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2019-05-27 09:53张胜张璇饶小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奥沙利消融术注射用

张胜,张璇,饶小惠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PHC 恶性程度极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近年随医疗技术进步及微创理念普及,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PHC的重要手段。但临床报道显示,受肝病理生理结构及手术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病灶难以彻底消融,预后生存率低[1]。注射用奥沙利铂是临床常用抗癌药物,能通过拮抗恶性细胞DNA复制、转录发挥抗肿瘤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对PHC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PHC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分观察组(n=34)、对照组(n=34)。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8~59岁,平均(48.49±4.01)岁;病灶直径1.1~9.8 cm,平均(5.45±1.65)cm;TNM分期:Ⅱ期18例,Ⅲ期1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6~59岁,平均(47.71±3.98)岁;病灶直径1.2~9.9 cm,平均(5.61±1.62)cm;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15例。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灶直径)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PHC诊断标准[3];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本研究药物禁忌者;大量腹水、肝外广泛转移者。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 (1)观察组予以注射用奥沙利铂(海南锦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23)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a、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首先肝脏超声确认病灶大小、位置、与附近血管关系,选取最佳进针路线;局麻,仰卧位,于穿刺点行约2cm小切口,超声辅助自刺点、预设穿刺路径将射频针刺进病灶组织,参考病灶大小调整射频针尖端与病灶组织中心距离,成功后逐渐增加功率至100 W,消融15 min。完成后15 min,超声确认消融情况,发现残余病灶实施补充消融。术后常规予以止血、护肝治疗。b、注射用奥沙利铂,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完成后1周,持续静滴85 mg/m2注射用奥沙利铂+500 mL葡萄糖溶液(5%)2~6 h/次,1次/2周,连续治疗2次观察效果。(2)对照组予以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操作同观察组。

1.3.2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以非抗凝真空管取晨空腹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30 min,离心10 min(半径8 cm,转速3 500 r/min),取血清以总胆红素氧化酶法测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酶标板法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试剂、试剂盒为上海西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相同资深检验医师规范完成。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ALT、TBIL、GGT水平)。(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分级。(4)随访1年统计两组生存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控制率97.06%较对照组76.47%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肝功能

治疗前两组血清ALT、TBIL、GG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TBIL、GG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Child分级

治疗前两组Child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hild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生存率

随访1年,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生存30例,对照组生存22例。观察组生存率96.77%(30/31)较对照组73.33%(22/30)高(χ2=4.927,P=0.026)。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表3 两组Child分级对比[例(%)]

3 讨论

PHC多发于肝脏上皮组织,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临床治疗PHC方案较多,理想方案为肝移植术、肝叶切除术,但受病灶区解剖部位特殊、结构复杂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不具备手术条件,临床应用受限。

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是近年在影像学技术及微创技术基础上新兴的一种PHC治疗手段,其能有效减少创伤,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但有研究显示,PHC患者肝区多存在隐匿性、微小病灶,消融不足影响手术效果[4]。注射用奥沙利铂是临床常用铂类抗癌药物,其以DNA为靶作用部位,与DNA结合形成交叉联结,拮抗其复制及转录过程,继而抑制恶性细胞增殖,实现抗肿瘤目的[5]。本研究将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于PHC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控制率97.06%高于对照组(P<0.05),与学者周华东等[6]研究结果近似,提示此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病情。分析主要是因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奥沙利铂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对恶性组织广泛性消融后,能进一步灭活隐匿性、微小病灶细胞,提高病灶消除效果,且奥沙利铂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碍恶性细胞增殖、侵袭及黏附等,利于降低复发风险[7]。此外,PHC患者随病情进展,正常肝脏组织被侵蚀,会致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血清ALT、TBIL、GGT水平异常升高[8-9]。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对PHC患者肝功能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TBIL、GGT水平低于对照组,Child分级优于对照组,且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96.77%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PHC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可能与病灶消除更彻底,患者肝正常组织得到有效保护具有密切关系。

综上可知,注射用奥沙利铂联合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PHC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欢
奥沙利消融术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