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21 08:15徐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住院冠心病研究组

徐娜

在临床上, 冠心病被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 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伤性比较大。在临床上多数冠心病患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 增加疾病治疗的阻碍, 在临床上的预后性差, 极易出现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研究发现[1], 在疾病治疗中,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促进疾病的恢复。强化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上是一种新颖的方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较起来, 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在此基础上, 作者为了探究强化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实施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依照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30 例 , 女 15 例 ;年龄 45~75 岁 , 平均年龄 (63.8±6.7)岁 ;病程 1~12年 , 平均病程(9.5±2.9)年。研究组中男 31例 , 女9 例;年龄 48~77 岁 , 平均年龄 (61.8±5.4)岁;病程 2~13 年 ,平均病程(9.8±3.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治疗后, 及时为患者进行宣教、讲解, 帮助其明确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起病原因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帮助其增加对疾病的认知, 减少因为疾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提升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②对患者产生的消极情绪进行安抚, 及时与患者沟通, 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 告知患者稳定的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帮患者稳定心理情绪;③患者在住院期间, 指导患者注意清淡饮食, 禁止食用过硬的食物, 以免食物造成患者出现呛咳, 影响其健康;④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时候, 告知其可以下床进行简单的运动, 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需要控制患者的运动量, 在患者能接受的前提下开展。

研究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 措施如下。①强化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与疾病相关的宣传手册、开展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 增加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告知其在疾病治疗期间, 要认真负责地配合、协助患者进行疾病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②强化生活护理:在临床上,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维持其处于端坐、半卧体位,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 护理人员及家属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活动肢体, 以免患者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威胁其健康。③因为疾病变化, 需要吸氧的患者, 护理人员在为其吸氧时, 要调节合理的氧流量, 控制吸氧时间, 降低吸氧装置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影响, 尽量使用没有声音、刺激性小的吸氧装置。④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其输液速度需要调节至慢速度, 以免输液速度过快对患者产生刺激, 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其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患者丢失的电解质。密切监视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 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和CCU治疗时间。依据生活质量量表(QLQ-C30)[2]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作出调查分析, 评分项目主要包括RF、CF、SF、EF、PF、QL, 其生活质量水平和评分呈正向增长的方式变化;统计研究并开展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RF评分为(79.1±3.9)分, 对照组为(66.1±2.8)分;研究组患者CF评分为(80.6±4.1)分, 对照组为(70.2±3.8)分;研究组患者SF评分为(81.5±5.6)分, 对照组为(69.7±4.5)分;研究组患者EF评分为(77.8±6.1)分, 对照组为(65.4±4.7)分;研究组患者PF评分为(75.4±5.0)分, 对照组为(63.8±4.4)分;研究组患者QL评分为(82.2±7.9)分, 对照组为(71.5±6.4)分;研究组患者的RF、CF、SF、EF、PF、Q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RF评分 CF评分 SF评分 EF评分 PF评分 QL评分对照组 45 66.1±2.8 70.2±3.8 69.7±4.5 65.4±4.7 63.8±4.4 71.5±6.4研究组 40 79.1±3.9a 80.6±4.1a 81.5±5.6a 77.8±6.1a 75.4±5.0a 82.2±7.9a

2.2 两组患者C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 CCU 治疗时间为 (5.1±1.5)d, 短于对照组的 (10.6±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1±2.7)d, 短于对照组的 (25.4±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C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s, d)

表2 两组患者C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s, d)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CCU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5 10.6±2.8 25.4±2.8研究组 40 5.1±1.5a 18.1±2.7a t 11.085 12.200 P<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 大部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减少心肌耗氧量, 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 中老年人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患者临床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比较大, 对生命质量的负性影响严重[3]。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协助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全面改善患者住院的生活质量,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去除诱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因素,减少心力衰竭对患者的损伤, 提早协助患者掌握相关的疾病诱因, 便于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减少相关疾病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强化护理在临床上是一种新颖的护理干预模式, 在原有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 能够对患者临床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促进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恢复, 可以缩短患者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早日出院。强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较起来,整体的护理质量更高, 护理干预的范围更加全面[4-8]。

本次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RF评分为(79.1±3.9)分,对照组为(66.1±2.8)分;研究组患者CF评分为(80.6±4.1)分,对照组为(70.2±3.8)分;研究组患者SF评分为(81.5±5.6)分,对照组为(69.7±4.5)分;研究组患者EF评分为(77.8±6.1)分,对照组为(65.4±4.7)分;研究组患者PF评分为(75.4±5.0)分,对照组为(63.8±4.4)分;研究组患者QL评分为(82.2±7.9)分,对照组为(71.5±6.4)分;研究组患者的RF、CF、SF、EF、PF、Q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CU治疗时间为(5.1±1.5)d, 短于对照组的(10.6±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8.1±2.7)d, 短于对照组的 (25.4±2.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 对患者在疾病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适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干预。

综上所述, 强化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C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有积极的影响, 建议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冠心病研究组
妈妈住院了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