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2019-05-21 08:14尹诗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阿托斑块有效率

尹诗航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典型且比较常见的冠状动脉心脏病,还可以理解为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器官病变。在临床中,已有许多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阿托伐他汀为其中一种,不仅有较好的调脂效果, 而且还具有抗炎作用, 因而受到广泛应用与关注。有报道指出[1],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能有效抑制斑块内炎症, 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使易受损斑块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 因而可以较好的预防与控制心肌梗死复发。本文针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基于传统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均与《心内科》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 均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且经肠镜检查, 没有发现肠道器官病变。排除标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者;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慢性感染性疾病者;甲状腺疾病及恶性肿瘤者;需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 且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 20 例, 女 18例;年龄 40~76岁, 平均年龄 (57.1±7.2)岁;病程3个月~9年, 平均病程(6.7±1.3)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 19例;年龄 40~75岁 , 平均年龄 (57.0±7.5)岁;病程3个月~8年, 平均病程(6.5±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有效控制血糖、血压, 并对水液摄入量进行相应限制, 在饮食上应做到低脂、低盐;在治疗过程中, 停用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即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尿激酶等, 给予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 首次剂量为300 mg/d, 第2天改为100 mg/d;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每12小时注射1次, 注射位置为肚脐旁, 持续注射7 d;硝酸甘油10 mg+浓度为0.9%的氯化钠混合液50 ml静脉微量泵泵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J20130083]口服 , 75 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51408)治疗 , 睡前口服 , 20 mg/d。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3]:若患者心绞痛消失, 或发作次数减少幅度达80%, 再或者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幅度>80%, 即为显效;若患者胸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 再或症状程度有显著减轻, 即为有效;若患者胸痛程度没有减轻, 发作次数相比治疗前并没有减少, 或者有严重倾向, 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幅度<50%, 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炎性因子: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对CRP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gE、IL-6进行测定。③血脂水平:入院时及持续治疗4周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持续空腹6 h)取患者肘静脉血4 ml,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C、TC、TG及HDL-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7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1.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7,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TG为(6.64±1.11)mmol/L, TC 为 (2.28±0.55)mmol/L, HDL-C 为(1.05±0.27)mmol/L, LDL-C 为 (4.01±1.14)mmol/L, 对照组分别为 (6.71±1.20)、(2.32±0.60)、(1.01±0.31)、(4.04±1.16)mmol/L;治 疗 后 , 观 察 组 TG 为 (4.35±0.64)mmol/L, TC 为 (1.70±0.40)mmol/L, HDL-C 为 (1.45±0.35)mmol/L, LDL-C 为(1.90±0.52)mmol/L, 对照组分别为 (5.08±0.80)、(1.95±0.57)、(1.30±0.20)、(2.23±0.66)mmol/L;治疗前 , 两组 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30、0.60、0.11,P>0.05);治 疗 后 , 观 察 组 TG、TC、HDL-C、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0.61、2.29、2.4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IL-6 为 (211.6±14.5)ng/L, CRP 为 (25.45±4.12)mg/L, IgE 为(235.4±26.9)ng/L, 对照组分别为 (210.2±14.3)ng/L、(26.14±5.31)mg/L、(234.5±23.7)ng/L。治疗后, 观察组IL-6为(140.4±6.3)ng/L, CRP 为 (9.17±1.92)mg/L, IgE 为 (105.5±8.7)ng/L;对照组分别为(189.2±9.6)ng/L、(14.66±2.50)mg/L、(154.3±10.4)ng/L;治疗前, 两组IL-6、CRP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2、0.63、0.15,P>0.05);治疗后 , 观察组IL-6、CRP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0、10.74、22.19,P<0.05)。

3 讨论

冠心病实为一种典型的老龄化病症,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其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前者的10倍。冠心病以上腹肿胀、胸闷、心悸为主要表现, 具有并发症多、发病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4]。针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而言, 脂质代谢出现异常为其典型机制, 如果在人体血液中存在过多的脂质代谢物, 且在动脉内膜上不断沉积, 形成粥样脂质堆积情况, 最终形成斑块, 受此影响与阻碍, 患者动脉腔会变得异常狭窄, 造成血流动受阻, 心肌供血不足甚至缺血, 因而引发心绞痛。针对不稳定斑块而言, 其乃是造成冠脉综合征的核心诱因, 当斑块影响到炎性因子后, 会不断破裂, 形成血栓, 使原本血流动受阻, 引发心肌梗死, 严重者还会诱发死亡[5]。所以,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 斑块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且与患者预后直接关联。所以, 在冠心病治疗中,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阿托伐他汀而言, 其乃是一种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性药物, 其中所充斥的活性代谢产物, 对血管壁、肝脏当中胆固醇的合成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还能调节患者所出现的脂质代谢紊乱情况, 降低TG与胆固醇, 增加冠脉斑块的整体稳定性, 最终达到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目的[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2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TG、TC、HDL-C、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IL-6、CRP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IL-6、CRP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效果明显, 不仅能降血脂, 且具有抗炎作用, 因而可以稳定动脉斑块, 改善临床症状, 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阿托斑块有效率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