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建设条件SWOT分析

2019-05-28 13:01宋进春吴协保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4期
关键词:金佛山南川喀斯特

宋进春,吴协保,曹 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014年我国启动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国家生态公园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作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展示林业建设成就、完善生态保护体系、服务民生福祉的重要平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基地、生态文明宣传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生态成果展示基地、生态福祉共享基地,是我国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创建生态公园需要生态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资源条件、休憩旅游居住条件、生态产业发展条件和生态政策保障条件等[1],重庆南川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作为我国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在这些方面都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就山王坪国家生态公园的建设条件进行SWOT分析,明确其发展对策,以期为公园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1 区域概况

重庆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位于南川区东南部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金佛山东侧,由南川区林木良种场山王坪工区国有林地及山王坪村、庙坝村和莲花村集体林地所构成,总面积1 629.7 hm2,森林覆盖率95.5%。是长江三峡库区重要水源涵养地,海拔1 200 ~1 570 m,属典型的切割高原型中山台地地貌,石林、石芽、溶洞、落水洞、峡谷、干沟等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公园生长着高等植物150科580属1 374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总之,区域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生态石林资源典型,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地位重要,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特别是保存有较完整地带性常绿与落叶阔叶林、喀斯特灌木林,其石林与森林相互交融,呈现出“石在林中、林在石上、林石互融”的生态石林特征,是全国乃至全球极为罕见的石林奇观[2]。

2 建设条件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Weihric)提出。该方法首先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遇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四个部分;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这些因素相互匹配,从中得出相应的建议结论。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SWOT分析法并运用于旅游规划中,至今已得到广泛应用[3-4]。

2.1 优势

1)喀斯特地貌特征典型,生态优势突出

山王坪区域有典型的喀斯持地貌,不仅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石林景观,同时,区内生物区系古老,多样,植被景观丰富而独特,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库,与其它石林景区相比,具有极为明显的多样性优势。①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富集,有野生维管植物150科580属1 374种,其中种子植物共有123科528属156种,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在7km2区域内维管植物分别占金佛山维管植物总科数的63.03%、属的40.03% 和种的24.89%,显示出喀斯特生态公园维管植物的丰富程度较高,有金佛山特有植物13种,分属于13科13属,保护价值重大。有野生脊椎动物140种,隶属于5纲25目59科111属,是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库。②植被景观多样,不仅具有由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与丝栗、栲类等混交的群落、山顶草本沼泽——芦苇荡等极为珍贵的植被景观资源,同时也具有较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人工种植的水杉林、银杏林、红豆杉林、柳杉林等景观斑块。如重庆市面积最大、最为壮观的水杉与柳杉近成熟林,秋季金黄色的水杉林极为壮观,与绿色的柳杉林交错分布、相互映衬,极具观赏性,在我国其它地区是较为少见的。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柳杉石漠化生态修复林分已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典范,科普与示范推广意义突出。③具有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分布众多形态各异的石山、石林、溶洞,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或树生石上、或石在树中,远观是树林、近看是石林,其景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生物景观资源与石林景观相互交融,在生态保护上能为公众提供一个极具示范价值的科普平台,是其它区域的单一石林景观所欠缺的。

总之,山王坪区域具有典型的喀斯特中山溶原台地地貌及石林微地貌特征,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景观资源丰富,又有柳杉人工生态修复的样本,保留有喀斯特区域多个生态修复的天然参照植被群落,科研与宣教功能突出,具备建设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的基础条件。

2)紧邻重庆城区,区位优势明显

山王坪位于南川区的东部,处于“重庆1 h经济圈”范围内,毗邻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景区)和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现有交通方便,距离渝湘高速水江镇出口22 km,距离渝道省级公路(S104)9 km,可融入重庆、湖南大市场;通过南道高速(在建,距离出口10 km)、南万高速、南涪高速实现与周边县市联通;依托重庆航空和长江口岸等大交通,融入全国乃至世界大市场,是距离重庆较近、交通方便、面积较大的以生态石林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在交通区位、大景区依托、大城市依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有满足大规模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条件。

3)管理权益明确,经营权无争议

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四至界线清楚,无土地权属和使用经营权争议,生态公园区域亦接受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目前公园范围内经营管理全部由南川林木良种场主持,同时南川区人民政府也已承诺将来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也将依托南川林木良种场管理,对其进行具体保护与经营管理,允许根据投资主体不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经营开发。由于有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法律护航,为公园在今后开发建设过程中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投资环境,使投资主体利益明确,各主体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与矛盾,运行、管理和维护制度健全。

4)具备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

山王坪海拔1 400 m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低日照,多云雾,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年均气温11.1 ℃,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0.7 ℃,夏季气温凉爽,消夏避暑条件适宜,特别是通过10多年的市场培育,山王坪水杉林林下户外露营已形成其独特的品牌,已成为重庆市域自驾车露营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重庆作为中国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夏季避暑的旅游需求旺盛,公园内独特的山地森林小气候条件是重庆市1 h旅游圈内极为难得的消暑胜地,项目区能较好的发挥其附属功能优势,满足市场需求。

2.2 劣势

1)人文景观资源薄弱

区域内无居住人口,开发程度较低,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极为丰富,但现存的人文景观资源较少,且质量不高。以太平天国为主线的人文景观资源受损严重,有的仅存残垣断壁,有的几乎荡然无存,在人文景观的挖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2)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强度受限制

公园内的石林景观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植被大部分生长在山地石灰岩上,这些石灰岩上的土壤较薄、地势陡峭,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一定程度上说明以生态石林景观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在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

公园现阶段主要以游客自行观赏生态石林为主,其优质的自然生物及水文景观资源多处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可及性较差,不具备开发条件,其科普教育、科研活动、户外拓展尚未开展,文化游赏功能欠缺,游览主题单一。山王坪景区至高速公路出口的连接道路(乡道)为山区三级公路,通达性不强,自驾车是游客到达景区的主要交通方式,而公园内部交通主要有路宽4.5 m的生态旅游公路及后埫区域的乡村道路。山顶旅游接待档次不高,休闲度假功能不足、游客接纳量较小,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住宿餐饮不能满足需求。

4)经济基础较薄弱

南川属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属全国67个衰退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区(市、县)之一,全区经济总量不大,城市规模偏小,市场主体不多,经济支撑能力较弱,社会民生欠账较多、财政资金平衡压力较大、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南川正处于一个爬坡上坎、攻坚克难的发展阶段。

5)管理经验不足

国家生态公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以突出保护喀斯特地质地貌与生态系统保护、合理利用喀斯特景观资源为目的管理机构,缺乏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经验,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建设期间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与成熟机制与体制支撑。

2.3 机遇

1)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更加突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而喀斯特脆弱地区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石漠化生态修复列为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之中,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容。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上,以其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前提实施的一种喀斯特生态系统保护的新途径,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推进的重要建设内容,是探索我国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符合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南川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1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南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2]121号),提出努力把南川区建设成为渝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川区作为重庆市唯一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桂冠于一身的旅游区,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山”,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重庆市五大主体功能区定位,南川区明确把旅游业培育成南川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名城、生态花园”,实现转型发展。目前,金佛山西坡和北坡是峡谷,土地分割零散,不利于开发利用,南坡区位条件弱,可及性较差,而山王坪作为金佛山东坡区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好处于重庆市1 h经济圈边缘,其良好的交通条件与区位优势,独特的景观风貌和适宜的土地资源,是承担起金佛山综合服务基地的良好发展区,并推进南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同时为山王坪喀斯特生态公园提供了良好的客源条件。

3)紧邻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影响力持续扩大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项目获批通过,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川金佛山喀斯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将促进金佛山生态保护、有序开发、有效利用同步实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增强,国内知名度和国际知名度同步提升,同时也毫无疑问的对金佛山生态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而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具有良好的区位与生态环境条件,以及世界级的石林资源及生物景观,公园建设是对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外围区域世界级喀斯特石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亦可分享金佛山所带来的国际与国内的关注度、客流等资源,为山王坪开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的客源市场保障。

4)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自驾游快速增长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际旅游占世界份额逐年上升,正成为后起的国际旅游热点,近年来旅游增长势头良好,特别是国家推行“假日经济”和“带薪休假”等政策,进一步激活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人们开始转向参与型的旅游形式,尤其是原汁原味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更是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随着重庆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上涨,重庆休闲旅游将会迎来相应的较快发展。目前,山王坪外部交通条件良好,而随着南道高速的贯通和南川旅游道路的继续改善,以及山王坪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将大大提升对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自驾游的吸引力,其庞大的私家车保有量份额,将为山王坪带来不可忽视的客源市场。

2.4 挑战

1)同类景区开发较成熟,区域竞争大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因地质构造独特、山高坡陡、高温多雨、降水分布不均、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是世界发育的典型代表, 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超过50万km2,具有丰富的喀斯特景观资源。目前,喀斯特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中占有主要地位,如重庆南川金佛山、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广西桂林、云南路南石林、重庆万盛石林、贵州思南石林、重庆武隆天坑等,且大部分景区配套完善了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系统、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

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是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修编),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涉及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以试验区(生态旅游)为主。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制约,土地资源使用受限,许多游憩项目难以开展,限制了公园的发展。

3)旅游活动与生态保护相矛盾

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抵御人为干扰强度较差,生态环境容量较低,而随着公园的建设,公园旅游活动将逐步增加、游客量将逐步提升,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可能会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容量难以承受游客游量,导致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遭遇破坏而难以恢复。因此,怎么处理好公园运行过程中的保护和利用强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展最合理的旅游方式,是公园发展所必须最直接面临的挑战。

3 战略分析SWOT矩阵

综合山王坪建设的内外条件分析,明确了其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王坪建设的SWOT战略分析矩阵,制定相应的对策,详见表1。

表1 战略分析矩阵外部条件SWOT战略优势 S劣势 W机遇O① 利用区位优势,分享市场成果② 突出石林、树林组合景观特色,打造具有差异性的旅游品牌③ 发挥附属功能,打造重庆市自驾游营地、避暑胜地,扩大吸引力④ 抓住“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机遇,合理定位,有效发挥自身功能①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完善景区游览功能② 统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减少开发强度③ 内部、外部基础设施同步完善,提升服务质量④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续表1 战略分析矩阵外部条件SWOT战略优势 S劣势 W挑战T① 联合周边景区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竞争力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③ 合理布局游览线路,开展多种游览方式,实现科学的人流分散① 衔接好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② 把握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和结合点

4 发展对策

4.1 全面保护,点上利用

以维护金佛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山王坪生态石林及独特的溶原台地喀斯特生态系统保护为基本出发点,以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对生态公园实施严格保护政策,适当沿线或在景观资源集中区开展以生态旅游、科普宣教、避暑度假等生态旅游活动,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促进保护”,充分发挥生态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

4.2 服务金佛山保护,突出服务接待特性

金佛山为世界级自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除提升保护管理功能外,应在管理服务区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高规格、多样化、现代化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建成金佛山外围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承接金佛山客流,减轻对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接待压力。

4.3 打造康养基地,促进乡村振兴

以世界级石林资源与中山山地气候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以“石林观光、科普教育、避暑度假”为重点的重庆市康氧高地旅游服务;把握现代城市人群“生活工作压力,康体休闲”的需求主题,积极发展户外拓展运动,丰富山王坪体验参与项目,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实现与金佛山生态旅游的差异化经营。并带动周边石林为依托的旅游业及林果业发展,将区域石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周边区域扶贫攻坚,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金佛山南川喀斯特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九寨沟喀斯特湖泊水体的神奇色彩
走马金佛山
南川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旅游推介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寻 宗
重庆南川金佛山 世界罕见的“台原喀斯特”奇观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重庆·南川美丽金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