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1 08:15查春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出院常规血糖

查春梅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复发率较高, 显著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损伤患者身心健康, 影响其生活质量[1,2]。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为2型糖尿病, 诱发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高血压, 属于心脑血管独立危险因素。而临床中除了开展治疗外, 还需加强临床护理[3]。因此,本次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本院治疗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患者均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实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及家属全部知晓本次实验。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38例。干预组患者男20例, 女18例;年龄 65~82 岁 , 平均年龄 (73.4±3.7)岁 ;病程 3~14 年 , 平均病程(8.1±2.7)年。常规组患者男21例, 女17例;年龄66~82 岁 , 平均年龄 (74.2±3.8)岁 ;病程 8~14 年 , 平均病程(8.6±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以及监测血压血糖, 讲解出院注意事项及预后和情绪的联系, 同时为其讲解一些成功恢复案例, 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信心。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为患者创建健康档案, 将患者的具体临床资料补充完整, 并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制定延续护理计划。②出院前为患者讲解每日自测血糖、血压的重要性, 并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血糖仪和血压计,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③加强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护理, 了解患者生活习惯, 帮助其创建合理饮食计划, 叮嘱其戒烟戒酒 , 适量运动, 劳逸结合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规范其生活行为[4]。④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周, 询问患者近1周血糖和血压水平并记录, 了解其坚持运动情况、是否遵医嘱用药。根据其血糖和血压变化情况适当的调整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 电话告知的同时将具体内容以短信方式发送。每月固定日期提醒患者来院进行综合检查, 以了解其机体综合情况。⑤医院定期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和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讲座, 邀请患者、家属和一些老年人群参加, 为其发放相关宣传手册, 有助于预防和提高患者、家属疾病知晓率。⑥创建微信群, 定期群发疾病预防知识、康复知识等, 进行健康教育, 方便患者和家属交流经验。同时开通网上、电话咨询平台。如出现特殊情况可上门随访, 随访内容主要有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是否遵医嘱用药、血压、血糖详情和自测保持性等。叮嘱、鼓励患者保持合理运动, 并维持好体重, 以加强自身机体素质和免疫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5], 满分100分, 生活质量随评分升高而升高, 降低而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比较( ±s, mm Hg)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比较( ±s, mm Hg)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38 104.78±4.78 80.14±3.45a 165.78±6.39 138.98±7.45a常规组 38 105.23±5.14 94.56±5.78 165.98±7.02 151.22±4.69 t 0.395 13.206 0.130 8.571 P 0.694 0.000 0.897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 ±s, mmol/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 ±s, mmol/L)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38 8.47±1.69 5.11±0.79a 10.39±1.47 7.87±1.03a常规组 38 8.55±1.71 7.12±0.69 10.28±1.29 8.87±0.94 t 0.205 11.813 0.347 4.421 P 0.838 0.000 0.830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5.45±6.78)分, 护理后为(87.56±2.7)分;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4.78±5.45)分,护理后为(70.58±4.78)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之一, 具有终身治疗性、并发症多且病情复杂等特点, 常合并高血压疾病, 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和干预。以往常在患者住院阶段开展护理干预, 出院前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并叮嘱其注意事项等, 而患者出院后无人监督, 导致部分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治疗依从性和控糖、控压效果较差, 极易加重病情[6], 并产生多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和预后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老年患者对院外护理干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多种新型护理干预方案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患者住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 可使出院患者得到更好的延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出院前教育和出院后随访指导及监督患者遵医行为, 可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的科学护理方案, 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消除不良行为,抑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减少复发率[7]。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5.45±6.78)分, 护理后为(87.56±2.7)分;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4.78±5.45)分 , 护理后为 (70.58±4.78)分。护理前 ,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利侠等[8]以及熊英[9]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院前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 出院时为患者创建健康档案, 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的血压、血糖、运动情况、饮食情况并做好记录, 综合分析结果,动态调整护理计划, 同时加强疾病宣传, 有利于患者将血压和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0,11]。但是本次实验仍有不足之处, 比如研究对象均为近期在本院就诊的患者, 无法代表各地区广大患者, 因此在日后研究中可和其他医院、社区合作, 选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总之,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 在控糖控压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出院常规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常规之外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