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21 08:15李尚珠钟月明张燕阮秋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口病皮疹口腔

李尚珠 钟月明 张燕 阮秋菊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红色丘疹或疱疹, 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从而威胁患儿生命[1]。此病主要通过粪便、唾液、肢体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且传播速度较快, 患儿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发生大面积感染事件[2], 因此做好患儿的感染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小儿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平均年龄(4.0±0.8)岁;平均病程(2.8±0.4)d。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平均年龄(4.3±0.6)岁;平均病程(2.5±0.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即加强患儿病情观察, 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并做好患儿的基本生活护理工作。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 内容如下。

1.2.1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 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的消毒隔离工作。病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并进行空气消毒。同时使用消毒液对病床、桌椅以及地面等进行擦拭消毒, 患儿排泄物先用生石灰处理后倒掉。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后要立即洗手并消毒措施, 患儿用过的衣物及毛巾每天用热开水浸泡30 min并置于阳光下爆晒[3]。此外, 应限制探视人数, 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1.2.2 发热护理 发热是手足口病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儿的巡视, 定时测量体温, 并了解患儿有无不适症状, 根据体温测量结果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于体温<38.5℃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如温水擦拭、及时补充水分等,若体温 >38.5℃ , 则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4]。

1.2.3 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口腔情况给予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口腔内疱疹数量较多、漱口疼痛的患儿, 予以开喉剑喷雾剂从而减轻疼痛, 加快伤口愈合[5]。对于口腔内有糜烂的患儿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遵医嘱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

1.2.4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介绍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使其打消对治疗的恐惧感,同时耐心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多与患儿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 并在言语上给予其安慰及鼓励, 以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对于年龄较小, 沟通存在障碍的患儿应通过眼神交流和肢体抚触等方式安抚其情绪, 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 取得患儿的配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 以此判定临床疗效;同时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能、心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4个方面对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6],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对比( ±s, d)

表1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对比( ±s, d)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皮疹消退时间 退热时间观察组 60 3.2±0.5a 1.6±0.2a对照组 60 5.1±0.6 2.9±0.5

2.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n(%), %]

3 讨论

目前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患儿多存在疼痛症状, 加之儿童自主意识较差, 身心发育不成熟,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进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影响到了治疗效果[7]。因此, 临床需在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 给予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以改善患儿预后。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分别为 (3.2±0.5)、(1.6±0.2)d, 均短于对照组患儿的 (5.1±0.6)、(2.9±0.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王晓红[8]的研究结果表明, 个性化护理能够降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率,对于控制病发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显著作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发热护理工作, 此外还应重视患儿的消毒隔离工作, 以防止感染的扩散及加重。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儿的不同年龄、心理状态及病情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体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口病皮疹口腔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手足口病那些事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警惕手足口病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