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与质量评价

2019-05-28 13:01刘世好薛晓坡王富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4期
关键词:天目山森林公园分值

何 见,刘世好 , 薛晓坡, 王富河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南宁 530011; 3.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推进,人们向往大自然、渴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以求得身心健康,对生态环境的觉悟也越来越高,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正在逐渐兴起[1]。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1年12月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5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属信阳市近郊型森林公园。公园境内群山叠翠、沟壑纵横,飞瀑多姿、茂林修竹、大树参天、古寨古寺及地带性森林植被景观的大森林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是人们向往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度假避暑的好去处。森林公园建设能让森林公园更进一步发展生态,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为促进当地生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和林区人们脱贫致富提供有效路径。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踏查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现状,并对公园内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与评价,以期为森林公园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的南部,信阳市平桥区的西北部,距淮河发源地43 km。地理坐标:东经113°45′22″—113°53′59″,北纬32°31′21″—32°37′30″,公园总面积4 858.9 hm2,森林覆盖率84.1%。公园属桐柏山大别山系,地形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以中、低山为主,海拔140~800 m,平均坡度在30°~40°,土壤质地为砂壤,类型以山地黄棕壤为主;年均气温15.1℃,无霜期227.4 d,降雨量820.7 mm,日照时数2 116.3 h,蒸发量1 662 mm,空气相对湿度74.4%;境内水系属淮河水系,有尖山水库、天目湖两座中小型水库,明河、柳河两大河流;四季分明,气候宜人[2]。

2 研究区植被资源

森林公园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上,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时令分明,四季景色各有千秋。独特的地理位置、过渡带的气候特征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公园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态系统多样。据统计,公园境内有维管植物149科557属1 108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57属102种,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119科491属992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10种,被列为河南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余种,而且古树资源众多,保护良好。主要植物类型和代表树种及其分布详见表1。

表1 主要植物类型、代表树种及其分布特点植被类型代表树种分布特点暖性针叶林马尾松、杉木分布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丘陵区,马尾松林多为天然林,面积较大;杉木林多为人工林,在山坡中下部或洼地,呈小片状分布暖性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麻栎、栓皮栎、茅栗、枫香在土壤较湿润的地区,分布面积较大落叶阔叶林栓皮栎、麻栎、槲栎、黄檀、化香、枫杨、枫香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处均有分布,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在海拔300~750 m的低山区及沟谷及河岸较多,发育良好,群落种类比较丰富,结构复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青冈、枫杨、黄连木、榉树、化香、黄檀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处均有分布,乔木层优势种青冈多呈丛状常绿阔叶林青冈、山茶分布海拔200~500 m的低山区,公园内有小面积人工林分布竹林毛竹、刚竹、淡竹主要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的山沟或山谷及溪边,往往与其它树种混交灌丛和草丛连翘、杜鹃、白鹃梅、葛、盐肤木、野山楂、小果蔷薇灌丛一般在海拔600 m以上居多,灌草丛主要分布于海拔400~800 m;主要是森林遭受人为严重破坏尚未得到恢复而形成的次生植被草甸狗牙根仅在海拔700 m以上的山顶风大、干燥处呈片状分布,主要为根茎禾草类草甸沼泽植被香蒲、芦苇、灯心草、莎草主要在公园的沼泽地区域及小溪边水生植被莲、满江红、槐叶萍、眼子菜、金鱼藻主要在公园的池塘及河沟处

3 景观资源及分类

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独特地理位置所呈现南北兼容的特色,有巍峨的山和灵秀的水。典型的过渡带植被与生物多样性的交汇,自然分布最北界的马尾松林与竹林,麻栎古树群与古寺古寨,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的积淀,使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强大的旅游休憩开发价值与生态和文化服务功能。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主要森林旅游资源有5主类17亚类42个基本类型,有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涉及地文、水文、生物、天象、人文等[3-4]。其中地文景观22处,占14.57 %;水域风光21处,占13.91 %;生物景观24处,占15.89 %;天象与气候景观9处,占5.96 %;人文资源75处,占49.67 %。详见表2、表3。

表2 景观旅游资源及分类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数量综合自然旅游地山丘型旅游地小金顶、老儿棚2谷地型旅游地天目沟、烂马山2沉积与构造生物化石点树枝石1地文景观凸峰双头山、豹子笼山2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独峰小金顶1奇特与象形山石鹦鹉石、写字石、船石、神龟望月、树劈石、卧虎石、蛇石、母鸡石、三叠龟、犀牛石、嶙峋杖、千层崖、飞来石、迎客石14河段观光游憩河段明河源、龙潭沟、柳河3水域风光观光游憩湖区天目湖、尖山水库2天然湖泊与池沼沼泽与湿地天目湖、大寨湿地2潭 池白龙潭、黑龙潭、、玲珑潭、天池、洗脸盆、天缸、天生眼7瀑布悬 瀑龙潭瀑布、滴水崖瀑布、天目沟瀑布、牛头沟瀑布、铃铛沟瀑布、白练沟瀑布、东门瀑布7林 地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地7树木丛 树马尾松林、黄山松林、化香林、黄檀林、青冈林、麻栎林6独 树银杏、黄连木、柿树、麻栎、皂角5生物景观野生动物栖息地水生动物栖息地天目湖、尖山水库、天目沟3陆地动物栖息地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1鸟类栖息地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1蝶类栖息地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1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日月星辰观察地小金顶日出、天目山日落2云雾多发区天目山云(雾)海、小金顶奇观2天气与气候现象避暑气候地天目沟、药王谷、竹海公园3物候景观雪凇、雾凇2历史事件发生地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1人文资源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军事遗址与古战场陈平寨、磨盘寨、熊家古寨、烽火台、斩将台、烂马山废弃寺庙金顶寺道观遗址、蛟龙寺、南小庙、岳王庙、代白寺5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天目沟生态科普教育区1

续表2 景观旅游资源及分类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数量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凤岭茶园1园林游憩区域竹海公园、杜鹃谷2综合人文旅游地文化活动场所林场厂部1景物观赏点小金顶、陈平寨2居住地与社区传统与乡土建筑小金顶、天目山林场2水工建筑堤坝段落尖山水库大坝、天目湖大坝2菜品饮食清炖南湾鱼、闷罐肉、板栗焖仔鸡、老鸭汤、腊肉焖鳝鱼、小白菜炕豆腐6地方旅游商品农林畜产品与制品天目山老公鸡、山杏、板栗、樱桃、酸枣、山竹笋、香菇、蘑菇8水产品与制品天目湖花鲢、甲鱼2人文资源人物何景明、刘尚朴、刘荪芳、张灼4人事记录事件淮河之源、河南天目山传说、羁王台传说、斩将台传说、南小庙传说、烂马山传说、黑、白龙潭传说、小金顶与代白寺斗法传说、老儿棚的由来传说、天池传说、探海神龟传说、龙潭沟传说、陈平寨祖逖传说13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风俗、村落民居民俗、拜年礼、婚礼、生育喜庆之礼、建宅乔迁喜庆之礼6民间习俗民间节庆中元节、腊八节、过小年、除夕守岁4民间演艺皮影戏、大鼓书、扭秧歌、舞龙、玩狮子、剪纸6庙会与民间集会小金顶寺庙1饮食习俗早晚为稀食、中午为干米饭2

表3 景观旅游资源单体分类统计景观资源类型亚类数量景观基本类型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数量/ 个占比/%数量/个占比/%地文景观3614.292214.57水域风光3511.92113.91生物景观2716.672415.89天象与气候景观249.5295.96人文景观类72047.627549.67合计1742100151100

4 研究评价方法

4.1 定性评价方法

在对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实地踏查的基础上,把查阅相关资料、专家访问和走访公园管理人员获取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评价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地文、水文、天象、人文等景观资源各景点进行分类描述。

4.2 定量评价方法

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由3个方面组成,即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划环境质量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3]。通过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状况和环境特征,以及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地位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5]。

4.3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方法[3]

通过对各类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平均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30分)。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计算公式:

B=∑XiFi/∑Fi

式中:B为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26.5分),i为风景资源类型,X为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F为风景资源类型权数。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计算公式:

M=B+Z+T

式中:M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30分),B为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Z为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满分值1.5分),T为特色附加分(满分值2分)。

4.4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规定,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从大气环境质量、地面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以及空气细菌含量等方面对园区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6-8],分别对各环境要素指标进行评分,并累加获得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满分值为10分。

4.5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评价方法[9]

根据相关规定,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评价包括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等,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累加获得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满分值为10分。

5 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5.1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结果

经计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为26.1分(表4)。其中,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天象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为23.2分,资源组合的为1.3分,特色附加分的为1.6分。

5.2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经评价计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得分值为8.5分(表5)。其中:大气质量得分2分,地表水质量得分1分、土壤环境质量得分1.5分、空气负离子含量得分2分、空气细菌含量得分2分。

表4 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质量评价资源类型评价因子标准评分值评分值评分值合计权数加权值B典型度54自然度55地文资源吸引度441920多样度33科学度33典型度54自然度54水文资源吸引度431720多样度33科学度33地带度109珍稀度108生物资源多样度87354023.2吸引度66科学度65珍稀度43典型度43人文资源多样度331215吸引度22利用度21多样度11珍稀度10.9天象资源典型度10.94.45吸引度10.8利用度10.8资源组合Z组合度 1.51.3特色附加分T 2.01.6

表5 景观资源质量评价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标准评分值得评分值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22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级标准21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1.51.5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

续表5 景观资源质量评价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标准评分值得评分值空气负离子含量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5万个∕cm32.52主要景点其含量为1万~5万个∕cm32主要景点其含量为0.3万~1万个∕cm31主要景点其含量为0.1万~0.3万个∕cm30.5空气细菌含量空气细菌含量为0.1万个∕m3以下22空气细菌含量为0.1万~1万个∕m31.5空气细菌含量为1万~5万个∕m30.5

5.3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结果

经评价计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总体评价”得分值为9分(表6)。其中:公园面积得分1分、旅游适宜期得分1.5分、区位条件得分1.5分,外部交通得分3分、内部交通得分1分,基础设施条件得分1分。

表6 开发建设条件总体评价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标准评分值得评分值公园面积森林公园面积>500 hm21 1 ≥240 d/a1.5旅游适宜期150~<240 d/a1 1.5<150 d∕a0.5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100 km,或以公园为中心、半径100 km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 km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1.5区位条件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100~200 km1 1.5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旅游区(点)>200 km0.5铁路50 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 1 50 km内通铁路,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0.5外部交通公路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1 1 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0.5水路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1 0 水路较方便,有客运0.5航空100 km内有国内空港或150 km内有国际空港1 1 内部交通区域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1 1 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0.5基础设施条件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好1 1 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0.5

6 结论

6.1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结论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计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其中,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为26.1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5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9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6.2 重要的生态区位和保护价值

森林公园地处秦岭的最东端,淮河的源头,位于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上,属于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从信阳市地理分布上,公园是信阳市西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生态区位。淮河两岸为广阔的平原滩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是河南省最为重要的水稻、油菜、花生等粮油产区,森林公园也恰是这片肥沃土地的西北生态屏障,发挥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森林生态作用,保障了淮河两岸的这片粮食产区的丰收,同时,公园呈现出典型的过渡带特征,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带,保护价值高。

6.3 景观资源的生态功能巨大

森林公园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城镇居民的水源地,具有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公园按照地貌分有山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按植被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体现出天目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植物区系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华北、华中与华东三方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兼容并存,从而在植物区系上反映出南北过渡特性,涉及到13个植被型,42个群系。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古树众多,有维管束植物149科557属1108种,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25.2%;有脊椎动物32目79科286种。森林季相变化明显,色彩缤纷,森林景观优美,适合四季观赏。

6.4 促进地方生态旅游活动

森林公园以中、低山为主,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是综合性的山川地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文、水文景观。在公园的小金顶顶峰上,分布有风臼地质资源景观——天目;有花岗岩裂隙水汇集、经年有水——天池、天井;在公园的天目山山脊一线的岩壁上,广泛分布着美丽的远古遗存——天目山树枝石;在公园古寨东门分布有十亩石,为一巨大石板,光滑如镜,险峻难行;在龙潭沟,有象形兽石35块。这些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对于开展以生态观光和科普宣教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极为有利,具有重要意义。

6.5 对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有重大意义

森林公园范围内遗存下来的金顶寺遗址、陈平古寨、磨盘寨、熊家古宅、鄂豫红军游击地等人文历史文化,领略祖国的秀美山川和灿烂的楚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感受生态文化和楚文化,增强生态保护教育意识。通过在森林公园内建立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夏(冬)令营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开展一系列以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宣教活动,成为公众生态文化教育场所,可以向社会公众普及生态科普知识,传播生态文化,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

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景观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资源悠久,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较好,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应在保护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保护为前提,强化公园管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生态容量;按照公园功能分区,适度有序开发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森林公园将作为河南省生态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成为豫南大地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为一个舒适恬静、与自然和谐相处、休闲度假、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天目山森林公园分值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森林公园游记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生态宝库天目山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
天目山嬉水等