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措施对老年心血管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1 08:15管建华赖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血管障碍研究组

管建华 赖艳红

目前我国老龄化过程不断加快, 老年患者慢性病病发率逐渐增加, 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慢支气管炎、心血管病等。而睡眠障碍问题是老年心血管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睡眠障碍主要指的是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病[1]。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下, 能够促进精神及体力恢复, 长期失眠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 内分泌功能紊乱,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影响。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如入睡困难、不能熟睡、 早醒、 睡眠时间短等。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病情重或病房环境的特殊性相关。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其病发频率也将会逐渐增加, 若长期睡眠出现障碍不仅进一步影响老年心血管病的治疗和康复速度, 也将加重或诱发某些并发症。尤其易造成心理及生理负担, 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中使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 影响患者睡眠情况, 睡眠障碍与疾病之间恶性循环, 患者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疾病, 疾病加重又反而致患者心理及生理痛苦[2]。患者睡眠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 作为促使患者精神和体力尽快恢复关键环节。对其进行护理及治疗工作是目前临床中研究的重点。因此, 对老年心血管内科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 观察护理干预方法的改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4例老年心血管内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 10 例 , 女 17 例 , 年龄 44~75 岁 , 平均年龄 (54.3±7.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 女12例;年龄42~77岁, 平均年龄(53.5±7.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护理方法[3,4]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行舒适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①住院环境:为患者营造洁净的住院环境, 和谐的氛围, 定时进行清洁及消毒。病房的温湿度和光线依据患者的舒适情况进行调节, 定期换洗被褥及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缓解患者情绪。减少陪人探视, 进出病房及在走廊内勿要大声喧哗、随意走动, 关闭不必要的仪器, 避免病室内噪音污染。②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多次指导与亲切交流, 使患者对其增强信任感, 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交流时也要使患者对该疾病和治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促进疾病康复。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的目的和相关内容, 并针对评估结果制定具体护理方案, 对其宣讲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睡眠困难患者若呼吸困难时可将床位可抬高, 有助于呼吸和引流运动,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性甚至加用呼吸装置。注意让患者多休息但维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 经与护士沟通了解自己日常生活 活动、休息及睡眠时间,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规律, 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③饮食护理:为患者搭配合理饮食, 提供富含营养食谱, 确保患儿营养供给, 指导其营养摄入均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改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护理后患者睡眠困难症状消失;有效:护理后患者难入眠症状好转;无效:护理后症状未见改善甚至会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比较 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 10 例 , 有效 8 例 , 无效 9 例 , 总有效率为 66.7% ;研究组患者显效17例, 有效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3%。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 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27 59.3±5.8 79.9±6.4ab对照组 27 58.6±7.0 65.0±7.1a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是最需要休息的特殊群体。睡眠质量好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生活功能及生活满意度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性。因此, 护理中应密切注意老年心血管患者睡眠情况, 及时有效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 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问题所致并发症。护理工作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用各种方式及途径为患者提供相对舒适的医治环境,从而使患者更好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提升其生活质量[5-8]。本研究主要对患者采用针对性采取舒适护理措施,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为临床中提供一定的护理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6.3%, 高于对照组的 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舒适护理措施实施后睡眠障碍改善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心血管内科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 可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而达到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睡眠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借鉴性。

猜你喜欢
心血管障碍研究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