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经济学思想及其评述

2019-05-27 10:32黄志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6期
关键词:老子市场经济

黄志强

摘要:虽然《老子》成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老子》成书之际还不曾有经济学这一概念,但《老子》中已经体现出很多基本的经济学思想。尽管书中并没有直接对当时的经济运行情况继续描述,但书中或多或少所透露出来的经济学思想,即便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也是值得惊叹一番,这些思想常常与后世经典的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和消费理论等思想可谓不谋而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市场经济;政府经济政策

一、老子经济思想的历史背景

老子生活在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战争频发的时期,社会的政治结构和人的生活状态都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当时的天下,正如老子所言,处于一种:“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的严酷状态下。同时,统治阶级为了发动战争对人们采取了横征暴敛、穷奢极欲的政治手段,这样现象在《老子》中经常被提及: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在这样一个民众:“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的时代,老子为当时的人民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和残酷的战争时代提出了沉痛的抗议。而《老子》书中也描述了一些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老子本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透露了老子地经济思想。这其中诸如民本思想、自由放任思想、重视民生思想都是经济学对社会的重要考察方向,而老子对这些问题独到的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二、老子的具体经济思想

(一)老子经济思想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无为”思想是老子思想的重要部分,老子崇尚天道(自然法则),强调万事万物要遵循其自由的规律。老子反对国家对人民的生活有过多的干预,主张对民众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老子强调事物要“顺乎自然”所谓自然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规律。

“无为”思想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思想。市场也是“天道”的产物之一,尤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发展规律。市场中有着其自身的经济规律与内在机制,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价格机制等。老子强调无为要求政府顺应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来办事,不要对市场有过多的干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佳的状态就是“天道”的状态,就是顺应自然的状态,让经济发展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运行,这样政府就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而若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多的政策性干预,必然会扰乱天道,从而反倒造成经济内部的不稳定性。这种不顺应自然的干预行为原本的目的在于政府对市场对调节,可最终却适得其反,造成了近一步的波动情况。因此,政府采取顺应天道的“无为”治国之道,才能真正地起到促進经济发展的目的,即“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这种“无为”的“道”道思想其实和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有殊途同归之感。市场是“看不见的手”,“道”亦是“非常道”,都不可捉摸,无形无相,却影响着万事万物。

老子对于经济政策的指引作用并不止步于此。《老子》中还提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小鱼的肉非常鲜嫩,在煎煮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经常翻动,否则就会把小鱼煎烂了。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也是一样的,经济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一定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这样才不至于人民为了适应频繁的经济政策变化而影响生产和消费。对于政令反复现象,老子提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二)老子经济思想对个人消费的指导作用

《老子》中的经济思想对个人行为也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个人的生活消费,老子提倡朴素,要知足,反对骄奢淫逸。老子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到,正是统治者一味的追求奢华,才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致使百姓苦不堪言。而统治者的这些行为显然脱离了群众基础,也偏离了社会发展轨迹,是不符合“道”的思想的。介于此,老子提出了:“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来提倡节俭,认为节俭是一种重要的积累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手段。老子认为,消费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虚荣或者与他人攀比,而是为了生存需要,因此不应该过于追求奢侈。

同时在消费主张上,老子提出要知足,保持心态平和,不过分追求。“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在经济学中,强调资源的有效性,如果人们一味的追求享受和奢华的生活,则必然会加快资源的消耗速度,而这是相当危险的。在日常消费中,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去无止尽得追求享受,这样才可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得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生活消费态度,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老子的生活消费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消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计划的开发,节约的利用,用来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而不是无理奢侈的欲望。如何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 提高资源的利用度,找到人类与自然生存发展的平衡点,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三)老子的“均富”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局动荡,贫富差距明显,贵族平民阶级关系有着不浅的冲突,因此老子也形成了“均富”的思想。面对大多数穷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老子提出要遵循天道原则,即要“损有余而补不足”,以此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建立起公平的社会。老子明确提出的“均富”思想,对于反对剥削阶级的苛捐杂税,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于老子经济思想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我们也必须认清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而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了许多极为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完善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匹配,使得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人民矛盾更加突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精神文明极度缺失等复杂问题。

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现代问题,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治理运作有着根本性指导,因此在现代生存危机背景下,更能显示出其宝贵的、普遍的思想意义和理论价值。

老子经济思想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交往和人与自身的存在发展取向等问题的关系上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对当代民众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老子的思想在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得有所体现,尽管时代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其由“道”而引发道经济学思考认可以对我国市场经济提高借鉴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笑敢.老子古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陈立夫,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孙引.《老子》经济思想探异[J].财经研究,1982(02).

[4]朱丹.论老子的德治经济思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8).

[5]翼雨潇.哈耶克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概述与黄老思想之比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1).

[6]沈丌艳,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7]刘雅文.老子经济思想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老子市场经济
漫画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漫画
智者老子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