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脓毒血症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

2019-05-21 08:15赖江明宋艳娟曾海风王兵华刘锦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毒血症降钙素肌酐

赖江明 宋艳娟 曾海风 王兵华 刘锦芬

脓毒血症具有较高死亡率, 可导致患者器官功能出现严重衰竭, 甚至引发脓毒症性休克[1,2]。故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应用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60例脓毒血症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确诊为脓毒血症,并已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35~73岁, 平均年龄(53.20±6.60)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5岁, 平均年龄(54.23±6.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经患者锁骨下或颈内行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建立起静脉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后实施集束化治疗;经股静脉行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并实施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所患者均在确诊后的第1天起进行治疗, 均连续治疗7 d;置换液配方可根据患者电解质情况作相应调整, 血液滤过时需将血流速度控制在105 ml/min;可根据患者容量负荷状态、肾功能以及尿量对超滤量作出适当调节。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 具体如下。①紧密检测并记录患者尿量,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肾病衰竭的可能, 并观察补液量, 查看患者血气指标、电解质等变化情况;②加强心电监护工作, 每隔15~20 min对患者脉搏、血压进行测量;定时测量体温、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等, 并调置其置换液温度;血流量、超滤率需根据患者脉搏、血压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并紧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③注意双腔管留置导管, 若导管流通不畅, 则需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并使用盐水冲洗管路, 确保患者液体出入量;④反馈报警信息, 定时检测与记录患者动脉、静脉血压水平, 使患者液体出入量保持在平衡状态;⑤给予患者补充足够的热量与营养, 使患者K+、Mg+浓度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降低或避免并发症出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以及血小板与肌酐水平, 且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死亡 1 例 (3.33%), 对照组患者死亡 6 例 (20.00%),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RP(mg/L) WBC(×109/L) 降钙素原(ng/ml) 乳酸(mmol/L)对照组 30 27.68±12.40 13.40±4.60 3.20±2.50 3.06±1.97观察组 30 16.70±8.50a 10.40±3.00a 2.10±1.40a 2.10±1.48a t 4.000 2.992 2.103 2.134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肌酐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与肌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肌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肌酐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109/L) 肌酐(µmol/L)对照组 30 93.00±17.00 140.20±29.50观察组 30 127.20±25.00a 112.40±26.70a t 6.196 3.827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67%(29/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脓毒血症主要由感染所致, 属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3]。而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是治疗脓毒血症的主要方式, 对液体平衡、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具有调节作用,可清除机体中存在的大量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保护机体器官功能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6]。

为提高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效果, 临床还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紧密观察各项临床指标、保障双腔管留置导管引流液的通畅, 补充充足的营养需求, 稳定血清K+、Mg+浓度水平, 可避免代谢紊乱等不良情况出现[7-9]。故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CRP、WBC、降钙素原、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 1 例 (3.33%), 对照组患者死亡 6 例 (20.00%),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与肌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67%(29/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加以全面护理措施, 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使患者得到优质的临床服务。

综上所述, 临床治疗脓毒血症中可采用床边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进行治疗, 并与全面护理措施相联合, 可保障或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脓毒血症死亡率。

猜你喜欢
毒血症降钙素肌酐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表达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