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话的演进(上)

2019-05-25 02:22张小华文师华
对联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桃符诗话楹联

□ 张小华 文师华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以『话』为名的文体批评方式,『诗话』『文话』『词话』『赋话』等悉数出现。这些『话』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属于漫谈式随笔性质的理论批评形式,在编写体例、性质特点及批评方式上都有相同之处,他们内容丰富,以纪事、考辨、品评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探索各种文体的体制、渊源、创作目的与艺术特征。联话,即楹联理论批评,是话体文学之一种,其所话的对象为楹联,其编写体例、批评方式与诗话相似。也就是说,联话的内容范围不出纪事、品评及考证;其记载、评点具有漫笔随记的性质;其品评对象多是作品的联、句;其作者使用的批评术语多在诗之美学范围之内。但因为联有短联、中长联,它们的产生、美感特质也不全然相同,短联如五七言联与诗的关系非常近,其美感特质亦近似于诗,中长联的美感特质则近似于骈文或古文,所以,联话在借鉴使用诗学批评术语使自己深深烙上诗话印记的同时也展现了与诗话不一样的风貌。

从宋初到民国,联话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散见到多出,由感性到系统理论的演进过程。研究考察这一演进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联学、联话的产生、发展及内在规律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有利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发展特点,笔者将联话演进分为三个阶段:依附阶段、独立著述阶段、纯文论阶段。

一、依附阶段

宋初至清道光是联话的依附阶段。这一阶段的联话以纪事为主,兼以零碎的片段的评点。我们可以从依附载体形式与依附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这一阶段联话的发展面貌。

从载体形式上说,联话依附于诗话和笔记小说。如记载『五世三登宰辅,奕朝累掌丝纶』的宋代尤玘《万柳溪边旧话》是笔记小说,约有六十一则联话的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也是笔记小说,其它载有联话的笔记小说还有如宋代张唐英《蜀梼杌》、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张端义《贵耳集》、洪迈《夷坚志》、王楙《野客丛书》、王应麟《困学纪闻》、陆游《老学庵笔记》、顾文荐《船窗夜话》、元代蒋正子《山房随笔》等。记载『身为僧禅老,家因赴诏贫』的刘克庄《后村诗话》、记载『历颁岁首三元日,春满城南尺五天』的宋代韦居安《梅磵诗话》、约有四十则联话的清代袁枚《随园诗话》等皆为诗话。

从依附表现形式上来说,其依附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⒈因言及桃符而附。楹联的出现与桃符避邪功能关系很大,孟昶:

新年纳余庆;

嘉节贺长春。

于佳节之时题于寢门之上,可以说是春联的滥觞。

蜀未亡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昶命笔自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贺长春。』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其符合如此。

张唐英《蜀梼杌》之后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齐东野语》、张端义《贵耳集》、四水潜夫(周密)《武林旧事》、洪迈《夷坚志》、王楙《野客丛书》、刘克庄《后村诗话》、王应麟《困学纪闻》、陆游《老学庵笔记》、顾文荐《船窗夜话》、元代蒋正子《山房随笔》都在其笔记或者诗话中记载桃符之事时或记载或评点楹联。

蜀人刘朔斋震孙,嘉熙间由宰掾守霅,郡圃桃符云:『坡仙旧有棠阴在,蜀客新从花底来。』殊不泛。余尝居霅之城南,咸淳丁卯岁题桃符云:『历颁岁首三元日,春满城南尺五天。』下句用杜诗注『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乡人颇以为切。

联话纪事的主人公刘震孙,祖籍山东东平,郡望渤海,寓居于蜀,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承议郎知湖州,人称其『毓德名家,敏明直谅』,为官廉洁正直。桃符内容所指称的人物苏东坡亦曾被贬至湖州,在任期间干了不少实事。纪事主体与桃符指称主体同来自于蜀地,同任职湖州,故此则联话称联作『殊不泛』。诗话作者韦居安是湖州人,居湖州之城南。附于《梅磵诗话》中的此则联话以三个人物的出身、经历、居处而联结,以节岁之事为纽带,记载刘震孙、韦居安在霅溪新岁题桃符之事,同时寥寥数语评及两联语,『殊不泛』『切』。此则联话记载的重心是桃符之事,联话实乃藉其而存。

其它如周密《癸辛杂识》所载廖药州湖边之园馆的桃符,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所书桃符,张端义《贵耳集》所记载海内名胜来吴访乐圃之张所书桃符,王楙《野客丛书》以桃符丐唯室先生书等,都可以见证宋代联话依附桃符之事而被记载保存的例子。可以说,宋元时期的联话基本是与桃符相生相伴,对联的独立使用源于桃符的春联化,此时的联话以说春联或桃符为主,范围、时间都有很大限制,也明显表现出联话与桃符纪事的难以区分,未见联话独立。

⒉因记载掌故、逸事附。笔记小说记载掌故、琐闻,或加以考据辨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时可以补正史之缺。历代以来的笔记小说是文化的宝藏,很多历史真相因笔记小说记载而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文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楹联因其短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其关于作联故实,对楹联作品的评议自然就很容易成为笔记小说家所记之对象,笔记小说家的介入也使得联话具备了或记载联坛轶事,或记载作联故事,或记录时人的评议,或在纪事中兼有记载评点等特点。

自文献公首出登第,工侍公继之,文简、博士、迪功、庄定,科名接武。庄定公尝筑圃临安之西湖,花木不繁而萧洒。宋度宗游湖上,幸其堂,御笔题楹间曰:五世三登宰辅,奕朝累掌丝纶。盖实录也。朝绅荣之。

度宗游湖之事实录、起居志都未言及,对帝王将相、名臣文士之事的记载是笔记小说家一直津津乐道的。此则联话虽没有使用理论批评的范畴及术语,但从彰显园主家乘的显耀方面作了评价,『实录』是也,这『实录』即『切』,联话批评核心范畴之一。

类似记载如陆游《老学庵笔记》所载赵元镇丞相谪朱崖病重之时所书的『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周密《齐东野语》所记洪君畴为其在闽居所题的楹联『平生要识琼崖面,到此当坚铁石心』,如此之类莫不与逸事、余事相关。至此我们可以说,至南宋,楹联已经从桃符春联得到扩展,从逢年过节的吉祥话语发展为旌表、言志等方面,与诗相比,更直接、更简洁,因而,联话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立内容。

从现有文献看,在联话依附阶段的宋代,因楹联创作不丰富,其联话表现形态基本为诗话、笔记小说中一则或数则,联话在整本书中的篇幅很小,因此,联话本身所展现出来的形态也不丰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情况在清初袁枚《随园诗话》和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有所改变。

从篇幅上说,袁枚《随园诗话》中联话约三四十条,楹联五六十副。袁枚记载这些楹联之时也评点楹联,将他的联话思想渗透其中,在保存楹联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诗学话语系统对楹联进行了理论上的言说,初步建构起联学的话语系统』。如『雅切』:『或题诸葛庙,用「丞相祠堂」四字,亦雅切。』如『味』:『凡神庙扁对,难其用成语而有味。』如『妙』:『苏州戏馆集曲句云:「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来。」俱妙』。如『新』:『对联之佳者,赵云松见赠云…… 余自题云…… 俱新』等。『雅切、妙、味、新』等本是诗话的话语系统,袁枚全部将之用于楹联。可以说,《随园诗话》即是以诗话的范式叙写着联话的历史。

《两般秋雨盦随笔》为清嘉庆年间梁绍壬所著,该书包括论学考证、经典释文、朝野掌故、诗文评述、小说戏曲、琐事俚语、山水佳胜,亦涉及时政以及文艺家之活动情况等。该书有六十一则与楹联有关,记载楹联约九十副,挽联、名胜联、集联、集句联、对句都有记载,从楹联类别来说已经相对齐全。梁章钜《楹联丛话》几乎全盘照录这六十一则联话,部分在《两般秋雨盦随笔》基础上改变语序或添加一些纪事或其它相关资料,如《两般秋雨盦随笔》中雷琼道署堂联记载如下:

如广东雷琼道驻扎琼山县,大堂楹联,暗藏琼州全府州县名色。其句云:『定安全之策,坐镇琼山,开乐会以会同官,统府州县群僚,独临高位;澄迈往之怀,清扬陵水.佐文昌而昌化理,合万儋崖诸邑,共感恩波。』组织极自然之致。

梁章钜《楹联丛话》雷琼道署堂联记载如下:

广东雷琼道驻扎琼山县,其大堂楹联暗藏琼州全府州县名色,组织颇自然,句云:『定安全之策,坐镇琼山,开乐会以会同官,统府州县群僚,独临高位;澄迈往之怀,清扬陵水,佐文昌而昌化理,合万儋崖诸邑,共感恩波。』盖琼州凡领十三属,为琼山、澄迈、定安、文昌、儋州、昌化、会同、乐会、临高、万州、陵水、耏州、感恩也。

梁章钜将梁绍壬的评价放在前头,而仅仅在后面加了琼州所含属地的资料。

《两般秋雨盦随笔》所载联话有的在民国报刊的联话栏目中仍然被转述着,如『谢金圃抽身便讨,吴玉绝倒口就吞』此则联话,《学生文艺丛刊》上何亚光《春意轩联话》,《论语》上赵声阅《幽默的联话补》就直接照录,而『庄梦未知何日醒,鞠花从此不须开』联话则以另一种故事形态出现。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以『论辞论事』概述诗话之范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诗话之体作了概括,具体为,刘勰专著一书辨文章之源流,评其工拙,钟嵘品评作者次第,溯厥师承,皎然《诗式》陈述作诗之规矩,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欧阳修《六一诗话》兼说部,这些诗话论著总括起来即为后世诗话的范式,其后的诗话著作所载要素不出其右。其实,辨源流、评工拙、品次第、溯师承、述规矩、采故实、兼说部不仅仅是诗话的范式,也是词话曲话及联话等话体文学的范式。从宋初《蜀梼杌》到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联话中,论联、论辞、论事、探求本事、记载轶事逸闻等形式皆具备,特别是《随园诗话》和《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话联的部分,似一个即将破壳而出的独立联话。

二、独立著述阶段

联话的独立著述时代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始。清道光至民国出现了一批联话专书,主要著作有梁章钜《楹联丛话》、林庆铨《楹联述录》、朱应镐《楹联新话》、梁恭辰《楹联四话》、吴恭亨《对联话》、窦镇《师竹庐联话》、陈方镛《楹联新话》等、雷瑨《楹联新话》等,这些著作以其实绩宣告了联话这一文学批评形式,从依附于诗话笔记小说等的形态独立出来。

如前所述,道光之前的联话不管篇幅长短,评点是否详略,均是以依附的形态出现。随着清代楹联创作的繁盛,联话的独立著述也成为必然之势,梁章钜《楹联丛话》即为开山之作。《楹联丛话》初刻于道光二十年(一八二〇),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序中将联话撰述的初衷交待很清楚:『窃谓刘勰《文心》,实文话所托始;钟嵘《诗品》,为诗话之先声。而宋王铚之《四六话》,谢伋之《四六谈麈》,国朝毛奇龄之《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部列区分,无体不备,遂为任彦升《文章缘起》之所未赅。何独于楹联而寂寥罔述!因不揣固陋,创为斯编。』梁章钜有感于楹联未有理论批评著作,故有撰述动机,体现了楹联批评的自觉意识,《楹联丛话》的出版是时代发展到清代楹联批评自觉意识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清代楹联人责任感使然。从《楹联丛话》序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写作体例、记载要素、联话之功用等方面《楹联丛话》是承诗话词话而来,该书的完成必然会在文学批评史上增加一名与诗词曲文等话体著作并列的新成员,该书的出版是联话从诗话和笔记小说中独立出来的标志,从而也使得楹联理论批评具有与诗话并行发展的地位与机会。

《楹联丛话》审美标准以『雅』为核心。梁章钜把『雅』作为第一性的楹联审美要素,从思想、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提出品评楹联应以『雅』为标准。在《楹联丛话》中,『雅』包括:『庄雅』『古雅』『浑雅』『雅驯』『雅谑』『温雅』『雅饬』『高雅』『典雅』『雅切』『工雅』。在审美风格上,《楹联丛话》以刚为主,刚柔兼济,著作中与阳刚之美相对应的美学范畴有『雄伟』『伟』『壮』『旷达』『阔大』『不凡』『岸异不群』等。阴柔美的美学范畴有『隽』『柔』『秀』『丽』『工丽』『秀丽』『秀美』『清丽』『秀整』等。在《楹联丛话》美学理论中,阳刚美与阴柔美有机统一,但刚柔兼济的同时倾向于刚性美。在审美境界上,《楹联丛话》注重情文相生,气、味统摄。梁章钜认为,楹联之中情文要兼顾,且情与文要有机契合在一起,唯其如此楹联才能动人,才极具感染力。『「渌水漾丁帘,增我辈闲中风致。名园依丙舍,祝君家看到云仍。」虽无深意,而情文斐亹,自足动人。』《楹联丛话》中的『气』与『味』也是有机统一的,但二者之间有一个上升转化的过程。梁章钜认为,楹联作品没有感情注入就没有了活力与生气,充实饱满的感情使得楹联内气充盈,产生强烈的震撼与吸引力。

梁章钜《楹联丛话》这些特点代表了独立著述阶段联话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体现了联话演进的印记。第一,体例明确。体例上,梁章钜将楹联分为十类,包括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字、杂缀谐语,此种分类方法,为清末及清末民初的联话著述所遵循。如李承衔《自怡轩楹联剩话》在类目上完全依梁章钜旧例辑录,所列类别与梁章钜《楹联丛话》相同率百分之百。林庆铨《楹联述录》续《楹联丛话》之未备,同似率百分之九十点九,窦镇《师竹庐联话》也是仿梁章钜联话之体,搜集数十年来见闻所及以继轨前作。此外,吴恭亨《对联话》、梁恭辰《楹联四话》、陈方镛《楹联新话》等在楹联的分类上与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同似率也相当高。第二,审美范畴的确立。这一阶段,联话理论的核心范畴『雅、工、切』在这一阶段基本确立,以这三个审美范畴为轴心的批评术语也广泛运用。《楹联丛话》所使用的核心批评术语包括『雅』『工』『切』,这些术语以及以此三个主要批评术语衍生出的二级术语都为继起联话著作所使用。如林庆铨承袭了梁章钜《楹联丛话》的核心批评术语『雅』『工』『切』,它们使用的次数分别是五十六、四十六、六十三次。《楹联述录》中『雅』『工』『切』形态有『古雅、高雅、典雅、切实、雅切、工切、恰切、切当、真切、工巧、警切、工稳、工整、工细』。第三,先叙后评写作模式的确立。这一阶段的联话著作或交待楹联的来源、或评点楹联的得失、或记录楹联赠送的对象、或叙述撰写楹联的原因,在介绍楹联作品背景的同时完成对楹联的品评。

综之,自《楹联丛话》始,楹联批评迈上了独立著述阶段,这一阶段,联话著作或记录联坛轶事,或记载创作楹联的故事,或陈述时人的评点,或在纪事中兼及评点,也就是说,传统话体著作辨源流、评工拙、品次第、溯师承、述规矩、采故实、兼说部等要素全部具备,它们属于传统的话体著作,纯文论性质的楹联批评只到民国向义《论联杂缀》、李澄宇《未晚楼联话》、刘大白《白屋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等才彰显出来。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桃符诗话楹联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诗话札记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元日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楹联雅味
古代小说与早期诗话关系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