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

2019-05-21 08:15吴玉衡陈淼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负压创面统计学

吴玉衡 陈淼俭

骨创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待创伤形成后, 其创面会存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 导致创面缺少皮肤保护作用, 极易遭受病菌、细菌等侵入, 大大提升感染的几率, 严重影响到患者创面愈合及日常生活, 而负压封闭引流是近几年临床治疗骨创伤创面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原理在于将开放创面转化成封闭空间, 减少外界对创面的刺激, 预防和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 且能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 对创面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但为了提高引流治疗的效果, 尽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需要为行引流治疗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综合优质的护理干预, 以此加快创面愈合速度[1]。本次实验选择68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骨创伤创面患者, 分析其护理方法及临床,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于本院行引流治疗的骨创伤创面患者68例, 创面面积4 cm×1 cm~20 cm×17 cm;创面形成时间4~65 h, 平均创面形成时间(13.52±17.16)h;年龄 22~70 岁 , 平均年龄 (37.49±10.84)岁;其中女25例, 男43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 各 34 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式引流及护理, 即全面清创止血创面后置留置引流管或者引流条后包扎进行引流, 引流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颜色、形状、数量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等。干预组采取负压封闭引流及护理干预:留置护创材料, 边缘间断缝合数针固定 , 贴膜, 连接负压瓶, 患者被动限制活动范围。具体内容:①保证畅通引流:将引流管置入创面后需合理排放、固定, 避免与肢体交错, 且需要将引流瓶摆放在比创面低20~30 cm的位置, 防止出现扭曲、折叠、脱出、挤压等情况, 针对引流液减少、液面停滞、管道瘪陷等现象, 需综合考虑是否存在血凝块、组织坏死物、渗出液等,导致引流管道阻塞, 降低医用泡沫通透性, 并采用生理盐水10~20 ml冲洗管道 , 或抽吸管道 , 并适当增加负压 , 待上述措施无效后, 可考虑重新更换医用泡沫或引流管[2];②保证无菌操作规范性:在粘贴薄膜期间禁止反复粘贴, 注意牵拉力度, 不宜过度, 以此避免张力性水泡, 同时采用可垫无菌纱布覆盖引流管及四周皮肤, 避免发生皮肤损伤, 保证创面四周皮肤清洁、干燥, 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量和形状并详细记录, 针对脓性引流液, 需综合考虑创面感染, 并进行细菌培养, 针对血性且量大引流液需综合考虑创面崩裂,在引流瓶更换过程中需事先采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 待负压源关闭后与引流管连接, 之后再次检查系统密封性和畅通性,保证引流管低于创面, 防止引流液回流引发感染[3];③保证负压有效性:负压不可过小或过大, 若负压过小, 则会导致坏死物与液体沉积, 从而引发感染, 无法发挥引流效果, 若负压过大, 则会导致管道瘪陷, 降低引流畅通性, 因此引流期间需根据患者创面组织血液运行和致密程度合理调整负压值 , 保证负压稳定性和持续性 , 通常保持在 40~60 kPa, 在负压良好情况下, 创面填塞的医用泡沫与透明薄膜出现瘪陷,且表现出硬实感, 需要根据负压瓶显示的负压值与创面触感进行综合评估, 仔细检查负压引流系统密封性、引流瓶液面高度和医用泡沫通透性;④心理辅导:由于疼痛、担心创面感染, 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悲观、不安等负面情绪, 故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内心想法, 告知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安全性、有效性、骨创伤知识、注意事项等,及时稳定患者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⑤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高热量的食物, 促进创面组织再生和修复, 及时补充机体缺失的营养物质和血浆蛋白, 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辛辣生冷的食物, 避免对创面造成刺激引发感染, 影响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VAS评分、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依从率。采用VA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创面疼痛程度, 分值0~1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创面疼痛感越剧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即完全依从:患者全面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部分依从: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工作存在轻微抵抗情绪, 经沟通后积极配合;不依从:患者完全不配合临床医护工作, 存在较大的抵抗情绪[4]。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4/34), 依从率97.06%(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28/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 , 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创面愈合时间(d) 换药次数(次) VAS评分(分) 创面感染发生率干预组 34 23.25±4.68a 17.21±3.17a 3.02±0.69a 5.13±1.52a 0a对照组 34 29.79±7.06 24.46±6.08 7.58±2.17 8.06±1.35 11.76(4/34)t/χ2 4.502 6.165 11.677 8.404 4.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39

3 讨论

近几年,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交通意外事故层出不穷,导致骨创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现象, 创伤形成后, 其创面皮肤会出现大面积缺损, 导致细菌、病菌等侵入, 极易引发创面感染、分泌物, 且过早活动、创面局部缺氧、组织灌注不足、全身性疾病、年龄、营养等因素[5-8]均会严重影响到创面愈合, 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一种引流技术, 将开放创面转变成闭合创面, 能为创面提供持续负压引流, 及时吸收创面组织产出的毒性产物, 减少创面健康组织吸收有毒物质, 可保证局部正常血运, 同时可全面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与分泌物, 但为了及时消除水肿, 促使肉芽快速生长, 促进创面愈合, 需要为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定期调整卧床体位、翻身,合理放置、固定引流管、引流瓶等, 为患者创面愈合营造一个无菌、干净的环境,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营养支持, 能有效提高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医护操作, 保证患者生活质量[9-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4/34), 依从率97.06%(3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35%(28/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需要搭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有效保障负压引流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减轻患者创面疼痛感, 避免和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 促进骨创伤创面快速愈合, 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医护依从性, 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骨创伤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

猜你喜欢
负压创面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