轻受术者的痛苦,避免取环造成机械性损伤, 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2年4月~2017年4月本院妇科及本市妇幼保健院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对130例绝经后妇女取 IUD ,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妇科及本市保妇幼健院绝经后取IUD的妇女257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 48~65 岁 , 绝经 1~15 年 , 孕 2~6 次 , 产次 1~4 次。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为绝经以上要求取环的妇女, B超IUD位于宫腔内;②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排除对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的者, 排除米索前列醇药物过敏者, 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脑部疾病者, 排除对局部麻醉药过敏和心源性休克永久性心脏内传导紊乱者, 术前行白带常规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及体温≤37.5℃。

1.2 方法 术前常规妇科检查及盆腔 B 超检查 IUD位置,观察组患者术前肌内注射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1支(每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与利多卡因20 mg), 30 min后取IUD。对照组患者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 2 h后常规操作取IU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效果、术中疼痛程度及取环效果等[2,3]。

1.3.1 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效果判定标准 ①软化扩张:宫颈口略扩张, 用3 号扩张器可无阻力自由通过宫颈内口;②部分软化扩张:宫颈口未开, 探针可无阻力通过宫颈内口;③未软化扩张:宫颈口未开, 探针不能通过宫颈内口。

1.3.2 术中疼痛程度判定标准 两组用药前及手术开始前分别测量患者的痛域值, 术后询问患者, 患者自行圈出自身疼痛数字及表情, 并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分。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仅有下腹坠胀感, 1~3分;中度疼痛:能耐受, 偶伴恶心及呕吐, 4~6分;重度疼痛:恶心 、呕吐、出冷汗, 7~9分;极度疼痛:10分。见图1。

图1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1.3.3 取环效果判定标准 ①成功:顺利:无须扩张宫颈口,用取环器即可顺利将IUD取出;困难:取环器不能直接取出IUD, 需要辅助扩张宫口, 扩宫后撬刮牵拉, 剪断抽拉等才能取出IUD;②失败:未能取出IU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效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9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效果比较[n(%)]

2.2 术中疼痛程度 用药前两组患者痛阈值在0.8~4.2mA之间。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30 min后重测痛阈值, 其中124例患者痛阈值均有提高, 最少提高0.4 mA,最大的超过痛阈仪能测量的5 mA, 其余6例痛阈值不变。对照组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前后痛阈值基本不变。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243,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比较[n(%)]

2.3 取环效果 257例患者均成功取出IUD, 5例使用米索前列醇患者因极度疼痛不能配合改行静脉麻醉下取出IUD。

3 讨论

人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IUD是我国主要的节育措施。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绝经后取IUD的人较多, 寻求安全, 又可以减轻疼痛的取环方法成为研究重要课题。绝经后的患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 各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 如阴道、宫颈上皮萎缩, 弹性降低甚至消失,子宫萎缩变小, 宫颈坚硬, 宫口狭窄、粘连。绝经患者在取环时必须使用宫颈扩张器, 因此取环过程会产生疼痛, 部分患者甚至宫颈裂伤, 增加感染机会, 放置时间长甚至导致嵌顿[4, 5]。

米索前列醇为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使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 胶原酶的弹力蛋白酶释放, 通过前列腺素受体或激活宫颈胶原纤维酶使宫颈软化, 进而易于机械性扩张[1], 但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软化宫颈, 但会使子宫收缩从而引起下腹疼痛、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 更甚者还有急性过敏的可能。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每支含双氯芬酸钠75 mg与利多卡因20 mg。双氯芬酸钠是非甾体消炎药中最强的一种,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减缓疼痛, 提高痛阈[2];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 对中枢系统有明显的兴奋抑制双向作用, 麻醉强度大, 起效快, 弥散力强,提高痛阈, 两者配伍起到松弛宫颈、镇痛双重作用[6-8]。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术前30 min肌内注射, 绝经后患者在取IUD时, 其松弛及镇痛效果与米索前列醇比较均较好, 且有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由于例数尚少, 今后仍需在临床工作中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双氯芬米索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