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分析法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联合体风险分担研究

2019-05-22 06:10王治明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3期
关键词:参与方水电工程联合体

王治明

(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站,辽宁 抚顺 113300)

水电工程项目具有技术难度高、投入资金大、工程规模复杂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特征,从而使得水利工程施工风险和工程任务通常难以仅仅依靠某施工单位组织资源完成,因此通过契约的方式,以一个施工单位为主导并联合其他施工单位组建的施工联合体可承接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任务,此种方式已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联合体又可分为紧密型、松散型、合资公司等不同的组织模式,其中紧密型联合体具有较为复杂的内部管理体系,该模式需要统一管理参与筹建的各方项目部。在水利工程中紧密型联合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分析的风险分担项目也是紧密型水电施工。紧密型施工联合体因具有复杂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较高的施工风险,为避免组织内部出现冲突有必要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担策略,并且有利于明确参与筹建的各方权责和风险承担比例,通过优势互补最大程度的确保项目成功并规避风险[1]。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分析了不同项目合作中的风险分担问题,但是很多研究并未考虑影响风险分担因素之间的间接或直接联系,并且以联合体风险分担为直接对象的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针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Saaty[2]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以扁平、网络化的形式表示的AHP网络分析法,并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反馈与依赖关系,从而更加贴近实际决策问题。陈平、杨菊丽等[3- 4]对合作联盟的资源分配与收益状况利用AHP法进行了分析,并为该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依据。本文基于紧密型施工联合体在水利工程中各参建方的决策行为特征和实际运作状况,选取风险有效控制为目标并对风险分担各影响因素利用AHP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其风险分担利用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水电工程施工联合体风险分担因素

1.1 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系统的分析风险分担各类影响因素,对于保证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合理分担具有重要作用[5- 6]。本文结合参与筹建的水电工程各方运作实际状况和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已有相关研究,分别从联合体合作机制、项目属性、风险自有属性、分担机制、承担者意愿及其风险应对能力等6个维度选取指标,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影响指标体系,并详细分析了各指标的内涵作用,见表1。

1.2 关联性分析

影响风险分担的各项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复杂作用关系,系统体系内部各要素并不相互独立。因此,不同维度及同一维度下属的影响因素之间,在建立的风险分担影响体系中存在相互反馈与依赖的关联作用,联合体风险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担的关键内容为准确、科学的梳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7]。

表1 水电工程风险分担影响指标体系及其内涵特征

(1)各因素的关联性在同一维度下的分析[8]。某些维度下属的各项影响因素在风险分担因素体系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在项目属性下的项目类型可对承包市场结构造成影响,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在联合体合作机制维度下的权责分配结构受项目参与程度的直接作用,而联合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权责利的分配又存在作用关系,并且各参与方的实际投入受联合体合作关系的影响;风险分担程序与激励机制在风险分担机制维度下,主要受到联合体主导者风险理念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补充作用;风险预期收益在风险自有属性维度下一班与风险承担预期损失相匹配,并且风险来源具有相互独立的特征;风险损失承受能力、控制能力、控制成本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结合关系,并且在其所对应的维度下共同构成了其风险应对能力;风险偏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对承担着风险决策动机、承担意愿的影响作用,而风险决策动机也对风险偏好程度产生增减影响。

(2)各因素的关联性在不同维度下的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不同描述角度可通过风险分担因素的维度来反映,其复杂体系也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联合体风险分担机制与合作机制维度下的各因素可受到项目属性维度的直接影响,项目属性必须与合作机制相匹配;通过制约与补充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可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稳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者的风险应对能力是相对于风险预期收益和损失而言的,换而言之,承担者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与预期收益及损失相关;承担者自身管理能力和资源是影响其应对风险能力的主要因素,然而良好的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所形成的各参与方稳定、协作关系,可有利于促进整个体系的风险应对能力;风险承担意愿同时也会受到联合体的风险硬度能力、分担机制以及合作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在不同维度下的联合体影响要素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的,可对风险分担共同造成相应的影响作用[9]。

本文仅给出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之间作为重要、直接的关联性分析,受篇幅限制并未深入分析各因素实际的反馈关系与依赖作用。通过反馈、依赖和传递等作用各影响因素即可构成较为复杂的网络关系,并对项目风险共同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风险分担个度。利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已难以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进行较好的综合,因此本文考虑引入AHP法,通过利用该方法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关系描述方法,对水电工程施工联合体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的描述分析,以期为提高施工风险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和策略。

2 基于AHP法的施工联合体风险分担模型

2.1 方法简介

本文基于AHP方法和风险有效控制目标构建了风险分担模型,构建模型的主要流程与思路如下。

(1)风险分担研究的基本目标是实现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风险控制可利用AHP模型确定最优的风险分担比例,即按照最优的风险分担比例作为项目的有效控制方法。

(2)在AHP模型中可设置其控制层与网络层分别为风险有效控制与各维度风险影响因子,并设置方案层为联合体各参与方。以有效控制为风险分析的基本前提,利用AHP模型可对各层因素的权重、相对影响程度进行确定。

(3)风险分担对象选择为联合体参与方,可通过对基础值的逐层加权计算得到各子因素的相对影响权重,并得到总权重,根据风险承担比例与风险控制影响程度相关的管泽,确定各参与方的风险分担占总影响程度的比重。通过上述方法,最终可实现风险分担的最优分配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2.2 模型构建

根据已构建的风险分担影响因素体系和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可建立用于风险分担的AHP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AHP风险分担模型

AHP模型中第一、二、三层分别为目标层、网层与方案层,其中水电工程的风险有效控制为控制目标,并以最优风险分担比例作为最终的风险有效控制目的;网络层主要是确定相对于元素组的风险最优分担比例主指标Ci的相互影响作用,Ci下属的二级指标元素组Cil的相互影响;方案层是对项目方风险的有效控制受联合体各参与方的影响程度,并引入P=[P1,P2,…,Pm]表示,其中m为参与项目筹建的个数,P也可反映风险的分担比例。

2.3 模型的运算

构造各元素的极限、权重以及无权重超矩阵为模型运算的基础,并针对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建立各要素权重W*,然后根据联合体参与方各影响权重Ws乘以对决策目标的影响权重W*得到总权重P,总权重即为最优风险分担。在该过程中,构建科学的元素判断矩阵为模型求解的关键,因此可利用三角模糊数组成的模糊判断矩阵替代传统1~9标度法,从而提高模型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角模糊数具体求解方法参考舒欢等[1]研究。

3 实例应用

辽宁省某水电工程为三家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体承包,其中实例最强的S1企业为联合体的主办方,企业S2、S3的实例相对较弱。邀请风险评价领域中的8位专家对某待分担风险进行评分,并构建影响因素判断矩阵,然后利用三角模糊数和super-decision辅助软件处理相关数据[10- 14],得到各只报权重见表2。

根据上表权重计算结果,最终可求得3家单位的风险分担P=[P1,P2,P3]分别为0.3718、0.3425、0.2857,3家单位在联合体中为实现风险分担的有效控制所对应的分担比例分别为37.18%、34.25%和28.57%。另外,根据上表权重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联合体风险最优分担影响最大的指标为C51因素,其权值为0.0982,其次为C32因素,由此表明具有足够的承担亿元与风险应对能力的联合体,在合理的风险分担激励机制下更偏向于承担风险。而在联合体中实力较强的主办方企业S1应承担项目的大部分风险,但是因其具有风险分担主导权并具有较低的风险偏好程度,因此相对于实力较弱的S2、S3,S1单位的风险分担比例相对偏高,原因为S3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较高并且风险值主要来源于该企业。研究表明,有效控制风险为联合体风险最优分担比例的重要前提条件,并且充分考虑了参与方的权责利平衡、运作机制以及承担意愿等因素的影响作用[15]。

表2 ANP模型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计算结果

4 结论

为确保水电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可通过合理确定联合体分担比例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状况,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联合体运作实际状况,构建了包含16项影响因素的风险分担体系,并对各因素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权重概念和风险控制目标,提出了三角模糊数构建判断矩阵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HP风险分担模型,该模型是综合考虑了联合体组织运作机制与参与方的风险承担意愿,因此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以辽宁省某水电工程联合体承包为例,通过邀请风险评价领域中的8位专家对某待分担风险进行评分,构建了影响因素判断矩阵,然后利用super-decision辅助软件处理相关数据。3家单位在联合体中为实现风险分担的有效控制所对应的分担比例分别为37.18%、34.25%和28.57%,该评价结果与承包单位自身实力与实际状况基本一致。

(3)在处理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与能力方面,所构建的ANP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该模型可有利于提升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

猜你喜欢
参与方水电工程联合体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 (湖北楚峰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西部地区水电工程倾倒变形体分布规律及发育条件研究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BP神经网络在水电工程投资估算中的应用
水电工程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