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患者手术风险评分在术后分级护理中的应用

2019-05-21 08:15翁旭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普外科级别分级

翁旭红

普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是患者在手术后返回病室直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其护理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疼痛, 减轻因手术操作带来的不适感, 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实践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护理诊断、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护理评估方面,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引流管以及引流物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可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1]。在此基础上, 落实护理诊断工作, 加强针对性护理, 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护理评估以及护理诊断的重要性, 有观点提出, 将手术风险评分应用于普外科患者的术后分级护理。本文通过设计临床对照试验, 探究普外科患者手术风险评分在术后分级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 经过辅助检查、健康史调查、身体状况评估后, 择期进行手术。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入院, 182例)与对照组(2016年1~12月入院, 126例)。对照组中, 男85例,女41例;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43.7±11.6)岁。观察组中,男 119 例 , 女 63例;年龄 21~70岁, 平均年龄 (44.3±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规范实施护理, 护理级别由医师开写。

1.2.2 观察组则根据手术风险评分进行术后分级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床位护士根据手术风险评分参与到护理级别的确定中, 手术风险评分细则见表1, 护理级别确定标准见表2。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级别, 制定护理计划, 并以护嘱的形式记录在级别护理执行单上。

表1 手术风险评分细则

表2 护理级别确定标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在术后2周内, 采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考核, 基础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包括病区管理、巡视情况、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等几项, 满分100分。采用本科自拟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 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3.4)分,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7±5.3)分,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为(95.2±3.1)分, 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为(87.4±6.5)分, 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级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护理策略,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与需求, 确定不同的护理级别, 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2-4]。就分级护理工作的开展实践来看, 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明确患者的轻重缓急, 进而确定护理分级, 这一过程缺乏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标准, 影响了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针对此种情况, 有研究提出了将普外科手术风险评分应用于护理分级的确定,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手术风险评分的应用, 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医师进行判断、划分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不同、掺入主观因素等问题。另一方面, 护士是接触患者最多的医务人员, 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病情的变化、心理的变化等, 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护士的积极参与, 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护理方面的优势, 可使护理分级过程的客观性得到有效改善。

分级护理除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策略, 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编制以及人员的优化配置等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进行合理分级的同时, 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 进而确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病情监测方案, 是确保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径[5,6]。与此同时 , 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还可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现象的发生。就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手术风险评分的应用以及护士的积极参与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 在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 参考手术风险评分确定护理级别,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 实施术后分级护理,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普外科级别分级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一年增加700多万销量!看竣程生物如何做到千万级别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