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05-21 08:14李仿模马超陈艳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马来酸平滑肌氨氯地平

李仿模 马超 陈艳艳

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近年来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安全[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1例患者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依从性良好, 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或意识障碍、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将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21例)与对照组(1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4例,女 7 例;年龄 41~72 岁 , 平均年龄 (56.5±5.5)岁;病程 1~8 年 ,平均病程(4.5±2.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 女6例;年龄 42~71 岁 , 平均年龄 (56.5±5.3)岁 ;病程 1~6 年 , 平均病程(3.5±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0487)治疗, 口服用药, 初始剂量为5 mg/次, 1次/d, 最大剂量≤10 mg/d。实验组患者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690)治疗 , 初始剂量为 2.5 mg/次 , 1 次 /d,最大剂量≤5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DBP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 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均减轻, DBP下降<10 mm Hg, 但是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 视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指标, 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比较( ±s, 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水平比较( ±s, 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21 160.32±12.25 132.12±10.25ab 102.21±8.13 82.45±7.21ab对照组 19 161.41±13.50 143.21±11.63a 100.40±9.28 90.15±6.23a t 0.268 3.206 0.658 3.596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17例(81.0%)、有效 3 例 (14.3%)、无效 1 例 (4.8%), 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9例(47.4%)、有效3例(15.8%)、无效7例(36.8%), 总有效率为63.2%。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16,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4例头痛、2例心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实验组患者中仅1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5)。

3 讨论

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 直接将血管平滑肌松弛是抗高血压的主要作用机理, 通过特异离子通道使细胞外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 这是心肌与平滑肌收缩的基本条件[3]。对于心肌与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经细胞膜钙离子通道, 门冬氨酸氨氯地平可对其有效的阻滞,从而达到降血压效果[4]。通常来说, 高血压以老年人居多,因为大部分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 并且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减退, 并且老年人对该药物有着较低清除率, 曲线下面积 (AUC)会增加大约 20%~50%[5], 为此 , 在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 初始剂量应以小剂量为宜。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同样是临床应用较多的降血压药物, 是一种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可对血管平滑肌直接产生作用, 从而将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发挥降血压功效, 可以对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与心肌细胞进行抑制, 尤其是对于平滑肌的作用更显著, 进而在用药后可将对心肌的损伤减少[6-8]。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6,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8%, 低于对照组的 3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69,P<0.05)。

综上所述,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马来酸平滑肌氨氯地平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天冬氨酸氨氯地平合成工艺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荧光法测定溶液和食品添加剂中的马来酸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ALOX15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马来酸噻吗洛尔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表征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