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治疗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

2019-05-21 08:15林小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利培喹硫平攻击行为

林小珍

痴呆患者常常表现出思维活动、情感表达以及行为举止方面的异常, 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学会将其定义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 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性表现, 以及攻击、淡漠、激越、昼夜作息紊乱、咒骂和言语攻击行为等[1]。BPSD会造成患者早期住院, 增加照料负担, 并影响其生活质量[2]。该症状在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氯平、喹硫平等[3]。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 分组开展利培酮、喹硫平对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或联合用药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6例;年龄63~75岁, 平均年龄(68.4±2.3)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9±1.4)年。观察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4例;年龄64~75岁, 平均年龄(68.6±2.3)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1±1.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利培酮片(商品名:维思通,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309,规格:1 mg/片)口服给药, 初始给药剂量0.5 mg/d, 随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每日给药最高剂量≤2.0 mg。同时在利培酮给药治疗期间, 患者停止应用其他精神类药物, 连续给药3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富马酸喹硫平片(商品名:舒思, 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742, 规格:0.1 g/片)口服给药, 初始给药剂量25 mg/d,随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每日给药最高剂量≤400 mg。同时在喹硫平给药治疗期间, 患者停止应用其他精神类药物, 连续给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BEHAVE-AD评分 采用BEHAVE-AD对两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效果进行评定, 此量表共包含7个评分因子, 分别为攻击行为、情感障碍、焦虑恐惧、偏执妄想、幻觉、行为紊乱及日夜颠倒, 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痴呆症状越严重。

1.3.2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恶心、便秘、活动减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EHAVE-A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BEHAVE-AD中的攻击行为、焦虑恐惧、偏执妄想及行为紊乱等因子评分分别为 (2.03±0.38)、(2.15±0.42)、(2.21±0.34)、(2.12±0.44)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0.59)、(3.52±0.61)、(3.44±0.46)、(3.37±0.71)分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情感障碍、幻觉及日夜颠倒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EHAVE-AD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BEHAVE-AD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攻击行为 情感障碍 焦虑恐惧 偏执妄想 幻觉 行为紊乱 日夜颠倒观察组 34 2.03±0.38a 2.54±0.96 2.15±0.42a 2.21±0.34a 2.83±0.95 2.12±0.44a 2.91±1.02对照组 34 3.48±0.59 2.56±1.03 3.52±0.61 3.44±0.46 2.85±1.02 3.37±0.71 2.93±1.05 t 12.048 0.083 2.533 11.514 0.084 8.726 0.07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与对照组的1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痴呆是一种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综合征, 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加重的性质, 存在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 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能力的障碍, 但意识并不模糊。常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偶尔以情绪控制、社会行为或动机力的衰退为前驱症状。本综合征可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影响脑部的原发或继发性情况中。有研究认为, 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产生与其神经递质异常有关, 患者5-羟色胺不足、多巴胺亢进等情况的发生均可造成患者精神和行为异常[4]。

喹硫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作用机制, 当其针对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受体时, 其拮抗作用更为强力, 可有效增强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能力, 进而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进行改善。同时该药物对D2反应相对弱化, 能够迅速和D2受体发生降解反应, 可有效减少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5-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BEHAVE-AD中的攻击行为、焦虑恐惧、偏执妄想及行为紊乱等因子评分分别为(2.03±0.38)、(2.15±0.42)、(2.21±0.34)、(2.12±0.44)分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48±0.59)、(3.52±0.61)、(3.44±0.46)、(3.37±0.71)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情感障碍、幻觉及日夜颠倒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与对照组的14.7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05)。此结果说明喹硫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喹硫平对改善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具有良好的作用,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利培喹硫平攻击行为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喹硫平浓度的影响因素及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