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毛里求斯(下):“天堂原乡”与中华文明的多彩绵延

2019-05-25 06:38喻季欣
人民之声 2019年4期
关键词:毛里求斯原乡快艇

喻季欣

世界文化遗产地莫奈山(资料图片)

由火山爆发形成的岛屿常见,而毛里求斯的不凡之处是,独具风华皆怡情:沿海是狭窄平原,海边以沙岸为主,一两百米内海水浅显碧蓝清澈,细幼白沙似镜映日闪烁,又相接千姿百态珊瑚环绕,波涛壮阔处更有海豚游弋,人们尽可饱揽撒欢。

此一“豚”令人叫绝的“天堂原乡”天使

毛里求斯本岛有一处令世界游人趋之若鹜的“蜜月胜地”,最北端那座由法国人建造的精巧别致的红色屋顶教堂,绿草红瓦,碧海银沙;海风徐来,如梦如幻,直引得英国皇家王子、世界各式明星,包括凡夫俗女都接踵而来,要在这“天堂”激情升天,释放一怀浪漫,携手共写白头偕老的甜蜜开篇。

在毛里求斯享受浪漫释放激情,最令人迷醉的还是海上游览与水上运动。

鹿岛是毛里求斯“天堂群岛”之一,位于本岛东部,乘船20多分钟即可到达。就是这不到半小时的航程海湾,过去时有鹿群涉水而来,鹿岛由此而得名。

鹿岛碧湾,游艇穿梭,水天一色;烈日当空,更让人热情绽放。各式肤色的游人身着薄衫短裤、比基尼装,甚或半身裸露,人人个性张扬,个个只在纵情,构成一道风景。远近海面空中,帆板、快艇、香蕉船、玻璃底船各行其是,滑翔伞迎风飘舞,真个万类海空竞自由。沙滩、阳光,珊瑚、海风,日光浴、水上乐,好一个“天堂原乡”。

而在知名小镇塔马兰开阔海面的“追海豚”,更是令人奔放纵情。

轻捷快艇载着10来个游人如离弦之箭射向大海,熟门熟路的精壮船老大双手紧握方向盘,时而加速奋进,时而缓慢滑行。方圆几海里的水面,十余艘快艇成阵,任性航行,交错而不混乱。老大各显冲刺本色,游人一海与之共欢,一个“追”字,真个惬意了得。

在快艇欢游的近海,不时有三五成群或“独游侠”海豚出没,这是最为游人们欢快甚至发出尖叫的时刻。特别是一种因不时换气而浮出海面的“宽吻海豚”,水中畅游如梦如幻,浮出水面又似电似闪。当它们每一次露出一身半截光滑油亮的灰色“翅身”闪耀阳光下,或腾空跃出水面以高贵优雅舞姿展示出无比自由快乐时,直引得游人心花怒放,意欲狂呼。

尽管导游反复交待不要大声尖叫,因为喧哗的噪音会伤害到这些美丽的天使。但还是有游客不能自控。不过人们多是屏息压抑住欢叫,继而瞠目结舌展示出惊诧,接着相机、手机争相抢拍,以至手脚并用唯恐失之交臂。每一声咔嚓,似乎都是游人们心中奔放的快意;每一次定格,更想让自己与海豚纵情一回。

这情景,引得笔者浮想联翩。自由遨游的海豚,你的欢乐,你的优雅,你的娇贵,真是大海万物一宠儿,“天堂原乡”的真天使哦。

然而,在这“天堂”不远处,在这“天使”身边,却也有着“地狱”的历史印记,那是被贩卖黑奴生命殉葬的苦难悲伤与历史涛声。

这一岛历史与现实的甘苦悲欢

追逐海豚之时,抬头向岸,便会望见几百米外海岸一侧矗立的一座高山。

说它高,其实不过几百米,但立于海边,突兀而起,那陡峭险峻,尤其裸露的碳黑般礁石给人以阴森之感。

一打听,果不其然。这是一座浸染黑奴鲜血的山峰,奴隶们用生命换取尊严与自由的纪念地。

这座山名莫奈山。15世纪海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需要大量劳动力,由此获取暴利的黑奴贸易出现,毛里求斯成为非洲东部贩卖奴隶的海上中转站。

莫奈山地处偏僻,树木繁茂且绝壁面海,无法忍受非人待遇被贩卖而来的奴隶们,纷纷逃往莫奈山,在这座山的山洞和山顶上建立了小型定居点,成为逃亡奴隶的避难所,争取自由的庇护地。

1833年,英国颁布《奴隶制度废除法》。1835年2月1日,当殖民者来此告知这一消息时,听不懂英语的奴隶们以为是来围剿他们,惨烈的一幕由此发生:走入绝境的2 000余名黑奴以死相争,集体从莫奈山山峰悲愤跳崖,全部身葬印度洋。

为纪念这一苦难历史,独立后的毛里求斯把这一天定为废除奴隶制纪念日,也成为全国公众休息假日。2008年,莫纳山文化景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海澎湃,山峰云天,在毛里求斯尽享“天堂原乡”之乐时,人们怎能无视非洲人民争自由的这悲壮一页?

人类历史总是这样悲欢离合、悲喜交集相伴,人类文明也是如此甘苦与共、风雨同舟前行。于17世纪末绝种、世界上唯一在毛里求斯生活过的嘟嘟鸟,说起来又是一种苦涩与遗恨的往事。

16世纪初,航海而来的葡萄牙人发现这片处女地有一种笨拙可爱、不善飞翔、体型硕大重达一、二十公斤的鸟,因它叫声似“嘟嘟”,于是被取名“嘟嘟鸟”,还有“呆子”的意思。随着欧洲殖民者相继在这里定居,大片砍伐森林,鲜嫩味美的嘟嘟鸟被大肆猎杀,最终被吃光,于1690年前后灭绝。如今在路易港自然史博物馆里的唯一标本,是世界上最后一只嘟嘟鸟制成。为提醒人们保护生态,不再重演悲剧,毛里求斯的国徽上绘有嘟嘟鸟,在钱币、广告和商店的纪念品上,都能看到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嘟嘟鸟在被发现到从地球上消失,不过两百年的时间,岂不令人哀伤,教训令人记取!

令人伤怀与不能忘记的,还有毛里求斯这名字本身。16世纪初最先登岛的葡萄牙人马斯克林见满岛蝙蝠群飞,他便给名“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便以荷兰莫里斯王子的名字把岛更名为“毛里求斯”。1715年法国人占领毛里求斯,又改称“法兰西岛”。19世纪初,英国打败法国,再将名字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将其划为英殖民地。1961年7月,英国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后改制为毛里求斯共和国。如今全国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通行,欧洲风情弥漫。

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已然焕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绵延,一代代中国人踏上毛里求斯,广东、福建的客家人更是代有传统,循着血缘、亲属或家乡的脐带,客家人是毛里求斯华人最为庞大的群体。

曾为笔者导游的年轻导游卜英娜于本世纪初从老家广东梅州而来,并在这里成家立业,用她的话说已是“毛国公民”。“我们华人在这里都习惯把毛里求斯叫毛国。”英娜以主人口吻如此介绍:12年前她从老家广东梅县由在毛国生活了50多年的姨妈申请而来。她妈妈牵挂从小离家的姐姐,非要她来既照顾姨妈又找机会发展自己。为顺母亲的意,英娜来了,现在一家华人公司做导游。工作中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这位货柜车司机是华人二代。现在她们有两个孩子,都在公立学校读书,星期六孩子会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说起朱梅麟前辈,她满是敬重:“他是我们‘客家人之光’呢。我就希望孩子学老前辈,不忘根,将来比我强。”说完,她开怀爽笑。

她的开怀还有更多。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商人在这里掀起建设热潮。中国援建的毛里求斯拉姆古兰国际机场,投资超3亿美元,总建筑面积为5.69万平方米,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2013年9月1日正式启用。

机场气势雄伟,出港交通便捷,航站楼装饰精致,大理石地面朦胧淡雅,“七色土”地毯鲜艳浪漫,旋转钢梯轻盈,立体绿化相衬,建设者们以精湛的“中国功夫”融法国设计、欧洲标准、美法监制于一体,捧出精品,赢得毛里求斯人民的真心称赞,被当地媒体誉为“美丽的宝石”。

宝石闪亮,文明多姿。

甜美毛里求斯,历史与现实的甘苦悲欢令人回味。■

鹿岛碧湾快艇欢游(作者摄)

猜你喜欢
毛里求斯原乡快艇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原乡组诗
原乡诗二首
原乡(组诗)
红批有声作文
『天堂原乡』毛里求斯
纸片“快艇”
韩海警艇“缠着胶布”出海执法
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