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强化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吸毒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9-05-21 08:15秦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人员状态

秦璐

肺结核吸毒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 由于肺结核发生后可出现乏力、纳差、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 而吸毒又会引起肺结核反复发作、加重病情, 因此该类患者通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调节因素, 在负面情绪下会受到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肺结核吸毒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十分重要[1]。本研究分析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强化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吸毒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肺结核吸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2例。观察组:男43例, 女19例;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38.87±7.18)岁;吸毒时间6个月~10年, 平均吸毒时间(4.43±1.86)年。对照组:男44例, 女18例;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38.62±7.67)岁;吸毒时间6个月~10年, 平均吸毒时间(4.41±1.8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肺结核;②存在吸毒史;③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能够有效配合完成指标评估。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②存在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者;③严重心理障碍需要用药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即包括给予患者常规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强化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

1.3.1 反馈式健康教育 ①入院初期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方面, 普及肺结核和吸毒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吸毒对身体、对肺结核的影响, 积极沟通取得信任与配合;②治疗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晚入睡前记录当天进步或进展顺利的事情, 护理人员根据记录给予患者反馈, 以建议与鼓励为主, 以增加患者信心, 减少负面情绪;③向患者提出疾病相关问题, 让患者回答, 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评估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再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指导其正确生活、饮食, 提供一些书面信息, 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并及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

1.3.2 强化心理护理 ①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发现自身优点,充分认可患者, 增加信心;②让患者学习抵制毒品诱惑的方法, 为其建立戒毒信心, 护理人员可通过扮演毒友, 以此在沟通交流、行为暗示中对患者不良行为进行纠正;③护理人员通过言语鼓励、行为鼓励等方式使患者保持积极状态, 然后让患者罗列戒毒困难点, 以此实施针对性措施帮助患者抵制毒品;④引导患者通过积极想像, 幻想戒毒成功后的美好生活, 以此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增加信心。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①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采用HAMD、HAMA评价, 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 包括积极应对与消极回避两个部分, 共20个项目, 采取5等级计分, 每个项目1~5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积极应对或消极回避的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HAMD评分 HAM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2 14.24±3.16a 6.21±1.08b 25.63±4.58a 8.54±1.67b对照组 62 14.09±3.27 9.24±1.56 25.72±4.29 11.35±1.94 t 0.26 12.574 0.113 8.644 P 0.795 0 0.91 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积极应对、消极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 消极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积极应对 消极回避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2 21.28±6.54a 38.52±5.43b 34.25±7.54a 19.58±3.47b对照组 62 22.03±6.76 30.27±4.98 34.62±7.36 26.34±4.51 t 0.628 8.817 0.277 9.354 P 0.531 0 0.782 0

3 讨论

近年来吸毒人员不断增多, 戒毒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 许多吸毒者均存在肺结核,肺结核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 而吸毒会加速疾病进展, 且肺结核吸毒患者多存在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不佳等情况, 因此积极有效干预以改善该类患者预后十分重要[2,3]。

反馈式健康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干预方式, 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作出反应, 护理人员根据其反馈再次针对性开展教育, 即“健康宣教-反馈-再宣教-再反馈的循环流程”,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发挥出针对性特点, 患者认知提高后也利于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改善[4]。肺结核吸毒患者往往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其戒毒信心薄弱, 自我评价低, 因此需要加强该类患者心理上的干预[5,6]。强化心理护理是通过将各方面的心理护理措施加强实施, 本研究中重点强化信心建立、行为纠正、言语鼓励及积极心理引导等方面, 以此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与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 共同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进一步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前, 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 两组患者积极应对、消极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 消极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强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结核吸毒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肺结核吸毒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也能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结核护理人员状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状态联想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